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云升青年科技奖”10名获得者介绍

第六届“云升青年科技奖”10名获得者介绍

一、第六届“运盛青年科技奖”10位获奖者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陈搏[1](2020)在《以“人才先行”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青年科学家之城》文中提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何建?没有先例可借鉴,要主动探索创新。文章针对深圳源头创新不足的短板,阐述了深圳重视基础研究人员引进和培养的意义,分析了影响青年科学家成长的主要因素,结合塑造青年科学家最佳成长环境的理论成果,提出深圳打造青年科学家之城的政策建议。

刘江[2](2019)在《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研究 ——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文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局和困惑。然而,与文学有关的评奖却大行其道,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乃在于各利益相关方对文学奖声誉“红利”与“祝圣权力”的觊觎。文学奖不仅具有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形而上功能,其催生的多重效应也潜藏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一般规律。文学奖声誉的创建、积累、维护与传播过程也体现和反映了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智慧。遗憾的是,传统的文学奖研究大多关注其制度性的一面和经典化功能,或聚焦文学奖个案的评奖机制,缺乏对文学奖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的思考。虽有个别学者论及文学评奖的声誉经济现象,但其切入视角仍归属于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或文化学范畴,更遑论就文学奖声誉影响力进行系统的跨学科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另一方面,现有的声誉研究对象仅囿于企业或一般社会组织,长期忽略了作为一种特殊组织行为的文学评奖活动所蕴含的声誉管理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声誉经济,也忽略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与文学奖多元效应之间的逻辑关联等理论性与现实性的问题。为此,本研究以文学奖为研究对象,从“声誉”这一文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最大公约数出发,借助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之法,对文学奖声誉影响力进行系统的跨学科考察。本研究基于跨学科的视角,首次提出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系统性研究课题,既致力于该议题的理论与模型建构,也注重对其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与量化测评,以期拓展文学奖研究和声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域。概而言之,本研究的贡献或创新之处涉及理论、方法与实践等三个层面。理论上,本研究尝试就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创建,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本体性问题,如概念、内涵、特征、利益相关者网络、构成因素等进行了理论界定;二是厘定了文学奖声誉管理概念的特定内涵与外延,剖析和构建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路径、管理模型和实践机制;三是分析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效应表征,指出资本化和经典化是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两大核心效应,并以莫言为例对其分别进行了实证考察;四是从声誉测量的角度构建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指数测评的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其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方法上,本研究试图实现三个融合:一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理念与思想的融合,即将声誉理论、文化资本理论、文学经典化理论等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和文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将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融合,在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文学研究模式中,引入了定量统计分析,从而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文学研究之中;三是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即在进行理论建构的同时,既注重理论探讨围绕案例分析展开,也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反向检验理论建构之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实践中,本研究的预期贡献可概括为三个维度:一是对国家而言,可以为我国文学评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跨文化传播;二是对文学奖管理机构而言,有助于其发现相关文学奖项在声誉创建、维护、提升、传播、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从而为其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三是对文学奖各利益相关群体来说,基于本研究创建的文学奖声誉影响力指数模型的评价结果,能为其在评奖参与、赞助捐赠、市场介入等决策上提供较为科学、可信的参照标准。本研究由八个章节构成,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提出本研究的选题要义和研究意义,并就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预期创新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文学奖及其声誉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缜密的爬梳,回顾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框架下的声誉理论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述评。第三章,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理论构念。探讨了文学奖声誉的定义和内涵,总结了其六大特征及利益相关者网络。第四章,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从奖项身份特征、管理策略和利益相关者三个层面,分析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14种主要构成要素。第五章,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管理。聚焦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管理之道,对文学奖声誉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剖析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路径,构建了文学奖声誉管理模型,并从准入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等三个维度探讨了文学奖声誉管理的实践经验与启示。第六章,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效应表征。总结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五大效应表征共性,指出资本化和经典化是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两大核心效应表征,并以莫言以为例,对这两大核心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考察。第七章,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实证测评。建构了文学奖声誉影响力指数测评的动态模型,结合国内外文学奖项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该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梳理了国内文学奖在声誉创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八章为结语,就全文的主要发现和贡献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对研究中有待改进之处和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进行了相应的说明。

