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香郑爱华张明英(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德兴3342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248-01
【摘要】通过对33例服毒病人的心理分析,发现自杀者源于感情、婚姻、家庭出现挫折危机,或对爱的归宿认知错误,或身体承受着疾病的痛苦,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产生轻生的念头。方法:在为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通过治疗上的认真细心,态度上的诚恳,心理上的抚慰,精神上的支持。发现大多数病人只是一时糊途,想通过死威胁对方达到被关心、被爱的目的,最后通过开导大多数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住33例服毒自杀病人,年龄13-86岁,未成年人2例,20-40岁15例,40-60岁10例,60岁以上6例,其中男13例,女20例;有机磷中毒19例,毒鼠药中毒7例,除草剂3例,洗发水1例,饮酒1例,镇静药2例。
1.2方法
通过对33例病人的观察和访谈得出以下结果:
1.2.1服药时场景
在家人的视野范围内服药的15例,主动告知家人已服药并由家人陪送入院的有8例,吵架后躲起来服药的有6例,毫无迹象偷偷服药的4例。
1.2.2服药的原因
因失恋2例,因丈夫有外遇6例,因家庭矛盾18例,因孤独1例,因做错事被家长批评2例,因患绝症或慢性基础病4例。
2治疗配合与转归
2.1治疗配合
21例洗胃与治疗均配合;6例洗胃不配合,治疗配合;2例洗胃与治疗均不配合;2例拒不洗胃,治疗配合;2例昏迷。
2.2转归
全愈29例,好转1例(毒鼠药引起肾功能差),死亡3例。
3心理分析
精神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并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1]。那么这33例服毒病人也因自己的心理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使人的行为变得异常。
3.1感情、婚姻因素自己爱的恋人或丈夫却不爱自己,感觉被抛弃,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也想以死相威胁达到挽回的目的,往往女性多。
3.2家庭矛盾因素因家务事,因工作上的压力,因经济上的问题,或性格问题,或亲人之间相处问题,容易引起吵架、打架,使一方情绪失控,一气之下而服毒。往往并不想真死,意识到了中毒会主动要求救治。
3.3爱的归宿认知因素因孤独想子女来关心他,因犯错误被父母批评而服毒,这都是对爱的认知错误,想被人爱却采取不可取的方法,父母批评他就是对他今后人生的正确引导,就是爱,经开导后很后悔。
3.4疾病痛苦因长期慢性疾病的折磨,因晚期癌症的复发,身体痛苦,心理痛苦,加上经济上的困难,因此想彻底解脱,往往服药时隐蔽,服毒量大,一旦发现已无法挽回生命。
4护理
不仅要积极治疗,还要进行心理护理。
4.1清除毒物立即催吐或洗胃。
4.2按医嘱用药,勤观察病情。
4.3保持病人舒适
4.3.1有机磷中毒者因呕吐物污染头发、皮肤的进行洗头、擦洗皮肤,更换清洁的衣服。
4.3.2保持病室的安静和床单位的整洁。
4.3.3有家属的叮嘱家属在床旁守护,家属未到的尽快联系。
4.4心理护理
4.4.1经常到病人身边去关心病人的病情,表示对生命的重视。
4.4.2对病人态度热情和蔼,取得病人的信任,并与之交谈开导病人,讲生命的可贵和人应承担的责任,做人子女要为父母着想,做人父母要为孩子着想,不能躲避问题,逃避责任而舍弃生命,鼓励病人要自强、自爱、自立。
4.4.3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
5结论
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可防止病人再次自杀。
参考文献
[1]护理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