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及其机制

运动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及其机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反复短暂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使心肌对随后长时间I/R损伤耐受性增强的一种现象,即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与IP类似,反复短暂的大强度运动使心肌对随后的损伤耐受性增强的现象,即为运动预适应( 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EP诱导强大的心肌保护效应已得到证实,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以IP为研究背景,以EP对力竭运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为研究基础,紧紧围绕触发物质—中介物质—效应物质的细胞信号转导模式,以中介物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为研究核心,探讨心肌δPKC亚型和效应物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EP早期和晚期保护时相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为EP心肌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更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2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C组,对照组。EE组,进行一次大强度力竭跑台运动,以此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损伤模型。EEP组,以一次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建立EP模型,以EP后0.5 h为早期保护效应观察时间点。CHE+EEP组,EP前腹腔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余同EEP组。EEP+EE组,EP后0.5 h运动至力竭。CHE+EEP+EE组,EP前腹腔注射CHE,余同EEP+EE组。LEP组,进行一次EP,以EP后24 h为晚期保护效应观察时间点。CHE+LEP组,EP前腹腔注射CHE,余同LEP组。LEP+EE组,EP后24 h运动至力竭。CHE+LEP+EE组,EP前腹腔注射CHE,余同LEP+EE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含量,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应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aematoxylin basie fuchsin picric,HBFP)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改变,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综合评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EP在早期和晚期保护时相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PKC抑制剂CHE对保护作用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显示大鼠心肌δPKC、p-δPKCThr507和HSP70蛋白的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δPKC、p-δPKCThr507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δPKC mRNA和HSP70 mRNA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心肌δPKC mRNA的分布,揭示EP早期、晚期保护时相和力竭运动后δPKC、p-δPKCThr507和HSP70蛋白,δPKC和HSP70基因分布和表达的规律,并探讨EP心肌保护效应中PKC抑制剂CHE对δPKC和HSP70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与C组比较,EE组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NT-proBNP浓度显著上升,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与EE组相比,EEP+EE组大鼠血清cTnI和NT-proBNP浓度明显下降,心肌缺血缺氧和超微结构改变减轻;LEP+EE组大鼠力竭运动能力明显提高,力竭运动后血清cTnI浓度显著降低,NT-proBNP浓度则无明显改变,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加重,超微结构损伤严重。与EEP+EE组相比,CHE+EEP+EE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和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与LEP+EE组相比,CHE+LEP+EE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无明显变化,但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2)与C组比较,EE组大鼠心肌δPKC和其磷酸化形式p-δPKCThr50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δPKC在胞质中颗粒状匀质分布,p-δPKCThr507以细胞中点状散在分布为主;HSP70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胞质中弥散匀质分布;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δPKC mRNA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无明显改变。(3)与C组比较,EEP组大鼠心肌δPKC和其磷酸化形式p-δPKCThr50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δPKC在胞质中仍呈颗粒状匀质分布,但p-δPKCThr507由安静下的胞质点状散在分布转为闰盘和细胞核的明显表达;HSP70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胞质中弥散匀质分布;δPKC mRNA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δPKC mRNA的分布无明显变化。与EE组相比,EEP+EE组大鼠心肌δPKC和p-δPKCThr507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但p-δPKCThr507仍持续表达于在闰盘和细胞核上,δPKC mRNA表达水平和分布无明显变化;HSP70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SP70蛋白在心肌中的免疫阳性区域明显减少,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4)与C组比较,LEP组大鼠心肌δPKC蛋白表达水平仍显著升高,p-δPKCThr507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仍可见其分布于闰盘上;δPK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胞质中的原位杂交信号显著增强;HSP70蛋白表达水平仍显著升高,HSP70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与EE组相比,LEP+EE组大鼠心肌δPKC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δPKCThr50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δPKC的分布形式未有变化,但p-δPKCThr507仅在胞质中散在点状分布,免疫阳性区域明显减少,δPKC mRNA表达水平和分布无明显变化;HSP70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SP70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免疫阳性区域明显减少,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5)CHE对大鼠心肌δPKC mRNA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提高其蛋白表达水平。