陈晶环[3](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京派青年研究的特色探讨》文中指出作为我国青年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京派青年研究,在引领与推动青年研究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定特色。京派青年研究具有四大特色:一是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最多尤其是国家级研究机构;二是青年研究的学术期刊最多尤其是国家级青年研究期刊;三是青年研究的学者专家最多尤其是全国知名的青年研究学者专家;四是青年研究成果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未来的京派青年研究仍需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形成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强力的建构素养。

涂兴佩[4](2018)在《工程之光——写在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之际》文中认为1905年9月,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让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工程师的名字——詹天佑。一百年来,在工程科技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程科技工作者的名字被人们所铭记。如果说科学发现是推动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原理,那么工程科技的使命则是把科学原理变成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湖南省科协[5](2010)在《打造奖励品牌 深度开发综合利用青年科技奖》文中指出1987年以来,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评选了11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南省共有36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自1991年以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

钱伟[6](2010)在《关于以着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着名学者命名的奖励项目为圈界,以奖励项目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等为顺序,以学术奖的各种章程等制度文本、评奖启示与公告、学者回忆文章、媒体报道等为依托,以求达到对前辈学术大师的纪念、弘扬学者研究奖的作用,并思考以着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供科研管理决策部门以借鉴。

本刊编辑部[7](2008)在《在光荣与梦想中前行——科协成立五十周年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为团结科技工作者,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邀请科技界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4个科学团体共同发起,筹备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1949年7月,科代会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选出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本刊编辑部[8](2007)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20周年成效卓着》文中研究表明1987年,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院士的提议下,中国科协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

刘军[9](2005)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当代的经济学精英,他们的工作代表着当今经济学发展的主流。本文在对迄今为止36届5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获奖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获奖者被EconLit收录的所有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找出获奖者群体规律性问题。最后应用以上结果,对我国的科学评价体制、科学发展的社会坏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通过对55位获奖者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1.获奖者的获奖成就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计量两个方面,这两个学科代表着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主流; 2.获奖者主要集中在美、英两个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对科技教育投资大,并有较为完善的科技奖励体制的国家; 3.获奖者获奖时所提及的最早成就时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34岁),而获奖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66岁)。 二、通过对1969~2005年55位获奖者被EconLit收录的所有论文计量分析发现: 1.随着年代的变化,获奖者以非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大多数获奖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占绝大多数; 2.在发表文章的所有时间内,论文年产量主要集中在0~2篇/年的范围内; 3.获奖后比获奖前短期内生产力平均增幅38.3%; 4.随着时间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计量学科的论文人均年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宏观经济理论学科有减少的趋势。 三、应用以上结论,对我国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讨论: 1.应该改变过分强调论文数量和SCI的基础研究评价体制,鼓励年轻人思考“一流问题”; 2.针对科学精英取得研究成就的时间特点,建立完备的青年科技奖励制度; 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增加青年人向科学大师学习的机会; 4.改革教育体制,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自由、开放、宽松的学术环境。

张自强[10](2005)在《激励创新 奖掖青年——第十一届运盛青年科技奖颁奖》文中指出

二、第六届“运盛青年科技奖”10位获奖者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六届“运盛青年科技奖”10位获奖者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才先行”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青年科学家之城(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进和培养青年科学家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源头创新的短板决定了先行示范区的重点工作方向
    (二)引进青年科学家因全球竞争激烈而趋难
    (三)基础研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中国硅谷”声誉不匹配
        1. 具有全球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较少
        2. 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占比较高
        3. 基础研究人员集中分布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
        4. 深圳基础研究人员绝对量及其占全市研发人员的比重都较低
    (四)青年科学家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营造青年科学家成长最佳生态环境
    (一)学术观点
    (二)具体举措
        1. 制定系统的青年科学家引进和培养计划
        2. 设立青年科学家奖项
        3. 强化基础研究载体和平台的建设
        4. 与香港合作引进世界一流科学家
        5. 加大与中科院合作的力度和广度
三、结论

