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四所初中为例

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四所初中为例

论文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独子化、信息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为背景的全新社会形态之中,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是:独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的群体生活经验和交往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经验和交往继而又如何影响着其社会化进程,并构成他们独特的社会认知、自我意识和行为方式?不同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如何?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家庭的影响,90年代中期,“群体社会化理论”的提出激起诸多学者对不同群体影响力比较的研究兴趣,各种观点异彩纷呈。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研究背景下,笔者以群体生活经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为切入点,力图回应以上问题。分析当前初中生社会认知现状是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选取孝道认知、诚信认知、生命态度和国家认同作为社会认知的基本变量并编制相应问卷为研究工具,选取上海市四个区的四所中学共计18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取资料,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认知内容和认知的人口统计学两方面呈现当前上海市部分初中生的社会认知现状。研究发现:在孝道认知上,初中生传承和扬弃态度分明;在诚信认知上,初中生认同与忧虑同在;在生命态度上,初中生自恋和自贱交织;在国家认同上,初中生评价和情感、依恋和归属双重矛盾。同时,四种社会认知均存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父母学历等人口学统计方面的显著性差异。求证群体交往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论文的主体。研究从群体类型和群体生活经验传递方式两方面进行。在群体类型影响力研究中,选取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和同伴作为群体类型的基本变量,并以家庭亲情水平等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呈现当前初中生群体交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初中生家庭亲情水平普遍较低;父母不能有效承担自己的角色;师生社会距离较远;学生喜欢班级但不被接纳;网络已经渗透到同常生活;社区提供的活动机构和设施并不丰富;同伴在初中生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交往具有新的特征。不同群体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在孝道认知上,家庭>同伴>网络;在诚信认知上,家庭>同伴;在生命态度上,家庭>学校>社区;在国家认同上,家庭>同伴>网络。由此得出:家庭在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形成中仍具有首要的影响地位,同伴和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学校和社区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相对不足。在群体生活经验传递方式的影响力研究中,选取知识传递、榜样示范、群体性活动和环境熏陶作为研究变量,以群体经验传递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书籍报刊是学生获取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祖父母对初中生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母亲整体上对子女的影响大于父亲,但在对待生命态度上父亲影响力更大。校园的环境和活动以及社区的环境与活动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各有侧重。不同交往经验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在孝道认知上,知识传递>榜样示范;在诚信认知上,榜样示范>知识传递>环境熏陶;在生命态度上,知识传递>榜样示范;在国家认同感上,榜样示范>知识传递>环境熏陶。由此得出:知识传递和榜样示范对初中生社会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环境熏陶影响力相对较弱,群体性活动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发现并反思初中生整体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的目的。论文根据所求证出的群体交往影响力的差异,检讨当前教育中存在问题,并从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方面提出重构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当前初中生社会认知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危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能够坚守传统美德并在扬弃中继承。同时,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交织中,新的价值体系尚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加强对这一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尤为重要。2.家庭在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形成中仍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作用:学校和社区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进一步的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同伴和网络影响力逐渐增强。如何合理利用、因势利导同伴网络的作用则是教育的新课题。知识传递和榜样示范仍然是青少年社会认知形成的重要途径,环境熏陶和群体性活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女性经济独立能力的提高以及育儿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对子女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3.“群体社会化理论”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并不完全成立,家庭作为首属群体其影响力从整体上来看依然十分强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当代青少年面临的生存环境
  • 二、三则报道引发的思考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一、社会认知
  • 二、群体交往
  • 三、群体影响力
  • 第三节 文献梳理
  • 一、社会认知研究的简要述评
  • 二、群体交往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研究述评
  •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结构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论文结构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研究对象选取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步骤
  • 第二章 初中生社会认知现实图景
  • 第一节 孝道认知现状分析
  • 一、孝道认知:传承与扬弃态度分明
  • 二、孝道认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三、讨论
  • 第二节 诚信认知现状分析
  • 一、诚信认知:认同与忧虑共存
  • 二、诚信认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三、讨论
  • 第三节 生命态度现状分析
  • 一、生命态度:自恋与自贱的交织
  • 二、生命态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三、讨论
  • 第四节 国家认同感现状分析
  • 一、国家认同感:评价与情感、依恋与归属的双重矛盾
  • 二、国家认同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三、讨论
  • 第三章 群体类型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分析
  • 第一节 家庭影响力
  • 一、家庭亲情水平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父母角色承担能力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三、家庭其他因素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四、制约家庭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学校影响力
  • 一、师生社会距离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班级归属感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三、学校其他因素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四、制约学校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三节 网络影响力
  • 一、初中生网络交往的基本特征
  • 二、网络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三、制约网络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四节 同伴影响力
  • 一、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基本特征
  • 二、同伴交往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三、制约同伴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五节 社区影响力
  • 一、社区资源有效利用现状
  • 二、社区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三、制约社区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六节 群体类型对初中生社会认知影响地位的确立
  • 一、不同群体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比较
  • 二、讨论
  • 第四章 群体经验传递方式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分析
  • 第一节 知识传递的影响力
  • 一、知识传递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制约知识传递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榜样示范的影响力
  • 一、榜样示范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制约榜样示范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三节 环境熏陶的影响力
  • 一、环境熏陶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制约环境熏陶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四节 群体性活动的影响力
  • 一、群体性活动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 二、制约群体性活动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 第五节 经验传递方式对初中生社会认知影响地位的确立
  • 一、不同经验传递方式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力比较
  • 二、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一、当前上海市初中生社会认知现状
  • 二、当前上海市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现状
  • 三、群体生活经验对初中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力比较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重建青少年群体交往经验的建议
  • 第三节 反思
  • 一、问卷的编制及施测中存在的问题
  • 二、研究中的三大缺憾
  • 三、努力的方向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实证研究[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9(01)
    • [2].体校初中生师生关系、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24)
    • [3].阅读关怀理论指导下的农村初中生阅读质量改善模型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1)
    • [4].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家庭和同伴维度以及与城镇初中生的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5].父母工作压力、协同教养和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32)
    • [6].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7].精准教学视角下提高初中生跳绳中考成绩的有效方法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9(12)
    • [8].初中生道德推脱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0(06)
    • [9].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社会交往素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2)
    • [10].新时代城市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 才智 2020(09)
    • [11].农村初中生感恩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5)
    • [12].初中生情绪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体育教师和同伴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的影响[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4].简析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J]. 才智 2020(15)
    • [15].留守初中生感知父母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农村初中生不同形式受欺负与自杀意念关联及性别调节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6)
    • [17].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干预策略——基于莱阳市L初级中学的个案调查[J]. 现代交际 2020(11)
    • [18].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链式多重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5)
    • [19].家庭资本对农村初中生毕业流向的影响[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0(04)
    • [20].初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水平常模及其等级评价标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20)
    • [21].达州市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弹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 品位经典 2020(09)
    • [22].家庭因素对初中生行为问题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 全科护理 2018(34)
    • [23].浅析初中生成熟意识形态构建[J]. 科技资讯 2019(04)
    • [24].初中生父亲在位与安全感、自尊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6)
    • [25].初中体育长跑项目教学中的抗挫教育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2)
    • [26].广州市某区农村初中生营养与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1)
    • [27].浅谈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预防与管理[J]. 亚太教育 2019(10)
    • [28].初中生乐观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12)
    • [29].新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生的足球兴趣激发浅谈[J]. 才智 2018(13)
    • [30].家庭资本与初中校园欺凌的关系问题[J]. 求索 2018(05)

    标签:;  ;  ;  ;  

    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 ——以上海市四所初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