其中,与EEP+EE组相比,CHE+EEP+EE组大鼠心肌δPK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LEP组相比,CHE+LEP组δPK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LEP+EE组相比,CHE+LEP+EE组δPKC和p-δPKCThr507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注射CHE后大鼠心肌HSP70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HSP70的分布形式无明显变化。但与LEP组相比,CHE+LEP组HSP70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EEP组相比,CHE+EEP组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LEP+EE组相比,CHE+LEP+EE组HSP7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研究结论:(1)大强度力竭跑台运动造成大鼠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EP在早期保护时相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应。EP在晚期保护时相明显提高大鼠的力竭运动能力,但未能对力竭运动所致心肌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PKC抑制剂CHE未影响EP早期时相的保护效应,但减轻EP晚期保护时相力竭运动所致心肌损伤。(2)EP抑制δPKC的过度表达,并促使p-δPKCThr507向闰盘和细胞核等处转位是EP早期心肌保护效应中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关键环节。CHE对δPKC mRNA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提高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以EP晚期保护时相尤为明显,其生物学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3)EP早期保护时相HSP70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是EP使心肌产生良好适应的结果,EP早期保护时相力竭运动后HSP70 mRNA水平显著下降,提示EP能提高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CHE影响HSP70的表达,以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为明显,EP晚期保护时相δPKC和HSP70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PKC与HSP70的调控存在一定关系。(4)EP晚期保护时相δPKC和HSP70表达增加,提示两者参与了EP晚期心肌保护效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概述
  • 论文总体设计
  • 第一部分 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及 PKC 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 1 缺血预适应
  • 2 缺血预适应与PKC信号转导
  • 2.1 PKC 的生物学
  • 2.2 εPKC与IP
  • 2.3 δPKC与I/R 心肌损伤
  • 2.4 αPKC 与心肌收缩功能
  • 3 运动预适应
  • 4 运动预适应的信号转导
  • 4.1 触发物质
  • 4.2 中介物质
  • 4.3 效应物质
  • 5 总结和展望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运动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的早期和晚期保护效应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主要技术路线
  • 2.3 实验对象
  • 2.4 实验分组
  • 2.5 运动预适应模型的建立
  • 2.6 力竭运动模型的建立
  • 2.7 取材
  • 2.8 大鼠血清cTnI和NT-proBNP含量检测
  • 2.9 组织学切片的制作
  • 2.10 HBFP染色
  • 2.11 组织学图像处理和分析
  • 2.12 透射电镜观察
  • 2.13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体重、饮食和饮水情况
  • 3.2 大鼠力竭运动距离
  • 3.3 大鼠血清心肌 cTnI 和 NT-proBNP 含量变化
  • 3.4 心肌缺血缺氧改变
  • 3.5 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 4 分析讨论
  • 4.1 力竭跑台运动致大鼠心肌损伤
  • 4.2 EP 对力竭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
  • 4.3 PKC 抑制剂 CHE 对 EP 效应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δPKC 在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主要技术路线
  • 2.3 实验对象
  • 2.4 实验分组
  • 2.5 实验模型和取材
  • 2.6 免疫组织化学法
  • 2.7 原位杂交法
  • 2.8 免疫印迹法
  •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
  • 2.10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心肌 δPKC 与 p-δPKCThr507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3.2 大鼠心肌 δPKC 与 p-δPKCThr507 免疫印迹结果
  • 3.3 大鼠心肌δPKC mRNA 原位杂交结果
  • 3.4 大鼠心肌δPKC m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
  • 4 分析讨论
  • 4.1 EP对δPKC 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 4.2 δPKC 在 EP 心肌保护效应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 4.3 PKC 抑制剂 CHE 对δPKC 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PKC对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中HSP70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主要技术路线
  • 2.3 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案
  • 2.4 免疫组织化学法
  • 2.5 免疫印迹法
  •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
  • 2.7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心肌HSP7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3.2 大鼠心肌HSP70免疫印迹结果
  • 3.3 大鼠心肌HSP70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 4 分析讨论
  • 4.1 EP对HSP70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 4.2 HSP70在EP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 4.3 PKC对HSP70表达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运动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效应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及其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