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朗凹陷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b940087b95c16aa588c26cd5.webp)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三维地震及储层物性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对马朗凹陷石炭系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研究区火山岩岩性主要是由中-基性玄武岩、安山岩及中-基性过渡岩性组成,岩石受后期成岩改造影响,矿物普遍存在蚀变现象;火山岩岩相类型可划分出喷溢相、爆发相、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以喷溢相为主,爆发相多沿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火山沉积相分布较为零散;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储集空间两种,次生储集空间往往叠加在原生储集空间之上,孔、洞、缝交织在一起形成有效储集空间;火山岩成岩作用分析得出本区火山岩中存在13种成岩作用类型,每种成岩作用类型多火山岩储层形成的作用不同,存在建设性作用和破坏性作用两个方面;由浊沸石化、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菱铁矿化和SiO2溶解等现象证明了石炭系火山岩中碱性流体的存在,所形成的碱性环境揭示了碱性成岩作用在石炭系火山岩中普遍存在,碱交代作用使储层中矿物组分迁移,其“上硅下碱”的垂向分带规律形成和保存了大量次生孔隙,可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带,为储层形成奠定了矿物学基础;碱性和后期酸性流体在储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揭示了“先碱后酸”储层形成机理、“上硅下碱”储盖体系形成机理、风化淋滤储层形成机理、不整合储层形成机理和深大断裂运移、疏导、封闭机理共五种储层形成机理;储层物性分析整体表现出以安山岩类最好,玄武岩类次之的特征,各种次生孔缝的形成对火山岩物性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属中-低孔、低-特低渗型储层,储层可以分成四类,有效储层类型主要为Ⅰ类、Ⅱ类和Ⅲ类,每类储层发育的区域和层位存在一定的规律;火山岩储层预测结果显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风化壳发育带、裂缝发育的构造高位和生储盖紧密联系的有利储集相带中,局部地区大型火山机构顶部往往出现小的风化壳,也是十分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前言第一章 区域概况1.1 地理位置1.2 区域构造背景1.3 地层发育情况第二章 火山喷发旋回及期次划分对比2.1 火山喷发旋回及期次划分对比2.2 火山喷发旋回及期次的划分对比结果第三章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3.1 岩石学基本特征3.1.1 火山熔岩类3.1.2 火山碎屑岩类3.2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3.2.1 主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3.2.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四章 火山岩岩相特征4.1 岩相类型及相标志4.1.1 爆发相及相标志4.1.2 喷溢相及相标志4.1.3 火山通道相及相标志4.1.4 侵出相及相标志4.1.5 火山沉积相及相标志4.2 典型井火山岩岩相特征分析4.3 连井火山岩岩相特征分析4.4 火山岩岩相平面展布特征4.4.1 火成岩相平面图4.4.2 火山岩相平面分布特征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储层微观特征研究5.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5.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5.2.1 储集空间类型的划分5.2.2 储集空间类型5.2.3 不同岩石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孔缝组合类型5.3 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5.3.1 成岩阶段及储集空间的演化阶段划分5.3.2 成岩阶段与储集空间演化5.3.3 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的演化模式及规律分析第六章 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6.1 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6.1.1 "先碱后酸"储层形成机理6.1.2 "上硅下碱"储盖体系形成机理6.1.3 风化淋滤储层形成机理6.1.4 不整合储层形成机理6.1.5 深大断裂的运移、疏导、封闭机理6.2 火山岩储层形成模式6.3 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的意义第七章 火山岩储层特征7.1 火山岩储层"四性"关系7.1.1 火山岩储层"四性"特征7.1.2 火山岩储层"四性"关系7.2 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7.3 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7.4 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7.4.1 火山岩储层类别划分7.4.2 火山岩储层分类评价7.4.3 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第八章 火山岩储层预测8.1 火山岩有效储层分布规律8.1.1 火山岩有效储层识别8.1.2 有效储层分布规律8.2 储层预测结论参考文献发表文章目录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火山岩储层论文; 马朗凹陷论文; 成岩作用论文; 储集空间论文; 储层评价论文; 储层形成机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