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应热失控,反应风险,可靠灵敏性,在线预警探测系统
反应热论文文献综述
张恒,郝琳,徐伟,石宁,冯俊杰[1](2019)在《基于在线预警探测系统的反应热失控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热失控是引发反应风险的主要因素。确保在线预警探测系统的可靠灵敏性,根据系统反应状态及时准确的预测反应热失控,是预防反应事故又一道防线;失控判据是发展在线预警探测系统的瓶颈。系统概述了在线预警探测系统反应热失控判据及其应用现状,包括限值检查判据、热平衡判据、基于模型的方法、散度判据和神经网络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在线预警系统判据未来的发展给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卢丹[2](2019)在《浅析化学反应热计算中盖斯定律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热的计算"是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这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相关知识的运用。盖斯定律在求算反应热中的应用,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全国卷的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本文通过一种特别的计算方法突出盖斯定律的优点,解决学生会而不对的困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6期)
陈柏羽,袁彦杰,谭文生[3](2019)在《在实验探究中知其所以然——以探究中和反应热测定试剂选择实验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为出发点对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中试剂的选择设计了若干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与数据,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不仅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使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装备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高亮,陈志旭,刘金平,周贤明,兰天[4](2019)在《亚硝酸与肼或羟胺的反应热测量及工艺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80微量热仪分别测定了亚硝酸与肼或羟胺的反应热,得到了亚硝酸与肼以不同摩尔比反应时的摩尔反应热:亚硝酸与肼的摩尔比大于2时,消耗单位摩尔肼的反应放热量ΔE_1=284.4 kJ/mol;亚硝酸与肼的摩尔比小于1时,消耗单位摩尔亚硝酸时的反应放热量ΔE_2=166.7 kJ/mol;亚硝酸与肼的摩尔比介于1和2之间时,消耗单位摩尔肼的反应放热量介于ΔE_1和ΔE_2之间。得到了亚硝酸与羟胺以不同浓度比进行反应时的反应热:亚硝酸过量时,消耗单位羟胺的反应放热量为ΔE_4=200.0 kJ/mol;羟胺过量时,消耗单位亚硝酸时的反应放热量为ΔE_5=194.9 kJ/mol。基于获得的亚硝酸与肼或羟胺的反应热数据,对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中1BP调料过程中的温度升高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通过工艺实验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詹永振,蒋干兵,陈桃[5](2019)在《聚酰胺酸聚合物反应热分析与反应釜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高分子聚合釜,为间歇式双螺带聚合釜,一般来说,这种搅拌方式,能够满足充分混合和聚合反应的要求,但是在高黏度工况下难于及时将反应热传递到反应系统外,也较难满足批量化的大生产需求。对于高黏度聚合体,需要核算聚合反应热,及时将反应热量传递到系统外,才能够得到分子量分布范围比较窄的理想聚合体。本文结合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的工艺技术条件,给出一种适合高黏度较高分子量的聚合反应釜设计方案,在满足高黏度聚合体分散、均混、聚合的同时,有效降低搅拌功率、及时将反应热传递到系统外。(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吴惠姝,宋光杰[6](2019)在《勿将反应热与焓变混为一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化学里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Q)用该反应的培变(ΔH)来表示,但实际上反应热与焓变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两者混为一谈,对大学化学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反应热的意义反应热的概念相对比较简单,中学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作反应热,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准确地说反应热是指反应物与生(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8期)
刘忠毅,王双丽[7](2019)在《四步法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热计算是学生必会的类型题,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四步求出反应热,其关键是写出每种物质的结构式.(本文来源于《数理化学习(高中版)》期刊2019年08期)
梁小蕊,孙晓伟,郭云超,李荫,吴世永[8](2019)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反应热的测量及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大学化学也面临着信息化教学的改革。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文以《反应热的测量及计算》这节课为例,结合本校大学化学网络课程、普通化学实验虚拟软件等教学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阐述了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大学化学信息化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李想,谢侃,程杨,闫东峰,宋家辉[9](2019)在《化学反应热对二次流矢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力矢量控制(TVC)是控制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小和方向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了喷管中主流和射流之间发生反应产生的热对射流推力矢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应用涡耗散概念模型(EDC),通过总包反应建立化学反应模型,对主流还原性燃气与氧化性射流的反应进行数值计算,并与不发生反应的工况进行对比。应用欧拉-欧拉气液两相流模型-离散项模型,在单液滴蒸发模型的假设下,将液滴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耦合,求解主流燃气与二次液滴的汽化与氧化混合反应过程。在小流量比条件下,由于氧化反应的放热,反应工况的侧向控制力提升了10.5%,推力矢量角提升为10.8%,有效改善了推力矢量控制效果。当液滴直径处于40~60μm,矢量控制效果最佳;由于液滴温度的变化范围有限,不会对矢量控制效果产生显着影响;速度对于矢量控制效果无显着影响。与气相射流系统相比,液相射流系统对矢量控制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推力矢量角减小3%~5%,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应用液相系统更为合适。(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9年05期)
陆诗建,赵东亚,朱全民,李清方[10](2019)在《MDEA复合溶液吸收CO_2反应热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设计的中压搅拌反应釜及反应热测试装置,以CO_2和CH_4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作为模拟原料气,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吸收剂,分别添加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哌嗪(PZ)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作为活化剂,通过反应热对比分析,优选了最佳的MDEA二元复合溶液。得出各体系最佳配比分别为:32%MDEA+3%MEA、30%MDEA+5%DEA、32%MDEA+3%PZ、30%MDEA+5%AMP。其中,32%MDEA+3%PZ是最佳的二元复合溶液,反应热为67.330 kJ·mol~(-1)CO_2。(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反应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应热的计算"是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这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相关知识的运用。盖斯定律在求算反应热中的应用,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全国卷的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本文通过一种特别的计算方法突出盖斯定律的优点,解决学生会而不对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热论文参考文献
[1].张恒,郝琳,徐伟,石宁,冯俊杰.基于在线预警探测系统的反应热失控判据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9
[2].卢丹.浅析化学反应热计算中盖斯定律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陈柏羽,袁彦杰,谭文生.在实验探究中知其所以然——以探究中和反应热测定试剂选择实验设计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
[4].李高亮,陈志旭,刘金平,周贤明,兰天.亚硝酸与肼或羟胺的反应热测量及工艺验证[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5].詹永振,蒋干兵,陈桃.聚酰胺酸聚合物反应热分析与反应釜设计探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9
[6].吴惠姝,宋光杰.勿将反应热与焓变混为一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
[7].刘忠毅,王双丽.四步法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9
[8].梁小蕊,孙晓伟,郭云超,李荫,吴世永.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反应热的测量及计算[J].广州化工.2019
[9].李想,谢侃,程杨,闫东峰,宋家辉.化学反应热对二次流矢量影响研究[J].航空兵器.2019
[10].陆诗建,赵东亚,朱全民,李清方.MDEA复合溶液吸收CO_2反应热实验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