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吕晓强

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吕晓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音频处理器,广播发射台

数字音频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强[1](2018)在《数字音频处理器(压缩、限幅器)在广播发射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音源信号的动态范围和电平值关系到广播发射机的"叁满"播出质量。数字音频处理器可有效控制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等参数,本文介绍了音频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原理以及在广播发射台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13期)

冯承景[2](2014)在《数字音频重压缩与重采样检测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数字音频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也让音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鉴定成了一个研究热点。而各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使得一般用户对数字音频的篡改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也不容易留下人可察觉的痕迹。数字音频的取证工作也因多种多样的篡改方式而面临着更大挑战,针对重采样、删除、格式转换以及拼接等音频编辑操作,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对应的检测手段,用来判断数字音频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数字音频真实性取证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取证方法。对双重AMR压缩和音频重采样这两种较为常见的篡改方式,分别提出一种相应的检测算法。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1)对近30年来数字音频取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概括,主要涉及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内容,对数字音频的常见格式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现有的音频编辑软件和各类篡改方式。概述了当前主要的音频篡改检测方法。(2)通过研究分析AMR格式音频的压缩编码原理,各类系数在压缩下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双重AMR压缩检测算法。本文通过分析双重AMR压缩对频率能量分布和频率组成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即经过双重AMR压缩的文件其能量分布与单次压缩的能量分布有明显区别,据此提取出各种不同的特征,代表此种特性。根据重压缩前后能量分布不同对AMR音频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鉴定AMR音频是否经过双重压缩。(3)本文分析了信号在重采样后具有周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的二阶差分周期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重采样信号的二阶差分信号的方差的周期,通过观察差分信号的峰值特性图,根据图中是否出现峰值以及峰值的大小,判断信号是否经过重采样,同时确定信号的插值因子。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全局插值信号以及不同音频的拼接操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不存在现有检测算法耗时长、局限性大等问题。在论文的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对数字音频取证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7)

许憬,马文华,曾庆煜[3](2013)在《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由于采用了瞬态局部化的MDCT(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消除预回声和基于统计特性的量化指数熵编码码书选择等创新方法,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在较低的算法复杂度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缩效率。依据ITU-R BS.1116标准进行的主观听音测试结果表明其达到了标准中定义的"透明音频质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卢志国[4](2013)在《浅析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音频信号经数字化编码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海量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问题。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技术是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压缩效率和压缩质量直接影响着数字电视广播的传输效率和音视频的传输质量。本文主要对数字音频压缩技术做了浅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年05期)

王伟[5](2011)在《MPEG AUDIO LAYER 3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原理深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PEG AUDIO LAYER 3是目前为止开发得最为成功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之一。从音频压缩理论的角度,阐述MPEG AUDIO LAYER 3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原理。(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1年12期)

陈光新[6](2011)在《数字音频的重压缩与重采样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音频的广泛应用,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鉴别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数字音频处理软件的广泛使用,使得对数字音频的篡改变得越来越简单。篡改方法的多样性给数字音频篡改检测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当前已有许多学者针对音频的编辑操作如重采样、重压缩、复制粘贴等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而对数字音频的真实性做出判断。本文研究重点是数字音频真实性的检测技术。针对双重MP3编码和音频重采样这两种篡改操作,分别给出一种对应的检测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对数字音频取证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对数字音频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常见的音频篡改工具、篡改手段以及现有的主要篡改检测方法进行总结。(2)通过研究分析MP3压缩原理及其对量化MDCT系数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量化MDCT系数的双重MP3压缩检测算法。本文通过研究双重MP3压缩对量化MDCT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即经过双重MP3压缩的文件其量化MDCT系数直方图序列经傅里叶变换后会产生波动现象,进而构造有效特征,根据重压缩前后差异水平对MP3的真实性做出判决。实验结果与文献[17]相比,该算法能够对MP3的重压缩问题进行有效的鉴别。(3)针对现有算法复杂度高、测试局限性大的问题,从插值后信号的特性出发,给出了基于二阶差分方差周期性的重采样检测算法。本文通过提取插值信号的二阶差分方差的周期性,构造峰值特征,根据是否产生峰值以及峰值的位置,检测信号是否经过插值并确定插值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局部和全局插值的信号进行有效检测。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对音频取证技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11-09)