(2)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研究 ——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跨学科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法
        1.4.4 调查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设计
    1.6 预期创新之处
    1.7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学奖及其声誉相关研究进展
        2.1.1 文学奖相关研究述评
        2.1.2 文学奖声誉相关研究述评
    2.2 声誉理论相关研究述评
        2.2.1 声誉概念界定
        2.2.2 声誉管理研究
        2.2.3 声誉测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理论构念
    3.1 文学奖声誉的界定
        3.1.1 文学奖声誉的定义
        3.1.2 文学奖声誉定义的内涵
    3.2 文学奖声誉的特性
        3.2.1 积累的长期性
        3.2.2 存续的稳定性
        3.2.3 形成的综合性
        3.2.4 影响的广泛性
        3.2.5 价值的溢出性
        3.2.6 管理的制度性
    3.3 文学奖声誉的利益相关者
        3.3.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3.3.2 文学奖声誉利益相关者网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构成因素
    4.1 声誉影响因素概述
    4.2 奖项身份因素
        4.2.1 奖项名称
        4.2.2 奖项历史
        4.2.3 奖励范围
        4.2.4 奖励强度
        4.2.5 奖励人数
        4.2.6 颁奖周期
    4.3 奖项管理因素
        4.3.1 评审制度
        4.3.2 颁奖规格
        4.3.3 宣传造势
        4.3.4 信息披露
    4.4 利益相关者因素
        4.4.1 颁奖机构
        4.4.2 获奖作家
        4.4.3 其他利益相关者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管理
    5.1 文学奖声誉管理的界定
        5.1.1 文学奖声誉管理的含义
        5.1.2 文学奖声誉管理的内涵
    5.2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机制与管理模型
        5.2.1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生成机制
        5.2.2 文学奖声誉管理模型
    5.3 文学奖声誉管理的实践环节
        5.3.1 准入管理
        5.3.2 过程管理
        5.3.3 后期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效应表征
    6.1 奖励声誉影响力的共性效应
        6.1.1 增强效应
        6.1.2 马太效应
        6.1.3 晕轮效应
        6.1.4 时间效应
        6.1.5 整体效应
    6.2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经典化效应
        6.2.1 学术期刊接受
        6.2.2 学术论着接受
        6.2.3 学术会议接受
        6.2.4 研究课题接受
        6.2.5 官方体制接受
    6.3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资本化效应
        6.3.1 文学奖与出版经济
        6.3.2 文学奖与旅游经济
        6.3.3 文学奖与“周边经济”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的实证测评
    7.1 测评方法与指标确立原则
        7.1.1 测评方法
        7.1.2 指标确立原则
    7.2 文学奖声誉影响力指数测评模型
        7.2.1 文学奖声誉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7.2.2 判断矩阵的建立与一致性检验
        7.2.3 模型建构与赋值说明
    7.3 实证检验与分析
        7.3.1 样本来源及筛选
        7.3.2 描述性统计
        7.3.3 相关性分析
        7.3.4 定性分析
    7.4 国内外文学奖声誉影响力对比分析
        7.4.1 奖项身份特征指标对比分析
        7.4.2 利益相关者指标对比分析
        7.4.3 管理策略指标对比分析
        7.4.4 对策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8.3 本研究有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国内外主要文学奖声誉影响力指数排行榜
附录2:中国文学奖项样本及基本信息
附录3:世界各国知名文学奖项样本及基本信息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改革开放以来京派青年研究的特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尤其是国家级的青年研究机构最多
    (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
    (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央团校) 青少年研究院。
    (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五)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六)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七) 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
二、青年研究的学术刊物尤其是国家级的青年研究学术刊物最多
    (一) 《青年研究》。
    (二) 《中国青年研究》。
    (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四) 《青少年导刊》。
    (五) 《少年儿童研究》。
    (六) 《中国青运史辑刊》。
    (七) 《青年塑造未来》。
    (八)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曾用名:
三、青年研究学者专家尤其是全国知名的青年研究学者专家最多
四、青年研究成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一) 青年研究成果的数量最多。
    (二) 青年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最大。
    (三) 青年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五、结 论

