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恩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经典阅读
感恩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刘佩珊[1](2019)在《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解决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恩就是能懂得别人对你的好,能够感激别人。而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本文以一到叁年级孩子为主体,通过引用多个事例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分析现如今孩子不懂感恩现状的原因,并对此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从小就识恩、知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46期)
周越[2](2019)在《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懂得感恩,尊重与善待他人,宽容与理解他人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实际,对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原因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策略这叁方面内容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32期)
朱礼仁[3](2019)在《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渐渐富裕了,可留守儿童增多了,溺爱的家教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自私、冷漠,甚至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不少孩子感恩意识淡薄,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受助"感恩教育启示,以一次调查分析与思考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以便窥视当前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企望引起各位同仁的思考与重视。(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期刊2019年31期)
陈雅娟[4](2019)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逐渐出现了不知感恩、感情冷漠和自私等现象。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以便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9期)
王淑坤,张伟新[5](2018)在《高职资助政策下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也逐渐完备。但部分高职生感恩意识缺失,本论文旨在分析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职生感恩教育的对策。以期对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5期)
沈长春[6](2018)在《感恩教育不应在体育教学中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感恩都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个体有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多的关爱,面对生活时更积极向上、更乐观,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近年来,韶关市先后有几所学校邀请了我国感恩教育第一人彭成先作了"不要让爱自己的人失望"的报告。参加报告会的有所在学校师生和一部分家长,每场报告会下来,反应都很强烈,议论最多的是两点:(1)现在的学生迫切需要进行感恩教育;(2)这样的报告(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8年07期)
牛茵[7](2018)在《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缺失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一个全面性、具体性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当代大学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促进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理论的研究及创新有助于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的美德,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增强实际效果,完善和健全大学生人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感恩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一青春有活力的群体,也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定的思想状况和感恩意识以及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有目的、有规划的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主要指引大学生发展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大学生感恩认知,使其主动产生感恩的意识,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以实际的行动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用感恩的心态去体会人间的情感。现今大学生在感恩认知严重缺失,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以及其实际的本质原因。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存在的一些因素、高校对大学生感恩教育认识不到位、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个体自身差异的影响都是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客观存在并且必须要面对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4-13)
柯琦[8](2018)在《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管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路向好,物质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当前很多中学生产生了攀比心理,并且有不断增强之势,致使他们对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日渐提高以至日渐无理,"自我中心"意识几乎埋葬了他们应有的感恩意识,造就了他们对社会、家庭的基础感恩意识正逐步弱化,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濒临泯灭的境况了。然而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还是祖国新世纪的生力军,因此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缺的,如若一个人没有感恩之心,他有多么优秀,也不知道感恩一切,更别谈感恩祖国,回馈祖国了。(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26期)
张道明[9](2018)在《警惕校本课题研究的“五种缺失”——基于某校“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的观察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改善学校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校本课题研究方兴未艾,日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然而由于人们对校本课题研究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某校(以下简称C校)的"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浅见。一、界定研究内容,不够具体明朗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崔正[10](2018)在《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不断地发展壮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与人民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小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对于唤醒中小学生的感恩情怀的教育显得越发的突出。中小学生对于家庭、学校、社会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何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怎样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这些都是中小学生感恩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还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就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些许建议,希望可以对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22期)
感恩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懂得感恩,尊重与善待他人,宽容与理解他人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实际,对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原因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策略这叁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恩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佩珊.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科普童话.2019
[2].周越.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赜[J].成才之路.2019
[3].朱礼仁.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9
[4].陈雅娟.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原因探析[J].才智.2019
[5].王淑坤,张伟新.高职资助政策下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明日风尚.2018
[6].沈长春.感恩教育不应在体育教学中缺失[J].青少年体育.2018
[7].牛茵.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8
[8].柯琦.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管见[J].考试周刊.2018
[9].张道明.警惕校本课题研究的“五种缺失”——基于某校“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8
[10].崔正.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完善[J].考试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