王晓影,由成良[7](2011)在《浅析数字音频压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数字压缩音频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28期)

蒋尚亭,金毅仁[8](2011)在《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及音频播放器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应用软件——Delphi,介绍制作音频播放器的过程,并利用音频播放器实现mp3等格式音频文件的播放。该音频播放器具有处理重复播放区域、删除歌曲播放列表中歌曲、歌曲信息以及播放时间进度的显示、自动播放下一首歌曲、自动加载历史播放记录等诸多功能。(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1年11期)

蒋尚亭,金毅仁[9](2011)在《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及在软件中播放音频文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音频信号经过数字化后,会产生很大的数据量,不适合存储和传输的需要。数字音频的压缩编码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该文主要介绍数字音频信号的常用压缩编码方法,如MPEG-1、MPEG-2、AC-3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标准,并阐述了各自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然后结合应用软件——Delphi,介绍制作音频播放器的过程,并利用音频播放器实现mp3等格式音频文件的播放。(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罗晓岗[10](2009)在《低码率下数字音频压缩格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媒体作品的音频制作中,需要均衡文件尺寸与音频的音质.而对于低码率下音频压缩率与音质间的关系,国内尚未有相关研究.先对当前常用的两种音频格式MP3和WMA进行频谱对比和指标测试,然后对MP3在低码率下不同压缩码率的语音和音乐的质量作MS法主观测试,从而为低带宽下MP3压缩数据率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数字音频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也让音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鉴定成了一个研究热点。而各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使得一般用户对数字音频的篡改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也不容易留下人可察觉的痕迹。数字音频的取证工作也因多种多样的篡改方式而面临着更大挑战,针对重采样、删除、格式转换以及拼接等音频编辑操作,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对应的检测手段,用来判断数字音频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数字音频真实性取证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取证方法。对双重AMR压缩和音频重采样这两种较为常见的篡改方式,分别提出一种相应的检测算法。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1)对近30年来数字音频取证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概括,主要涉及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内容,对数字音频的常见格式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现有的音频编辑软件和各类篡改方式。概述了当前主要的音频篡改检测方法。(2)通过研究分析AMR格式音频的压缩编码原理,各类系数在压缩下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双重AMR压缩检测算法。本文通过分析双重AMR压缩对频率能量分布和频率组成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即经过双重AMR压缩的文件其能量分布与单次压缩的能量分布有明显区别,据此提取出各种不同的特征,代表此种特性。根据重压缩前后能量分布不同对AMR音频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鉴定AMR音频是否经过双重压缩。(3)本文分析了信号在重采样后具有周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的二阶差分周期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重采样信号的二阶差分信号的方差的周期,通过观察差分信号的峰值特性图,根据图中是否出现峰值以及峰值的大小,判断信号是否经过重采样,同时确定信号的插值因子。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全局插值信号以及不同音频的拼接操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不存在现有检测算法耗时长、局限性大等问题。在论文的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对数字音频取证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强.数字音频处理器(压缩、限幅器)在广播发射系统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

[2].冯承景.数字音频重压缩与重采样检测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许憬,马文华,曾庆煜.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J].电声技术.2013

[4].卢志国.浅析数字音频压缩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5].王伟.MPEGAUDIOLAYER3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原理深度分析[J].煤炭技术.2011

[6].陈光新.数字音频的重压缩与重采样检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7].王晓影,由成良.浅析数字音频压缩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8].蒋尚亭,金毅仁.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及音频播放器制作[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

[9].蒋尚亭,金毅仁.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及在软件中播放音频文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10].罗晓岗.低码率下数字音频压缩格式的比较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数字音频压缩论文-吕晓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