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目的:本文对火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进行科学的疗效评价,探讨火针治疗及规范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方法,以减少脑卒中患者因肢体痉挛而对日后的康复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以探讨其疗效及疗效与疗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受试对象的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研究选择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配对分为火针针联合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火针:每周治疗3次,休息1天再继续治疗,共治疗4周;康复锻炼:每次每个病位选择1-2种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为50分钟,每周训练6次,共训练4周。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肌张力分级)基本上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以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患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作为观察疗效指标。研究结果1.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肌张力分级)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入组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皆有明显的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两组小于3月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病程小于3月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大于3月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程小于3月的患者Fugl-Meye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增加幅度均高于病程大于3月的患者。4.肌张力改善疗效评定上肢:治疗组Ashworth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3.3%、10.0%;显效率为30.0%、20.0%;有效率30.0%、33.3%;无效率为16.7%、36.7%;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3.3%。下肢:治疗组Ashworth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6.7%、13.3%;显效率为40.0%、16.7%;有效率23.3%、43.3%;无效率为10.0%、26.7%;总有效率分别为90%、73.3%。两组上下肢分别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火针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2.火针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火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肌张力痉挛程度。4.无论是病程小于3月还是病程大于3月的患者,对于患者的运动及生活能力的改善,火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两组病程小于3月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均高于病程大于3月的患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中风肢体痉挛期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 中医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认识
  • (二)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中医对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二、现代医学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一)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 (三)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现代临床研究
  • 三、火针疗法
  • (一) 古代文献对火针疗法的记载
  • (二) 火针的使用方法以及适应症
  • 四、评价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病例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测指标
  • (四) 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病人基本情况
  • (二) 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 (三) 不良反应
  • 四、讨论
  • (一) 火针疗法的治疗范围、作用机制以及选穴依据
  • (二) 火针疗法与康复训练互补性的认识
  • (三) 火针疗法及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 (四) 火针疗法及康复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的影响
  • (五) 火针疗法及康复治疗对于不同疗程患者均有良好效果
  • (六) 火针疗法及康复训练对患者肌张力评定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