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论文-高麦瑞,陈琳,徐乾达,曾维才

植物多酚论文-高麦瑞,陈琳,徐乾达,曾维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多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多酚,福林酚法,普鲁士蓝法,酒石酸亚铁法

植物多酚论文文献综述

高麦瑞,陈琳,徐乾达,曾维才[1](2019)在《植物多酚含量常见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植物多酚含量测定中常见的测试方法及标准品对植物多酚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植物多酚含量测定中常见的福林酚法、普鲁士蓝法和酒石酸亚铁法为测试方法,选用没食子酸、单宁酸、原花青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一系列不同结构的植物多酚为标准品,考察测试方法与标准品的选择对植物多酚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方法及标准品的选择对样品中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有显着影响,在福林酚法中,酯化结构对总酚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大,单宁酸是最适标准品;在普鲁士蓝法中,化合物的聚合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原花青素是最适标准品;在酒石酸亚铁法中,单宁酸所测得的总酚含量和EGCG、EGC相似,单宁酸是这两种标准品良好的替代品;在实际测定中,需要根据受试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总酚含量测定方法和相应的标准品。论文的实验工作为相关领域中植物多酚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曹艳芸,林金瓯,韩剑众[2](2019)在《植物多酚对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乳液凝胶广泛存在于食品体系中,是潜在的活性物质传输载体。添加植物多酚可有效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并可基于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控凝胶特性。本研究以没食子酸(G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植物多酚模型,考察多酚的添加对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特性的影响。首先,将热变性乳清蛋白与多酚(2.67,13.3,26.7μmol/g蛋白质)反应,制备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分布和ζ-电位;接着,以CaCl_2为凝固剂制备冷凝胶,分析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结果表明,GA和EGCG与蛋白质反应后引起乳液平均粒径略微降低、表面电荷增加、稳定性提高。多酚的添加有效提高了乳液冷凝胶的凝胶强度,随多酚浓度增加,凝胶强度显着提高;其中,13.3μmol/g GA和EGCG分别使凝胶强度提高34.8%和48.8%。并且,GA和EGCG均对凝胶持水性基本无影响。研究表明,GA和EGCG能有效改善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特性,改善效果与多酚种类和浓度有关。该研究可为食品功能性传输载体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隋晓楠,黄国,刘贵辰[3](2019)在《大豆蛋白质-植物多酚互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蛋白质与植物多酚是食品基质中两种重要的组成成分,常因其相互作用而被广泛研究。大豆蛋白质与植物多酚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两者的结构、功能特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植物多酚与大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大豆蛋白的结构、功能特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同时着重总结了相互作用对多酚的影响,以期为大豆蛋白质和植物多酚的高值化利用、产品开发以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丁泽敏,吴俊锋,刘文婷,曾朝喜,郭时印[4](2019)在《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蒲中植物多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茶蒲为原料,对照传统的水和60%乙醇溶液,选择几种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蒲中的植物多酚,考察了天然低共熔溶剂对多酚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蒲中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发现:天然低共熔溶剂具有比传统溶剂更好的提取效果;油茶蒲中多酚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溶剂柠檬酸-氯化胆碱(摩尔比1∶3)、提取时间37 min、提取温度81℃、液料比42∶1,在最优条件下多酚得率为0. 932 1%。(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06期)

费鹏,赵胜娟,陈曦,向进乐,杨同香[5](2019)在《植物多酚抑菌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植物多酚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并从细胞形态、细胞膜电位、正常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合成等方面进行了抑菌机理的阐述,分析了植物多酚作为潜在的防腐剂在食品保鲜和储藏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刘松,李俊清[6](2019)在《不同建群种植物多酚的变化情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胡杨、柽柳、锦鸡儿和芦苇不同建群种植物中多酚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多酚含量随生长季的变化情况,发现在胡杨的树枝和树皮、柽柳枝和芦苇杆中,4月份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都比7月份高,小叶锦鸡儿4月花期过后,多酚含量明显低于7月份的多酚含量。这些分布规律对于胡杨的抗虫害、柽柳的发枝和芦苇、锦鸡儿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吸收都有积极作用。初步探讨了极端环境下植物体内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对逆境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李浩,彭喜洋,吴湃萱,戴智勇,汪家琦[7](2019)在《植物多酚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植物多酚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机制,对不同种类的多酚类物质及混合多酚提取物对肠道菌群菌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植物多酚的研究方向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6期)

