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超积累植物商陆的锰富集机理及其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薛生国
导师: 陈英旭
关键词: 商陆,超积累,固有特性,植物修复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锰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然而摄入过量的锰,则引起锰中毒,主要表现为类帕金森氏综合症,也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异常反应。锰在工农业方面广泛使用以及锰矿开采已造成大面积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锰污染。超积累植物是一种极端的金属积累型,因其超寻常的重金属积累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环境修复。因此,筛选生物量大、生长快、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锰超积累植物,并深入探讨植物的锰超积累机理,是开展锰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位于湖南省湘潭锰矿污染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在中国首次发现商陆对锰具有明显的超富集特性,填补了我国锰超积累植物研究的空白。将野外调查和温室培养相结合,以不同种群商陆为材料,综合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X射线能量分散谱技术、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高效液体色谱技术、高速离心技术等分析手段较系统研究了商陆的锰耐性及超富集特性及其可能的生理机制,并考察其对Mn、Cd、Zn的去除能力,以期为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和人工湿地植物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对生长介质中的Mn具有极强的耐性和超富集能力,是一种生物量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的锰超积累植物。商陆在锰含量高达114000 mg/kg的尾矿废弃地上依然生长良好,叶锰含量最高达19300mg/kg。温室培养条件下,当生长介质中Mn含量为8000μmol/l时,虽然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但植株仍能生长。随着生长介质中Mn浓度的升高,商陆叶和茎的Mn含量逐渐增加,生物富集系数则逐渐降低,但是地上部分锰积累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当Mn浓度为5000 μmol/l时,商陆地上部分锰积累量达到最大值258. 2 mg/plant;当Mn供应水平达到12000 μmol/l时,商陆仍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叶锰含量达到最大值36380 mg/kg,生物富集系数为55。不同锰供应水平下,商陆吸收的锰有87%-95%被转移到地上部分。商陆的锰耐性和超积累能力可能是其固有特性。 尽管不同种群商陆在自然检摘要叼岁条件对生长介质中Mn的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控制条件下都能忍耐高锰胁迫,具有很强的锰积累能力,而且不同种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商陆在不受污染的荷花玉兰人工林中叶片锰含量1574m叭g,而在锰含量高达114010m叭g的尾矿废弃地上依然生长良好,叶片锰含量最高达1930om叭g。温室培养条件下,随着锰供应水平的增加,两个种群商陆的叶、茎和根的锰含量均呈增加态势,当锰浓度增加到8000林 mol/l时,叶片锰含量达分别为33770m叭g(矿区)和3427om叭g(非矿区),但是商陆地上部Mn积累量先是增加,当锰供应水平为5000卜mol/l时达到最大值,为258.2mg(矿区),251.4mg(非矿区),此后又呈下降态势。根系Mn积累的变化趋势与商陆地上部分Mn积累变化趋势相似。不同锰供应水平下,商陆吸收的Mn90%左右分布在地上部分。在相同的锰供应水平,两个种群商陆表现出相以的锰耐性和积累能力。 超积累植物商陆对锰的吸收和转运与锰供应水平和生长时间密切相关。在Hoagland营养液中加入MnclZ模拟Mn2+污染环境,商陆根、茎和叶的锰含量基本随着锰供应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锰供应水平条件下,商陆根、茎和叶锰含量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现波动变化,在植物处理5d时出现一个峰值,其后有所降低;商陆在锰处理开始的48h内存在一个快速的吸收过程,但是高锰供应水平变化幅度要大于低锰供应水平。 应用电子显微镜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研究锰在超积累植物商陆不同组织部位的微分布及不同锰供应水平条件下商陆根和叶的超微结构变化。商陆根系锰含量很低,叶片部位锰含量较高;叶片没有表皮毛;锰在叶片维管束部位含量相当低,其它部位含量较高;小脉锰含量远高于上表皮、下表皮、栅样组织和海绵组织。这表明商陆的超富集能力不可能通过叶片的表皮和表皮毛积累锰来实现,锰主要积累在叶肉组织和小脉部位。生长在2000卿ol/l Mn的营养液条件下,商陆根、叶细胞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未受到任何伤害,但是有沉积物质出现;当锰供应水平增加到10000脚ol八Mn时,商陆根和叶的细胞己出现部分损伤,细胞壁断裂,细胞核核质不均,叶细胞内叶绿体变形、基粒结构模糊,淀粉粒和嗜饿颗粒增多,但是根细胞和叶细胞中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均未受到损伤。这表明商陆对生长环境中的锰胁迫具有极强的耐性。 利用商陆种苗实施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植物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选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薛生国:超积累植物商陆锰富集机理及其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笼瑟剔取生长一致的商陆幼苗置于不同重金属水平的生长介质,10天后,商陆对Mn、Zn、Cd的去除率分别为35.4%僻9.7%、38.1%一40%、50.8%一53.7%;不同条件下商陆体内重金属含量不同,但均随着生长介质中重金属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商陆地上部分Mn含量相对较高,而锌和福则主要吸附在根系。商陆对水体重金属的去除能力表现为植株吸收和根系吸附作用的复合。关键词:商陆(尸妙r口lacca acinosa Roxb.);锰;
论文目录: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技术
引言
1.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1.1 动电修复
1.1.2 土壤固化/稳定化
1.1.3 土壤淋洗
1.1.4 隔离包埋技术
1.1.5 热冶分离技术
1.2 生物修复技术
1.2.1 动物修复技术
1.2.2 微生物修复技术
1.3 植物修复技术
1.3.1 植物修复技术的定义
1.3.2 植物修复的类型
1.3.3 植物修复的优点与不足
