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紫外辐射对赤潮藻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阳光紫外辐射对赤潮藻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赤潮异弯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中肋骨条藻是较常见的几种赤潮藻,尽管其生物学特性已经得到较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其对阳光紫外辐射(UVR)变化的响应尚缺乏认识。为此,本文研究了其生理生态学特性与阳光UVR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太阳UVR辐射抑制细胞的光合固碳速率和光化学效率。在全波段阳光辐射条件下,UVR抑制藻细胞的光化学效率,且抑制作用随接受阳光UVR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无UVR的室内光照条件下,受抑制的光化学效率可以得到恢复,与黑暗或较高光强(100μmolm-2S-1)条件相比,9μmolm-2S-1低光条件下光化学效率恢复最好。从光化学效率来看,亚历山大藻恢复初期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但这一现象在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中没有发现。对赤潮异弯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阳光UVR的抑制作用随太阳光日变化而波动,中午阳光辐射最强时最大,而早上和傍晚较小。随着细胞对阳光UVR辐射的适应,藻细胞胞内的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增加,光合固碳量和光化学效率受到UVR的抑制减弱,生长加快,藻细胞的增长速率Fe3+饱和情况下快于Fe3+限制的,且受Fe3+限制的细胞,其生长并没有受到阳光UVR的抑制。 总之,对三种赤潮藻的初步探讨显示,阳光UVR抑制其光化学效率、碳固定量及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其对阳光辐射的适应,逐渐减弱。藻细胞对UVR的适应机制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臭氧层和紫外辐射相关知识简介
  • 第二节 紫外辐射对水生微型藻类的影响
  • 1. 测量UVR生物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 2. UVR对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2.1 短期效应
  • 2.2 长期效应
  • 3. 微藻抵抗UVR伤害的机制
  • 4. UVR导致藻类产生的其它生物效应
  • 4.1 UVR对营养的吸收和酶活性的影响
  • 4.2 UVR对色素的影响
  • 4.3 UVR对藻细胞大小的影响
  • 4.4 UVR对藻细胞内碳氮分配的影响
  • 5. UVR对微型藻类生物效应的结论
  • 第三节 研究阳光紫外辐射与赤潮藻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材料
  • 1. 藻种
  • 第二节 方法
  • 1. 室内培养条件
  • 2. 室外培养条件以及紫外辐射处理
  • 3. 生长速率的测定
  • 4. 太阳辐射的测定
  • 5.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 6. 光合固碳的测定
  • 7. 紫外吸收物质和色素含量的测定
  • 8. 抑制率的计算
  • 9.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一节 太阳可见光与紫外辐射的变化
  • 第二节 阳光UVR对赤潮藻的短期生物学效应
  • 1. 阳光UVR辐射对三种赤潮藻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2. 不同光强条件光化学效率的恢复
  • 3. 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化
  • 4. 不同阳光辐射处理条件下光合固碳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 5. 小结
  • 第三节 阳光UVR对赤潮异弯藻的长期生物学效应
  • 1. 一次性培养
  • 1.1 阳光UVR对光合固碳的影响
  • 1.2 细胞色素及紫外吸收物质分析
  • 2. 半连续培养
  • 2.1 生长速率
  • 2.2 细胞色素及紫外吸收物质分析
  • 2.3 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3. 小结
  • 3+浓度培养条件下赤潮异弯藻对阳光UVR的响应'>第四节 不同Fe3+浓度培养条件下赤潮异弯藻对阳光UVR的响应
  • 1. 比生长速率
  • 2. 细胞色素及紫外吸收物质的分析
  • 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赤潮藻对阳光UVR的响应
  • 3+浓度对UVR效应的影响'>第二节 Fe3+浓度对UVR效应的影响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投稿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1)
    • [3].近十年福州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研究[J]. 海洋预报 2018(04)
    • [4].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浙江南部沿海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5)
    • [5].深圳海域红色赤潮藻赤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8(04)
    • [6].海洋赤潮过程数值分析研究进展[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9(01)
    • [7].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2)
    • [8].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3种常见有毒赤潮藻荧光识别技术[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9].北部湾涠洲岛红色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20(09)
    • [10].运用PCR-RFLP技术区分赤潮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1].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特征[J]. 海洋科学 2018(11)
    • [12].主要环境因子对一株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5)
    • [13].赤潮藻拮抗微生物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4].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J]. 海洋学研究 2008(02)
    • [15].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生态风险评价[J]. 水产科学 2019(05)
    • [16].常见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1(05)
    • [17].有害赤潮藻卡盾藻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9(11)
    • [18].三种赤潮藻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异性分析[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9].龙须菜对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学研究 2011(02)
    • [20].赤潮藻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随机分岔[J]. 海洋通报 2008(02)
    • [21].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6)
    • [22].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3)
    • [23].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红色赤潮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24].2012年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前后年份春季福建沿海温盐及环流结构对比[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5].基于赤潮控制要素识别的近海富营养化压力指数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6].2012年至2017年广西区海域赤潮及水华发生趋势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08)
    • [27].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及分析[J]. 河北渔业 2019(08)
    • [28].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与生物特征[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4)
    • [29].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 [30].一株桑沟湾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12(04)

    标签:;  ;  ;  ;  ;  ;  

    阳光紫外辐射对赤潮藻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