(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省丽江市674100)
摘要:目的探究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起搏导线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1-2019.6收治的80例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标准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FINELINETMIIEZ主动固定螺旋起搏导线植入)与对照组(常规主动螺旋电极导线植入)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析应用后临床效果。结果在总体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完成电极固定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三尖瓣返流量、起搏电极的电阻、阈值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在R波高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INELINETMIIEZ主动螺旋电极导线间隔部起搏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三尖瓣返流,电阻相对较低,阈值相对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应用;体会;分析
由于主动固定线在选择起搏部位方面的优越性,特别是右心室心尖部,由于心肌纤维化起搏参数较差因此需要其他部位起搏[1]。因此,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说,因对主动导线性能以及了解程度不深,难以做出选择,导致且各项适应症相对把握不好,后续引起并发症认知不足[2]。研究显示,应用FINELINETMIIEZ主动导线,可使导线更容易植入理想起搏部位,寻找更细的导线可避免导线引起相关并发症。本文通过分析FINELINETMIIEZ主动导线应用情况,对其应用于患者中效果进行以下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缓慢型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标准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知情同意,均为我院2012.1-2019.6所收治,且在基线资料上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一般资料对比(n=40)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普通螺旋电极右室室间隔起搏,左侧锁骨下静脉常规穿刺,将8F管鞘植入,X线后前位,将普通螺旋电极送入至右室室间隔部,调整位置,并对感知阈值、起搏阈值、电极阻抗、QRS波群宽度等进行测试随后植入电极。
观察组应用FINELINETMIIEZ主动导线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由左侧锁骨下静脉途径插入,心脏X线后前位,起搏点与心大静脉或冠状静脉窦平行,侧位上显示导线朝前方。电极导线在左前斜位X线指导下送到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调整电极,使其垂直于右室流出道。确认心室起搏,然后将电极顶部螺旋拧入心肌,缓慢退出导丝,对起搏感知、起搏阈值、QRS波群宽度、电极阻抗等进行测试。在导线进入血管3-5分钟后,甘露醇帽将完全溶解,暴露头端螺旋,通过旋转电极体部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对象总体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完成电极固定的时间、三尖瓣返流量、起搏电极的电阻、阈值、R波高度。
2结果
在总体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完成电极固定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在三尖瓣返流量、起搏电极的电阻、阈值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在R波高度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参考表2。
表2比较研究对象手术相关参数(n=40)
3讨论
自被动固定导线应用以来,临床常用的固定部位是右心耳和右心室尖。有时由于起搏阈值和感知能力差,一些学者使用右心室流出道作为起搏部位。以上因素和生理起搏需求,电线的主动固定应运而生,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根据合理的条件选择起搏点可以减少卧床休息时间[3]。
永久起搏器的电极,以往是被动式固定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主要依靠的是头部翼状电极,植入部位受到局限,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弊端[4-5]。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上出现了常规螺旋电极,随后又出现了甘露醇包裹的FINELINE?IIEZ主动导线(波士顿科学公司,美国),FinelineIIEZ导线是一种特殊的胶囊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本研究在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中,对比了植入常规右心室室间隔螺旋电极及FINELINETMIIEZ导线的起搏各项参数,发现在FINELINETMIIEZ电极组的手术时间缩短,三尖瓣返流减少,电阻相对较低,阈值相对较低,但在R波高度上无差别。FINELINETMIIEZ主动导线具有以下特点:它是目前市场上最细的钢丝驱动固定式螺旋主动固定导线,体部直径5.1Fr,头端的螺旋包裹在甘露醇帽内,置于人体体液环境中五分钟后,甘露醇帽完全溶解,旋转导线体即可将螺旋拧入心肌固定。FINELINE?IIEZ主动导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是目前市场上最细的钢丝驱动固定式螺旋导线,体部直径5.1Fr,等径体设计,导线头端为固定式的螺旋结构,作用力同步,超控性更强,固定式螺旋外部包裹甘露醇保护胶囊,导线表面材料光滑、柔软,通过性佳。而且头端槽式设计可减少导管直径增加导线表面积,减少极化电位,并降低起搏阈值[4]。作为主动导线,由于导线细且轻,因此可以容易地植入特殊部位,例如低室间隔和室间隔。导线的尖端结构为胶囊形式,术中阈值下降时间较短,从而可有效节省手术时间。由于线材注入工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曝光时间短,往往植入间隔部,曝光时间和X射线曝光时间将明显超过其他部分。
综上所述,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可减少手术时间、三尖瓣返流,而且电阻与阈值相对较低。从上述实践判断,置入FINELINE?IIEZ主动导线是安全可行并且具备远期优势的。随着增加手术样本量及相关经验的进一步推广,增加手术样本量、获得更多长期随访资料,临床上将有新的发现。操控性更强、更细导线的研发以尽量将是今后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燕萍,郝应禄,廖德荣等.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7,21(1):74-76,92.
[2]陈建华,张飞龙,范林等.联合损伤电流与R波感知优化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植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406-410.
[3]高洁,王晓群,李畅等.心房螺旋电极导线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6):360-364.
[4]陆敏,周建龙,金骁琦等.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定位的心电图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4):337-340.
[5]李腾,徐琼,黄俊等.双心腔主动电极起搏与心房被动心室主动电极起搏的对比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25(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