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习服适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习服适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高原环境影响机体的主要因素是缺氧,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适应也主要是围绕着氧的摄取-运输-利用这条轴线来进行的。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组织、细胞氧利用的关键场所,机体耗能的90%以上来自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因此,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低氧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细胞对低氧环境的习服过程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研究发现急性缺氧可以抑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转录和翻译,损害线粒体的功能,而慢性缺氧时线粒体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线粒体的功能改变是机体低氧习服适应的一个重要机制,线粒体的功能改变受到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数目变化的影响。高原世居藏族是目前公认的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最好的民族,有关高原世居藏族低氧适应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高原世居藏族已建立了完善的母体——胎盘——胎儿系统及适应低氧的胎盘机制,因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高原世居藏族胎盘组织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探讨线粒体基因组在高原适应中的机制。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谱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变化所致。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目前研究高原习服适应的理想动物模型之一,高原鼠兔在长期的低氧和寒冷环境中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度和改变OXPHOS的效率获得高原适应,对于高原鼠兔的mtDNA的全长序列缺少报道,对高原鼠兔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适应机制尚无研究。因而采用PCR-测序的方法测定高原鼠兔的线粒体基因组及研究该基因组与高原适应的关系。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功能由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共同决定。与核DNA(nuclear DNA,nDNA)相比,mtDNA突变率较高,在这些突变中有的突变为中性突变,这种中性突变逐渐累积就形成单倍群(haplogroup)和单倍型(haplotype)。一些线粒体的单倍群或单倍型能够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例如使ATP和ROS的生成发生改变,因而研究人线粒体单倍群、单倍型与高原习服适应以及高原习服不良的疾病(高原肺水肿)的关系,为深入研究高原习服适应的线粒体遗传机制打下基础。本研究中首先通过对26例汉族个体的mtDNA全长进行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寻找出汉族人mtDNA多态性的特征(SNPs或单倍群);然后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多聚酶链式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的方法分别研究汉族人线粒体的单倍群和单倍型与高原适应以及高原习服不良的疾病(高原肺水肿)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化处序列变化外还有数目变化,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不但与mtDNA结构的完整性相关还与其拷贝数相关,mtDNA拷贝数增加被认为是总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代偿。对于mtDNA拷贝数在高原习服适应中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采用定量PCR的方法研究线粒体基因组数目多态性与高原习服适应的关系。我们取得的主要结果有:1.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相比,有24个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个,表达下调的基因21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电子链传递、DNA损伤与修复、细胞粘附分子等方面。通过qRT-PCR发现Kdr、Dctn2以及Cox17基因的mRNA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同趋势。2.高原鼠兔mtDNA的全长为17,131 bp(No.EF535828),与其它哺乳动物的mtDNA序列相似,含13种编码蛋白质、22个tRNA和2个rRNA。除ND6和8个tRNA基因(Gln-tRNA、Ser-tRNA、Ala-tRNA、sn-tRNA、Cys-tRNA、Tyr-tRNA、Glu-tRNA以及Pro-tRNA)位于轻链上,其余基因位于重链上。该序列碱基A占31.02%,碱基T占29.65%,碱基C占13.46%,碱基G占25.87%。进化分析发现高原鼠兔与美洲鼠兔的遗传距离最近,其次是与家兔的遗传距离较近;通过对高原鼠兔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高原鼠兔的COX1、COX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3.高原世居藏族中单倍群D4的频率(4.5%)非常显著低于平原汉族(20.0%,P<0.005)和移居汉族(16.4%,P<0.05),单倍型nt3010G-nt3970C在高原世居藏族中的频率(84.8%)非常显著高于平原汉族(51.4%,P<0.005)和移居汉族(63.3%, P<0.005)。单倍群D4和单倍型nt3010G-nt3970C的频率在平原汉族和移居汉族中没有差别。4. HAPE病例组单倍群D4的频率(14.2%)显著低于对照组(22.9% , P=0.033, OR=0.555, 95%CI: 0.327-0.942);HAPE病例组单倍群B的频率(21.6%)显著高于对照组(11.5%,P=0.013, OR=2.118, 95%CI: 1.194-3.756);在单倍群R9中HAPE病例组mtDNA等位基因nt13497G频率(19.4%)高于对照组(0%,P<0.05);HAPE病例组单倍型nt3970C-nt13497G的频率(15.6%)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05)。5.缺氧SD大鼠(4500 m,30天)肝脏mtDNA拷贝数(2081.86±435.6060)非常显著高于高原鼠兔(51.72±13.6977,P<0.005)和平原对照SD大鼠(49.13±17.0393,P<0.005)。6.在高原习服过程中mtDNA拷贝数增加,对于获得高原适应高原世居藏族人,mtDNA拷贝数又逐渐降低。HAPE病人mtDNA拷贝数低可能是HAPE的发病原因和遗传标记。7.移居汉族的mtDNA拷贝数(0.1238±0.0180)显著高于平原汉族(0.0822±0.0094,P<0.05) ; HAPE病人的mtDNA拷贝数(0.0291±0.0055)非常显著低于平原汉族(0.0822±0.0094 , P<0.005)、移居汉族(0.1238±0.0180 , P<0.005)和高原世居藏族(0.0847±0.0128,P<0.005)。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改变线粒体COXI-COXIV的活性而影响ATP的生成,参与高原适应。2.高原鼠兔mtDNA序列的改变可能是其高原适应的重要机制。3.首次报道了汉族人mtDNA 9个SNPs位点。4.单倍群D4与世居藏族高原适应呈负相关,单倍型nt3010G-nt3970C与世居藏族高原适应呈正相关。5.单倍群D4为HAPE的保护因素,单倍群B和单倍型nt3970C-nt13497G为HAPE的危险因素。6.在高原习服过程中mtDNA拷贝数增加,获得高原适应后mtDNA的拷贝数又降低。7. HAPE病人mtDNA拷贝数低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遗传机制。总之,本文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数量变异等多方面探讨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适应的相关性,推测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数量变化均会影响线粒体功能,这为低氧习服适应机制研究和寻找促低氧习服措施提供分子标志和靶基因。