(4)工程之光——写在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因工程而生
绘就工程科技的史图

(6)关于以着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者命名奖项调研起因
二、以中国社科院学者命名的奖项概览
    1.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 (又称吕叔湘奖)
    3.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
    4.戈宝权文学翻译奖
    5.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
    6.金岳霖学术奖
    7.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
    8.胡绳青年学术奖
    9.董辅礽经济科学奖
    10.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11.国光优秀青年企业家创新研究奖励基金
    12.唐弢青年文学奖
    13.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14.宦乡学术奖
三、对学术研究奖的统计分析
    1.奖项设立目的
    2.奖项的学科类别
    3.奖项面向的群体和请奖人的年龄要求
    4.参评范围与成果类型的界定
    5.奖项等级、评奖频度和奖金额度
四、要重视民间学者奖的存在与发展
    1.学者德高望重, 为今人之师表
    2.奖项秉持严谨, 堪称学术翘楚
    3.民间 (学会、学者) 设奖是规律
    4.人文社科学者奖大多难以为继
    5.重视学者奖的生存与发展

(9)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诺贝尔奖
    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4 EconLit经济学文献数据库
    1.5 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情况
第2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情况
第3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统计分析
    3.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本情况统计
    3.2 获奖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是主体
    3.3 获奖成果——多学科交叉
    3.4 获奖知识背景——统计学知识是基础
    3.5 获奖方法工具——数学和计算机是手段
    3.6 获奖环境——实践是其土壤
    3.7 获奖经历——大师影响和学术气氛是刺激
    3.8 国别结构——美国学者占鳌头
    3.9 年龄结构——古稀之年才辉煌
    3.10 届别人数——多人获奖是趋势
第4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论文计量分析
    4.1 EconLit收录获奖者文献基本情况统计
    4.2 论文年产量
    4.3 获奖前后论文生产率
    4.4 论文生产率与学科、年代的关系
第5章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5.1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从获奖者论文年产量分析看我国的基础研究评价体制
    5.3 从获奖大国美国看科学发展的环境
    5.4 中国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5.5 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第六届“运盛青年科技奖”10位获奖者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以“人才先行”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青年科学家之城[J]. 陈搏. 深圳社会科学, 2020(02)
  • [2]文学奖声誉影响力研究 ——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D]. 刘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3]改革开放以来京派青年研究的特色探讨[J]. 陈晶环. 青年学报, 2018(04)
  • [4]工程之光——写在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之际[J]. 涂兴佩. 中国科技奖励, 2018(05)
  • [5]打造奖励品牌 深度开发综合利用青年科技奖[J]. 湖南省科协. 科协论坛, 2010(12)
  • [6]关于以着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J]. 钱伟.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0(01)
  • [7]在光荣与梦想中前行——科协成立五十周年报道[J]. 本刊编辑部. 科学中国人, 2008(09)
  • [8]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20周年成效卓着[J]. 本刊编辑部. 科技导报, 2007(16)
  • [9]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统计分析[D]. 刘军. 暨南大学, 2005(01)
  • [10]激励创新 奖掖青年——第十一届运盛青年科技奖颁奖[J]. 张自强. 科学与文化, 2005(01)

标签:;  ;  ;  ;  ;  

第六届“云升青年科技奖”10名获得者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