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全面了解贵州省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并做出科学评价,同时探索出不同类型森林旅游区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于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对贵州省2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与7个自然保护区共计2,741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在进行资源分类与区划的基础上,用“三三六”评价法、专家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资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并对不同类型旅游区的保护性开发模式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表明:1、贵州主要森林旅游区自然景观类资源单体共计1338个,人文旅游资源类共计1403个,分属于8个主类、29个亚类、124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的100%、93.55%、80%。在8大亚类中,各种类型所占全国比例均达到或超过50%,其中,地文景观与生物景观均占到60%以上,森林公园中生物景观类型甚至占到90%,表明风景景观资源丰富多样是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的显著特点;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资源中,各种基本类型均有分布,说明贵州森林旅游资源不仅以风景资源见长,同时人文资源也颇为丰富。在类型的多样性上,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差异不大(T=-1.607,P=0.130>0.05,f=14),但保护区资源单体数量较森林公园差异较大(T=31.438,P=0.000<0.05,f=14),主要是因为保护区数量相对较少,开发面积受资源保护制约程度大等原因。2、依据地形、气候及资源特点,贵州森林旅游区可区划为6个一类区,包括:Ⅰ西部高原、高中山高寒温凉喀斯特生态旅游区,Ⅱ西南、南部低山河谷温热春干喀斯特生态旅游区,Ⅲ中部中低山温润城郊休闲避暑生态旅游区,Ⅳ北部低热河谷及中山峡谷温热温润生态旅游区,Ⅴ梵净山、雷公山高山温暖湿润生态旅游区和Ⅵ东部、东南部中低山温暖湿润生态旅游区,和10个二类区,主要包括:Ⅰ1毕节喀斯特森林、洞穴、百里杜鹃生态旅游带,Ⅰ2六盘水避暑休闲夜郎文化生态旅游带,Ⅱ1喀斯特峰林、屯堡文化生态旅游带,Ⅱ2黔南绿色喀斯特森林、水族风情生态旅游带,Ⅳ1赤水竹海、桫椤、瀑布及丹霞地貌生态旅游带,Ⅳ2喀斯特森林、红军长征、酒文化人文生态旅游带,Ⅴ1梵净山、麻阳河原生林及珍稀动物生态旅游带,V2雷公山森林景观及苗族村寨风情旅游带,Ⅵ1东部潕阳河流域生态旅游带和Ⅵ2黔东南原生态苗侗风情旅游带。3、贵州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包括目的层(A层):贵州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准则层(B层):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人文资源、旅游条件、奇特景观和知名度;指标层(C层):山体、水体、植被、动物等共25个具体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贵州森林旅游自然景观、旅游条件和知名度在B层所占权重很大,显然,好的自然旅游资源、方便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知名度的高低决定贵州森林旅游的前景。其次,C层评价指标中大气质量和旅游舒适度指标较好,两者是贵州森林旅游资源的一大品牌优势。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有益于指导贵州省森林旅游业的合理规划与开发。4、资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以茂兰和梵净山得分最高,为69.89和66.83,主要在于其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很高的知名度和奇特度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水体和天象资源开发不够等。在以后的开发建设中应适当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风情,开发出与众不同的天象旅游产品和水资源旅游产品。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百里杜鹃、竹海得分最高,分别是72.93和68.54,位于前列的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知名度、奇特度等方面总体情况较好,但动物、植物精气、历史古迹、宗教等方面相对较低,在以后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和知名度优势,挖掘各个景区少数民族独有的民俗风情。5、基于资源保护与开发需求差异,针对不同类型森林旅游区提出不同的资源保护性基本开发模式。自然保护区:基于资源综合特点的产品深层次开发模式、区内旅游与区外服务结合开发模式、集中开发与联合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城郊型开发模式、自然人文生态综合型开发模式和森林资源单一型开发模式;公益林场:近郊休闲游憩型开发模式。分别以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长坡岭、雷公山和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龙里林场为例,对基本开发模式进行了实例研究。通过本研究,掌握了贵州省主要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分类与基本特点,并建立了符合贵州实际的资源评价体系,对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与区划,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森林旅游区特点,提出了基于资源保护的基本开发模式。研究对推动贵州森林旅游业规划发展及贵州高原森林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龙森林生态旅游可行性发展[J]. 阿坝科技 2009(01)
- [2].森林生态旅游业生态经济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1)
- [3].横县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 南方农业 2019(35)
- [4].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思考[J]. 内蒙古林业 2020(02)
- [5].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探讨[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3)
- [6].森林生态旅游业生态经济管理机制建设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11)
- [7].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探析[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5)
- [8].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相关保护措施初探[J]. 现代园艺 2020(17)
- [9].浅谈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J]. 南方农业 2020(17)
- [10].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 林业经济 2020(06)
- [11].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04)
- [12].浅析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9(08)
- [13].高质量发展视阈下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为例[J]. 北方经济 2019(10)
- [14].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构建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07)
- [15].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18(04)
- [16].森林生态旅游与延边林业转型发展[J]. 中国林业产业 2018(06)
- [17].洱源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 绿色科技 2016(23)
- [18].简析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J]. 民营科技 2017(01)
- [19].湖北省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3)
- [20].彭钊:打好森林生态旅游牌[J]. 广西林业 2017(02)
- [21].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7)
- [22].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4)
- [23].简析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5)
- [24].浅论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利益协调机制[J]. 低碳世界 2017(24)
- [25].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的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20)
- [26].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1)
- [27].试论基于森林负氧离子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方式的转变[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11)
- [28].关于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J]. 科技展望 2015(31)
- [29].“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森林生态旅游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12)
- [30].呼伦贝尔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