田旭坤[8](2019)在《植物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对天然植物提取成分的使用和研究因此成为研究热潮。植物多酚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和护肤保健品等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如何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开发出简单、有效、快速的植物多酚提取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以医用石榴皮、红富士苹果和绿茶作为原料,以超声溶液提取法和离子沉淀法研究了石榴皮多酚、苹果多酚以及茶多酚的提取过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条件下多酚提取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溶液提取法提取石榴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90 min,料液比为1:25,乙醇溶液浓度60%。采用超声溶液提取法提取苹果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45 min,料液比为1:20,乙醇溶液浓度60%。采用超声溶液提取法提取茶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80 min,料液比为1:20,乙醇溶液浓度65%。离子沉淀法从浸提液中沉淀茶多酚,提取率最高时的条件为沉淀剂用量1.2 g、温度为60℃、用水量为30 ml、沉淀时间为60min。离子沉淀法对于茶多酚的提取率高于超声溶液提取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婷婷,常庆瑞,刘梦云,郑煜,杨景[9](2019)在《基于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基于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反演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利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同时进行叶片光谱测定,以对Chl敏感的1个一阶导数波段、3个叁边参数和3个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估测模型,并利用验证样本对各生育时期估测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同时与传统的单因素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冬小麦反射光谱曲线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不同,且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不断降低;在以一阶导数光谱敏感波段、叁边参数以及植被指数构建的冬小麦Chl单因素估算模型中,基于各生育时期显着相关的植被指数构建的模型精度最优;以7个参数作为自变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的模型在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性及预测精度,尤其利用SVR建立的模型建模决定系数在0.8以上,预测决定系数在0.7以上,是进行冬小麦叶片Chl估测的最优模型。(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瑞雪,樊会芳,李晓晖,王群,陈文武[10](2019)在《植物多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酚是植物体内带有多个酚基的有机化合物,它表现出多种生物化学活性和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细胞增殖活性等功能,而其对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再灌注期间固定白细胞数量以及减少补体激活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植物多酚也影响和调控一些细胞层面的活动比如信号转导、增殖、凋亡等。本文主要综述有关植物多酚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中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5期)

植物多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蛋白乳液凝胶广泛存在于食品体系中,是潜在的活性物质传输载体。添加植物多酚可有效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并可基于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控凝胶特性。本研究以没食子酸(G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植物多酚模型,考察多酚的添加对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特性的影响。首先,将热变性乳清蛋白与多酚(2.67,13.3,26.7μmol/g蛋白质)反应,制备乳液,分析乳液粒径分布和ζ-电位;接着,以CaCl_2为凝固剂制备冷凝胶,分析凝胶强度和持水性。结果表明,GA和EGCG与蛋白质反应后引起乳液平均粒径略微降低、表面电荷增加、稳定性提高。多酚的添加有效提高了乳液冷凝胶的凝胶强度,随多酚浓度增加,凝胶强度显着提高;其中,13.3μmol/g GA和EGCG分别使凝胶强度提高34.8%和48.8%。并且,GA和EGCG均对凝胶持水性基本无影响。研究表明,GA和EGCG能有效改善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特性,改善效果与多酚种类和浓度有关。该研究可为食品功能性传输载体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多酚论文参考文献

[1].高麦瑞,陈琳,徐乾达,曾维才.植物多酚含量常见测定方法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曹艳芸,林金瓯,韩剑众.植物多酚对乳清蛋白乳液冷凝胶性质的影响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隋晓楠,黄国,刘贵辰.大豆蛋白质-植物多酚互作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丁泽敏,吴俊锋,刘文婷,曾朝喜,郭时印.天然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蒲中植物多酚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9

[5].费鹏,赵胜娟,陈曦,向进乐,杨同香.植物多酚抑菌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9

[6].刘松,李俊清.不同建群种植物多酚的变化情况比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7].李浩,彭喜洋,吴湃萱,戴智勇,汪家琦.植物多酚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9

[8].田旭坤.植物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9].王婷婷,常庆瑞,刘梦云,郑煜,杨景.基于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仪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J].麦类作物学报.2019

[10].董瑞雪,樊会芳,李晓晖,王群,陈文武.植物多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标签:;  ;  ;  ;  

植物多酚论文-高麦瑞,陈琳,徐乾达,曾维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