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娩动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母胎免疫耐受,免疫细胞,分娩发动
分娩动因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园,邬卫东[1](2017)在《免疫细胞在分娩动因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时母体外周血及母胎界面的免疫细胞有着重大改变。妊娠的维持伴随着母体耐受胚胎的同时,对外来抗原保持着免疫应答。通过精细的调节,在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临产前母体体内免疫细胞通过分泌介质、参与信号传导通路等路径,使胎儿受到母体排斥致使妊娠终止启动分娩。(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7年04期)
陈爱凤[2](2017)在《人性化护理效应对分娩动因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分娩动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较多,剖宫产例数较少,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自然分娩率,提升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30期)
杨惠芳,汪晶[3](2016)在《人性化护理效应对分娩动因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分娩动因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临产室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各产程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93期)
张立宇,王桂香,游存厚[4](2013)在《人胎盘生乳素、分娩动因与早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9d)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体质量1000~2499g。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的发生源于分娩的过早发动,也就是源于子宫组织由静止期向激活期的过早转化。因此,早产的研究与分娩动因的研究密不可分。分娩动因的研究虽仍然有许多环节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是显着的,子宫如何维持静息状态及这种状态的失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人胎盘生乳素(HPL)是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释放的蛋白激素,具有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异作用,促蛋白、黄体生成。不仅是判断胎儿生长情况的指标,也是判断胎盘功能的指标。HPL可促蛋白及黄体生成、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可见其与早产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PL与早产的关系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3年05期)
苟文丽,王慰敏[5](2007)在《分娩动因与早产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产是指在妊娠足月(满37周)前发动分娩而将胎儿娩出。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0万早产儿出生,大部分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儿存活率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救治及并发症的长期治疗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分娩动因与早产的研究目前受到世(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王哲[6](2006)在《新复方蓖麻餐中期妊娠引产临床及分娩动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复方蓖麻餐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对分娩动因的影响。方法: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观察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新复方蓖麻餐的引产效果,并检测中期妊娠引产相关指标前列腺素、催产素、内皮素水平变化和子宫、胎盘、胎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研究将80例中期妊娠要求引产对象随机分为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组、单纯新复方蓖麻餐组、单纯米非司酮米索组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组各20例,观察各组用药后引产效果、末次服药至出现宫缩时间、总产程时间、排出胎盘胎膜完整情况、残留量、清宫率、引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和肠道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胎盘、胎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动物实验研究将35只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混合给药组(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组、米非司酮-米索组和模型组(受孕不给药)各7只,观察给药后各组引产效果、血栓素代谢产物TXB_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Keto-PGF1α、内皮素、催产素水平变化,并行子宫、胎盘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临床研究表明,单纯新复方蓖麻餐、单纯米非司酮-米索试验两用药方案中孕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0%、1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引产成功率为100%,与单纯新复方蓖麻餐比较,差异亦有显着性(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单纯新复方蓖麻餐、单纯米非司酮-米索叁种用药方案的末次服药至宫缩启动时间均缩短,与单纯利凡诺给药比较,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1);且3种用药方案有依次缩短间隔时间的趋势。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的引产总产程时间与单纯利凡诺给药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单纯新复方蓖麻餐、米非司酮-米索3种给药方案有依次缩短总产程的趋势。各组引产后排出胎盘完整率均达100%,单纯新复方蓖麻餐、单纯米非司酮-米索给药的胎膜排出完整率分别为70%、25%,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且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较单纯米非司酮-米索给药的胎膜排出完整率有升高趋势。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给药的产后出血量较单纯米非司酮-米索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与单纯利凡诺给药比较,出血量亦减少,差异有显着性(P<0.05);单纯新复方蓖麻餐较单纯利凡诺给药出血量亦减少,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降低引产后胎膜残留量方面,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单纯新复方蓖麻餐用药方案的胎膜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单纯米非司酮-米索和单纯利凡诺给药,差异有显着性(P<0.01或P<0.05)。