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快捷货物运输需求日益增长,行邮专列和行包专列作为中铁快运主要的快捷货物运输方式,在充分发挥铁路运量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快速、便捷的小件货物运输,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客运的全面提速和新型高速动车组的应用以及未来五年内行包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都对行包运力配置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未来的行包运输中加大专列运输的比重。专列运输具有长距离、高速度、大运量、利润率高、组织形式简单等特点,这使得专列运输将成为中铁快运行包运输的主要形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中铁快运在快捷货运市场的竞争力、扩大行包运输市场份额,有必要对行邮专列和行包专列的开行方案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立足于中铁快运行邮专列和行包专列发展现状,对行邮专列和行包专列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开行条件、开行方案、运输组织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在综合考虑主要行包办理城市的专列开行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32个专列办理站城市,并用聚类分析法对专列办理站城市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然后用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法、重力模型法对32个专列办理站城市的行包发送量和OD流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在运量的预测基础上,对行邮、行包专列的开行方案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京广通道为例,制定了该通道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的行邮、行包专列开行方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与定价综合优化研究[J]. 铁道学报 2018(11)
- [2].基于运输成本的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系统开行方案研究[J]. 铁道学报 2019(04)
- [3].成灌快速铁路公交化开行方案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9)
- [4].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系统开行方案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9(02)
- [5].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系统开行方案线路优化研究[J]. 中国铁路 2019(10)
- [6].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设计与评价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 [7].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线路多编组车辆方案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9(06)
- [8].地铁Y型线路开行方案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物流技术 2020(05)
- [9].成网条件下沪宁杭城际高铁公交化开行方案研究[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02)
- [10].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开行方案研究[J]. 综合运输 2020(08)
- [11].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铁开行方案评价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12)
- [12].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8(03)
- [13].面向服务水平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J]. 中国铁道科学 2018(05)
- [14].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优化[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2)
- [15].基于双层规划的市郊轨道交通多交路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8(03)
- [16].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系统开行方案分阶段编制方法研究[J]. 铁道学报 2019(07)
- [17].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鲁棒设计及优化[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6(01)
- [18].中心站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0-1规划模型[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06)
- [19].效率与公平导向下城轨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优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0].长株潭城际动车组客流分析及公交化开行方案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8(15)
- [21].基于服务网络的快运直达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方法研究[J]. 物流技术 2009(10)
- [22].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混合优化算法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6)
- [23].跨局零散货物直达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8)
- [24].快慢车开行方案的轨道交通建模及仿真[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7(04)
- [25].铁路中转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J]. 铁道学报 2011(05)
- [26].基于备选集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研究[J]. 铁道学报 2010(06)
- [27].弹性需求下铁路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3)
- [28].铁路环形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方法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9)
- [29].铁路暑期开行直通旅游专列200列 引入宾馆、酒吧、书吧等元素[J]. 企业研究 2018(10)
- [30].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