论文目录

  •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习服适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高原世居藏族胎盘组织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高原鼠兔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及与高原适应的关系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第三部分 人线粒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原习服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 实验一 汉族人线粒体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查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实验二 人线粒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原习服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实验三 人线粒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原肺水肿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第四部分 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多态性与高原习服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 实验一 动物肝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在高原习服适应中的变化规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人白细胞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在高原习服适应中的变化规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全文总结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下一步工作打算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人类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高原医学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
  • 攻读博士期间申报的专利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与获奖
  • 附录一:高原鼠兔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 附录二:调查表样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作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8)
    • [2].非洲土著人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在7万年前险些灭绝[J]. 生物学教学 2008(10)
    • [3].新疆塔城松树沟遗址出土古代马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J]. 边疆考古研究 2019(02)
    • [4].食线虫真菌洛斯里被毛孢线粒体基因组的再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9(02)
    • [5].肺形侧耳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鉴定[J]. 菌物学报 2018(09)
    • [6].顶复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5)
    • [7].鱼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提取方法的改进[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02)
    • [8].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9].八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与比较[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10)
    • [10].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变异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0(02)
    • [11].这种生物不会呼吸[J]. 百科知识 2020(17)
    • [12].首次发现“无氧生物”[J]. 科学24小时 2020(09)
    • [13].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起源、大小和基因排列进化[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5)
    • [14].褐斜鲽(Plagiopsetta glossa)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重排机制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1)
    • [15].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大理学院学报 2014(08)
    • [16].棉铃虫膨胀线粒体基因组的鉴定与分析[J]. 植物保护 2019(01)
    • [17].光滑异装蟹(Heteropanope glabra)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在系统发生研究中的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8].真菌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1)
    • [19].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和基因含量进化[J]. 生物学杂志 2011(01)
    • [20].蒙古狼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地位[J]. 生态学报 2010(06)
    • [21].双壳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比较[J]. 遗传 2009(11)
    • [22].基于美洲和中国大鲵转录组序列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04)
    • [23].三种斑野螟全线粒体基因组及螟蛾总科系统发育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7(01)
    • [24].木通红喀木虱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与序列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11)
    • [25].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物作图与应用[J]. 生命的化学 2010(03)
    • [26].吸虫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及系统发生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2)
    • [27].仙湖植物园角苔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奖励[J]. 园林科技 2019(04)
    • [28].巨红蝽和Myrmoplasta mira的线粒体基因组及红蝽总科线粒体基因特有的重排(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次目)(英文)[J]. Entomotaxonomia 2019(02)
    • [29].甜瓜属线粒体基因组的父系遗传特性[J]. 园艺学报 2014(11)
    • [30].线粒体基因组4977bp异质性缺失与高原肺水肿易感性无关[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3)

    标签:;  ;  ;  ;  ;  

    线粒体基因组与高原习服适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