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有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作为保障。面对中东部地区原有主力矿山开始进入开发中晚期、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在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立接替开发基地成为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战略之一。同时,矿产资源开发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矿业领域的具体实施。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组织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已在西部地区确立了十二个矿产资源接替区。为探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方法,本文选取了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进行案例研究。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已查明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该区十二种主要矿产进行了总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方法分别对区内查明资源和预测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及基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源开发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开发和勘查工作的重点矿种和区域。本文分析了青海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在此区域进行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评价,最后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综合评价,对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进行资源勘查开发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和认识:一是将自然环境因素引入了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之中,设计了基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定量分析了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在扣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之后矿产资源开发的净效益。二是探索建立了矿产资源接替区矿产资源开发社会评价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理论为指导,借鉴了区域经济学的部分理论,对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矿产资源开发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以及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三是将接替区资源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评价与单个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相结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和评价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总之,本文首次在接替区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中对环境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不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理论方法上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