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是一种双生浓核病毒(bidensovirus)。其宿主感染后的病症与典型的家蚕浓核病毒(BmDNV-1伊那株)表现相似,病蚕软化,中肠的圆筒型细胞呈浓核症。该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两种DNA分子(VD1,VD2),这两种核酸分子以单链(+VD1,-VD1,+VD2,-VD2)线型方式被分开包装在各自的衣壳蛋白中,成为四种病毒粒子,而且病毒自身编码DNA聚合酶。该病毒粒子结构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浓核病毒。浓核病的危害在我国夏秋季养蚕业中时常发生。家蚕中有部分品种对该病毒表现完全抗性,这种抵抗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一方面对敏感性家蚕品种(华八35)和抗性家蚕品种(秋丰d)的幼虫进行经口接种病毒。在接种后,从2小时到96小时分9个时间点,对中肠组织进行取样。以家蚕细胞质肌动蛋白A3(actin A3)基因作为参比基因,用来标定取样组织细胞数。针对VD1和VD2分别设计特异引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的样品中的病毒基因组VD1和VD2拷贝数,以查明病毒在不同感受性品种中感染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分析,对病毒的结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两种病毒粒子VD1和VD2在两种感受性宿主体内的复制都是同步的。无论是在感性还是在抗性宿主的中肠内,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的基因组VD1和VD2在各时间点拷贝数相近,表现出VD1和VD2是同步复制的,这种同步复制可能与它们共有的末端序列以及自身编码DNA聚合酶有关。2.病毒能够侵入抗性宿主的中肠细胞,并且能够缓慢的增殖。在敏感性宿主体内,病毒扩增到感染后的96小时达到平台期,病毒的拷贝数达到大约20万个;在抗性宿主体内到96小时,病毒的拷贝数为大约150~200个。检测结果说明病毒确实能够进入中肠细胞,并且病毒核酸能低水平的复制,只是病毒入侵产生的效应不足以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浓核病毒中国株对家蚕的感染是一种慢性感染。家蚕对BmDNV的抗性是一种感染抵抗性,是一种带毒不发病的表现。3.在成熟离体的病毒粒子中VD1和VD2的数量不等。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接种液中VD1、VD2的Ct值分别为9.38、9.67,经过标准曲线和稀释比例计算得病毒接种液中的病毒拷贝数分别为VD15.04×106拷贝/μL,VD2 6.43×106拷贝/μL。由此算得,在成熟离体的病毒粒子群体内VD1:VD2=1:1.284.采用浓核病毒的昆虫个体经口滴注的接种方法,使蚕体在1分钟内摄入足够量的病毒,常规接种方法要取食24小时。新方法缩短了接种时间,使得全部病毒粒子在同一时间进入蚕体,同一时间抵达中肠细胞,病毒在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和复制也是在同一起始时间。该接种方法使得在个体水平精确分析浓核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成为可能。5.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有六种,分别为VP1(48 kDa)、VP2(50 kDa)、VP3(53 kDa)、VP4(55 kDa)、VP5(72 kDa)和VP6(97 kDa),其中VP1、VP2、VP3由病毒的基因组VD1-ORF3编码,推测VP1、VP2、VP3由核糖体以渗漏扫描机制翻译形成。VP4是一个家蚕的葡萄糖苷酶(Glucosidase-Bombyx mori),VP5可能是家蚕的储藏蛋白(Arylphorin.-Bombyx mori),VP6可能是一种DNA依赖型的RNA聚合酶(DNA-directed RNA polymerase)。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J]. 广东蚕业 2011(04)
- [2].家蚕浓核病毒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09(13)
- [3].家蚕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基因组的克隆及重组质粒转染家蚕对浓核病毒的拯救[J]. 蚕业科学 2008(03)
- [4].家蚕浓核病毒(伊那株)(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1)非结构蛋白基因NS2的克隆与表达[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1)
- [5].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非结构蛋白2(NS2)的表达及活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6)
- [6].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非结构蛋白1(NS1)的表达[J]. 微生物学报 2008(02)
- [7].家蚕浓核病毒BmDNV-1(伊那株)结构蛋白基因VP4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8].家蚕感染浓核病毒(镇江株)晚期的中肠和血液组织蛋白变化[J]. 蚕业科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