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微机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广域保护,微机保护
分布式微机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占金祥[1](2017)在《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研究及微机保护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形势和环境问题的严峻,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原有的单侧电源辐射性结构,使传统的配电网保护策略无法快速、正确地动作。另一方面,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微机保护得到了大力发展,微机保护的应用以及通讯网络的建设,使基于多点信息的广域保护策略成为可能。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和广域保护策略,同时,对微机保护装置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设计。本文首先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详细建立了恒功率控制策略下的并网逆变器模型并进行了故障分析,以此为基础得出了用于保护分析的DG简化模型。然后,重点研究了 DG接入配电网对传统叁段式电流保护的影响,并以典型配电网模型为例,仿真分析了 DG不同容量和接入位置时的情况。与此同时,分析了DG对重合闸的影响,指出重合闸可能出现误动或非同期合闸等现象。基于微机测控保护装置,本文研究了基于多点信息的配电网广域保护方案,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具体结构,通过采集多点信息,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实现故障定位和切除。DG一般通过逆变器并网,可能会产生大量高次谐波,同时对配电网保护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适用于微机保护的滑窗离散傅里叶算法(Sliding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DFT),分析了各种形式 SDFT 的基本原理。针对SDFT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其不稳定原因,并提出了交错并行SDFT的稳定性方法,能够保证各种形式SDFT的稳定运行。最后,本文详细介绍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01)
兀鹏越,俞霄靓[2](2007)在《基于DSP的分布式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中低压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特点及工程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微机保护测量控制装置,详细论述了装置的的硬件设计过程。该装置能够实时完成保护、测量、控制等功能,具有功能完善、抗干扰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合中低压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需求。该装置目前已经在实际中挂网运行。(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21期)
谢劲松,唐维端[3](2005)在《运用分布式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改造高压配电柜二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MDM-B1(A)装置的原理、功能以及运用其改造高压配电柜控制和保护系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化工》期刊2005年02期)
王焱劼[4](2003)在《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等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作为电网运行管理现代化重要环节的微机保护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微机保护是配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按单元进行设计、按回路体现功能,通过强大的通信功能模块组成自动化集散系统,在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配网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从设计安装到运行维护,包括以后的发展扩建,无不体现其可靠、经济、方便、灵活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水利天地》期刊2003年08期)
廖力清,陈际达,戴瑜兴[5](1998)在《基于开关柜的全分布式微机保护与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制造厂10kV配电所的微机化改造为实例,应用全分布、全数字化技术与工业控制机、高性能嵌入式微控制器,将二次部分的各项功能彻底分散到开关柜上,并强化了当地功能,由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适应于工矿企业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徐成斌,竹之涵,李栋[6](1998)在《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的现状,介绍了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系统的结构、功能及通信技术,并例举了ISA/LSA-300系列分布式微机保护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1998年07期)
袁星卫,尹项根[7](1998)在《BITBUS网络通信在分布式微机保护装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几种通信方式,结合一个实际装置,着重介绍了BITBUS网络,提出了软件设计思想并对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1998年05期)
赵荣国,张丽群[8](1997)在《蒙自变电所成套微机保护及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蒙自变电所成套微机保护及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云南送变电工程公司赵荣国张丽群1前言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新型保护特别是计算机及其通讯在保护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得电力系统的二次系统变得更为简单;本...(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1997年04期)
[9](1995)在《7UM51 7UT51系列数字式元件保护及LSA系列分布式微机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一、Siemens 公司7UM51、7UT51系列数字式元件保护Siemens 公司生产继电保护产品有近百年的历史,Siemens 公司的产品及技术享誉全世界。在过去几年里,我公司采取 Siemens 公司原装产品,由我公司负责设计配屏、安装、调试、投运以及售后服务,使国内很多电网用户大受裨益,获得了极佳的技经效益,目前这些产品正成功地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以及广东、贵州、山西、云南、湖南等省500kV 变电站运行。今天我们希望继续采用国外产品,国内设计配屏模式,为国内水、火电站领域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郑重推荐 Siemens 公(本文来源于《水电厂自动化》期刊1995年01期)
分布式微机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我国中低压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特点及工程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微机保护测量控制装置,详细论述了装置的的硬件设计过程。该装置能够实时完成保护、测量、控制等功能,具有功能完善、抗干扰性强、精度高的特点,适合中低压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需求。该装置目前已经在实际中挂网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微机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占金祥.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研究及微机保护装置设计[D].浙江大学.2017
[2].兀鹏越,俞霄靓.基于DSP的分布式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硬件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
[3].谢劲松,唐维端.运用分布式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改造高压配电柜二次系统[J].贵州化工.2005
[4].王焱劼.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系统[J].水利天地.2003
[5].廖力清,陈际达,戴瑜兴.基于开关柜的全分布式微机保护与监控[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
[6].徐成斌,竹之涵,李栋.分层分布式微机保护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
[7].袁星卫,尹项根.BITBUS网络通信在分布式微机保护装置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1998
[8].赵荣国,张丽群.蒙自变电所成套微机保护及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J].云南电力技术.1997
[9]..7UM517UT51系列数字式元件保护及LSA系列分布式微机保护[J].水电厂自动化.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