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天华二胡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近代,二胡音乐,刘天华,华彦钧
刘天华二胡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程[1](2019)在《刘天华、华彦钧对二胡音乐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二胡音乐是上层精英声音与下层民间声音的迭合,是两个社会支柱群体内心话语在同一件乐器上的集中反馈,有其偶或性,也有其必然性。刘天华和华彦钧分别扛起了分属两个群体的大旗,他们共用二胡这件乐器为民众发声,同时又赋予二胡以不同的艺术魅力,折射出社会、民族、人文的不同印迹,又纳含着共同的心缘和夙愿,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精神。中国近代二胡音乐的崛起是江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围和关照,潜藏着西学东渐洪流下民族意识崛起在江南文化中的渗透,也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于"自由""民主"诉求在江南文化中的隐现。从二元并立到殊途同归,中国近代二胡音乐恰是对社会骤变最为真实的写照。(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9年01期)
林东坡[2](2016)在《论刘天华二胡音乐创作中“对话意识”的文化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是刘天华音乐创作的鲜明特征,深入探究刘天华的音乐创作则可发现其中隐藏的"对话"之意识特征,而且它是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思维及方法论之核心。"对话意识"并非始自刘天华,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哲学语境中长期浸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文化心理活动模式在艺术思维中的显现。基于"对话意识"而形成的文化生成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窦月光[3](2016)在《浅谈刘天华在二胡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天华以自己毕生的努力,特别是他从事艺术工作15年,致力于民族音乐的革新与发展,他不固守传统、盲目崇洋,而是兼收并蓄和融会贯通的创作、演奏、教学,为我国民族器乐二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发展,为二胡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本文将从叁个方面论述刘天华在二胡音乐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03期)
陈帅璘[4](2014)在《浅谈刘天华的二胡音乐创作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天华是我国一位"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改革和创新国乐,将中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融为一体,创作出最具中国特色的二胡音乐作品,开辟了二胡艺术的新天地。文章主要通过对刘天华二胡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征、音乐素材及创作技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对刘天华二胡作品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4年01期)
王一涵[5](2013)在《刘天华、华彦钧的二胡音乐与当今二胡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胡的历史悠久,从唐代已出现的"奚琴"到"胡琴"的转变,由合奏乐器再变成现代社会具有魅力的独奏乐器,这样的过程使得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更具时代特色。二胡演变为独奏乐器,要归功于现代二胡学派的创始者刘天华先生和丰富二胡音乐情感的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先生,而二胡音乐的流传与发展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刘天华先生和华彦钧先生对二胡音乐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入手,指出当今二胡音乐继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03期)
于秀慧[6](2011)在《承古传今 双弦流韵——谈刘天华对二胡音乐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一生的简要介绍,以及对其改进和发展二胡音乐的分析,概述了刘天华先生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22期)
仁增旺姆[7](2011)在《浅析刘天华二胡音乐中的悲剧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天华先生的二胡作品内涵丰富、立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根据刘天华四首代表作品中的悲剧美特点逐一分类,并就不同类型的悲剧美特征在其音乐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旨在希望获得对刘天华二胡音乐更深层次的认识,借此引起人们对悲剧美的共鸣,使人们在痛苦悲伤或慷慨悲壮的感受中体验音乐的美。(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1年07期)
戴逢进[8](2011)在《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并且这美好的心灵时刻受着苦闷的摧残。然而,就像贝多芬要在苦痛与忍耐里寻找生活的"欢乐"一样,他将这苦闷化作了艺术的甘醇。他发泄着、彷徨着,寻找着一种"大爱"的欢愉。从来都是"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忧国忧民,从来都是"退则修身,进则治世"的大爱豪情。他一个心系苍生的、忧郁的文人音乐家:刘天华。(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1年06期)
邓志芳[9](2010)在《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天华和华彦钧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音乐家,都以二胡的演奏和创作为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他们的比较,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这些音乐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0年07期)
刘俊,陈明友[10](2007)在《谈刘天华对中国二胡音乐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革新家刘天华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中的杰出成就和突出贡献的宏观论述,反映了他为中国二胡音乐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全面丰富人类社会艺术生活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07年11期)
刘天华二胡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是刘天华音乐创作的鲜明特征,深入探究刘天华的音乐创作则可发现其中隐藏的"对话"之意识特征,而且它是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思维及方法论之核心。"对话意识"并非始自刘天华,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哲学语境中长期浸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文化心理活动模式在艺术思维中的显现。基于"对话意识"而形成的文化生成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天华二胡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程.刘天华、华彦钧对二胡音乐的贡献[J].音乐创作.2019
[2].林东坡.论刘天华二胡音乐创作中“对话意识”的文化根源[J].音乐研究.2016
[3].窦月光.浅谈刘天华在二胡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通俗歌曲.2016
[4].陈帅璘.浅谈刘天华的二胡音乐创作特点[J].北方音乐.2014
[5].王一涵.刘天华、华彦钧的二胡音乐与当今二胡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趋势[J].文教资料.2013
[6].于秀慧.承古传今双弦流韵——谈刘天华对二胡音乐的贡献[J].作家.2011
[7].仁增旺姆.浅析刘天华二胡音乐中的悲剧美特征[J].音乐大观.2011
[8].戴逢进.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J].音乐时空.2011
[9].邓志芳.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J].知识窗(教师版).2010
[10].刘俊,陈明友.谈刘天华对中国二胡音乐的贡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