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以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为理论来源,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和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各系统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永久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和谐本质、遵循落实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努力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基础。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1、提倡协作式生产和统一的管理2、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和增加社会财富3、强调政治地位平等和充分发展能力4、承认社会差别和主张提高社会福利(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1、实现社会和谐是必然趋势2、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3、未来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4、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三) 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的形成发展1、毛泽东领导时期的理论探索2、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理论贡献3、江泽民领导时期的理论发展4、胡锦涛领导时期的理论形成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1、“社会”的含义2、“和谐社会”的内涵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内涵1、公平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民主正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先进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矛盾的特殊性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构(一)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和谐本质1、和谐是差异性事物的统一2、和谐是矛盾双方对立面的统一3、和谐是不断发展的状态(二) 遵循落实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2、统筹兼顾的方法论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三)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1、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2、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3、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4、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本质内涵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