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客观评价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提供必要的依据,以期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均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或病房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循经取穴与辨证取穴。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配穴:阿是穴、天宗、曲垣、列缺、条口、承山。辨证取穴:风邪偏盛者(行痹),取膈俞,血海。寒邪偏盛者(痛痹),取肾俞,关元。湿邪偏盛者(着痹),取阴陵泉。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3寸毫针进行治疗,实证者用泻法,虚证者用补法。之后在选取主穴穴位均于针柄上插上约2cm长的艾卷,点燃艾卷,使艾卷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导到所针灸的穴位上。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同治疗组取穴原则;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配穴:阿是穴、天宗、曲垣、列缺、条口、承山。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3寸毫针进行治疗,实证者用泻法,虚证者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为:痛阈测定及生存质量测定。测定方法:简式MPQ疼痛问卷表、肩关节活动的诊断标准ROM测定和ADL测定。结果:1.治疗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45-73岁,平均57.33±7.1935岁。对照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45-73岁平均56.73±7.0414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可以进行同步研究。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显效例数分别为10例,8例;有效例数分别为2例,10例;无效例数分别为0例,0例。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愈显率为66.67%。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温针灸组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临床研究显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原因是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诱因为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侵犯机体,病机为经络气血痹阻。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针刺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经脉,通经活络、疏散外邪;艾灸可利用针身,将热效应传入筋肉深部,驱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消炎止痛二者在功效上相得益彰,在操作上简便易行,既可祛除病因治本,又可温通经脉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效果极佳。其作用是针灸有调整全身状况,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痛阈有关。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为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肩关节周围炎的认识
  • 1 痹症
  • 2 肩痹
  •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 第三节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 1 传统针灸疗法
  • 2 电针疗法
  • 3 蜂针疗法
  • 4 磁针疗法
  • 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肩关节周围炎的认识
  • 1 病因
  • 2 流行病学和易患因素
  • 3 病理
  • 4 自然病程
  • 5 功能解剖和组织病理学
  • 6 发病机制
  • 7 治疗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案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1 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2 治疗结果
  • 3 针灸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检测
  • 第四章 讨论
  • 1 临床疗效评价
  • 2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机理探讨
  • 3 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 临床疗效观察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