各组引产后清宫率、出血时间、肠道副作用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但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用药方案的清宫率有下降趋势。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组、单纯米非司酮-米索组不同年龄、生育情况、孕周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组胎盘、胎膜损伤最明显,部分绒毛溶解消失,个别绒毛机化,胎膜见急性炎症坏死灶,部分胎膜变性坏死。(2)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单纯应用米非司酮-米索流产成功率均达100%,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流产成功率均为42.85%,组间比较,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单纯米非司酮-米索的流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用药,同临床试验结果相吻合。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均能明显升高血TXB_2水平,与单纯米非司酮-米索比较,差异均有极显着性(P<0.01);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与受孕未给药比较,能明显升高TXB_2水平,差异有显着性(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给药的TXB_2水平低于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差异有显着性(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均能明显升高血6-Keto-PGF_1α水平,与单纯米非司酮-米索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血6-Keto-PGF_1α水平与受孕未给药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给药的TXB_2水平低于新复方蓖麻餐高、低剂量给药方案,差异有显着性(P<0.05)。各组动物用药后ET、O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组子宫、胎盘组织损伤最明显,且出现胎盘组织细胞核固缩,细胞自溶等现象。结论:新复方蓖麻餐协同米非司酮-米索的中孕引产方案较之目前临床常见米非司酮配合米索、羊膜腔内利凡诺注射引产,具有引产成功率高、排出胎盘和胎膜完整率高、胎膜残留量低、出血量少的明显优势,同时具有缩短给药至发动宫缩的间隔时间、缩短总产程和降低清宫率的趋势,又克服传统蓖麻油引产肠道副反应明显、医患接受性差的缺点,且不受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的影响。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加重局部胎盘、胎膜组织损伤,提高血TXB_2和6-Keto-PGF1α水平而发挥作用,同时血OT、ET水平变化的相关引产机制在各用药方案间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4-20)
李璟,李小毛[7](2004)在《分娩动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娩发动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子宫 -胎盘 -胎儿的局部分子调节机制 ,其中白介素、CRH、NO、雌孕激素及前列醇等已被认为是分娩发动的关键因子 ,但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阐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04年S1期)
史众杰,李小毛[8](2004)在《有关分娩动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娩的启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 ,包括子宫体肌细胞及子宫内膜因素、宫颈因素、胎膜 -胎盘 -胎儿因素、分娩模式、子宫外组织及免疫因素等在内的诸多因素已经被广为研究。1.子宫体肌细胞及子宫内膜因素1.1 缝隙连接 (gapjunction) 子宫肌细胞(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4年03期)
乔振艳[9](2004)在《IL-8与分娩动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娩发动的动因和机理是生物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预防及治疗早产、过期妊娠,开展计划分娩,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分娩动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分娩发动的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本文来源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宋淑荣[10](2003)在《分娩动因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娩发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 ,了解分娩发动的机制对于正确处理产程 ,适时和有效地引产 ,预防和治疗早产及过期产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分娩动因的学说众多 ,但迄今仍无定论。本文通过阐述孕激素、孕激素受体与其核反应素粘附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分娩动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分娩动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较多,剖宫产例数较少,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自然分娩率,提升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娩动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园,邬卫东.免疫细胞在分娩动因中的作用机制[J].贵州医药.2017
[2].陈爱凤.人性化护理效应对分娩动因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3].杨惠芳,汪晶.人性化护理效应对分娩动因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张立宇,王桂香,游存厚.人胎盘生乳素、分娩动因与早产关系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
[5].苟文丽,王慰敏.分娩动因与早产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
[6].王哲.新复方蓖麻餐中期妊娠引产临床及分娩动因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7].李璟,李小毛.分娩动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4
[8].史众杰,李小毛.有关分娩动因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4
[9].乔振艳.IL-8与分娩动因的关系[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
[10].宋淑荣.分娩动因最新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