1.3.4 植物修复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研究进展
引言
2.1 金属富集植物的研究
2.2 超积累植物种质资源
2.2.1 镍超积累植物
2.2.2 铜和钴超积累植物
2.2.3 锌超积累植物
2.2.4 铅超积累植物
2.2.5 锰超积累植物
2.2.6 硒超积累植物
2.2.7 砷超积累植物
2.2.8 其它元素超积累植物
2.3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生理机制
2.3.1 重金属的活化与吸收
2.3.3 重金属的积累与耐性
2.4 超积累植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商陆——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
引言
3.1 湘潭锰矿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
3.2.2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3.2.3 植物样品鉴定和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锰尾矿废弃地的基本性质
3.3.2 锰尾矿废弃地生长的优势植物及对其体内的锰含量
3.3.3 商陆的生物学特性
3.3.4 自然条件下商陆对土壤锰的富集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商陆的锰耐性和超积累
引言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材料
4.1.2 营养液培养
4.1.3 植物样品分析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温室培养条件下锰对商陆生长发育的影响
4.2.3 商陆对锰的富集
4.2.4 商陆对锰的积累
4.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种群商陆对锰的吸收和积累
引言
5.1 研究区概况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不同种群商陆生境的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5.2.3 营养液培养
5.2.4 植物样品分析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两种种群商陆生境的土壤基本性质
5.3.2 两种种群商陆在自然条件下对锰的积累
5.3.3 两种种群商陆在控制条件下对锰的反应
5.3.4 两种种群商陆对锰的吸收
5.3.5 两种种群商陆对锰的富集
5.3.6 两种种群商陆对锰的积累
5.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超积累植物商陆的锰吸收动态
引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温室营养液培养试验
6.1.3 植物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商陆对锰吸收和积累随时间变化的短期(48h)动态特征
6.2.2 商陆对锰吸收和积累随时间变化的长期(45d)动态特征
6.2.3 商陆的锰吸收随锰供应水平变化的动态特征
6.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锰在超积累植物商陆中的微分布
引言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植物
7.1.2 植物培养
7.1.3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7.1.4 能谱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商陆叶表面的显微形态
7.2.2 锰在商陆叶片的微分布
7.2.3 锰在商陆根的微分布
7.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商陆对锰胁迫的响应
引言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植物
8.1.2 植物培养
8.1.3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电镜观察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不同锰水平条件下,商陆根的亚细胞结构
8.2.2 不同锰水平条件下,商陆叶的亚细胞结构
8.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商陆对水体重金属的去除潜力研究
引言
9.1 材料和方法
9.1.1 研究材料
9.1.2 实验设计
9.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温室培养条件下重金属对商陆生长的影响
9.2.2 不同处理条件下商陆对重金属的富集
9.2.3 不同生长介质中重金属浓度变化
9.3 讨论
9.4 水体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前景
参考文献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0.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0.2 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撰写的论文
攻博期间获得荣誉及奖励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5-04-29
参考文献
- [1].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锌的活化、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D]. 李廷强.浙江大学2005
- [2].超积累植物商陆吸收累积锰机理研究[D]. 徐向华.浙江大学2006
- [3].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谷胱甘肽代谢特征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 金晓芬.浙江大学2008
- [4].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D]. 侯丹迪.浙江大学2017
- [5].根际土壤—微生物—蜈蚣草系统中砷的形态转化与解毒机制[D]. 韩永和.南京大学2017
- [6].镉超积累植物的生态特征及污染耐性机理分析[D]. 孙瑞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6
- [7].镉超积累花卉植物的识别及其化学强化[D]. 刘家女.东北大学2008
- [8].超积累植物美洲商陆锰累积与耐性机制研究[D]. 豆长明.浙江大学2009
- [9].铅超积累花卉的筛选与螯合强化及其应用[D]. 崔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7
- [10].质外体途径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镉吸收与运输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 陶琦.浙江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海州香薷和鸭跖草铜吸收机理和分子形态研究[D]. 施积炎.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