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盆花生产是山茶产业化的主要内容,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土壤栽培,严重影响出口及运输,因此,进行无土栽培已成为盆栽山茶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山茶经常面临夏季强光及冬季低温的伤害,造成生产损失。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不同基质及肥料配比对盆栽山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基质及肥料,为山茶无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研究了不同光强下及不同自然低温下山茶的生理反应,为山茶的安全渡夏及越冬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以上两方面研究,为建立盆栽山茶的标准化无土栽培技术体系提供参考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茶幼苗轻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本项研究以三个山茶名优品种‘大海伦’、‘黑魔法’、‘新查理斯顿小姐’2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园土作对照,将珍珠岩、泥炭、河沙、椰糠、腐熟木屑等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7种基质配方,在研究其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山茶的株高、地径、叶片生长状况等形态特征指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以筛选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在珍珠岩:泥炭=2:1上栽培的山茶株高、地径及叶片生长情况表现最佳;其次为珍珠岩:椰糠:腐熟木屑=2:1:2和河沙:椰糠=2:1;而煤渣:椰糠:腐熟木屑=2:1:2上栽培的山茶生长势最差;其他基质的栽培效果居中。考虑到山茶的生产成本及基质的可持续利用,泥炭并不是最佳基质,因此,珍珠岩:椰糠:腐熟木屑=2:1:2和河沙:椰糠=2:1可作为生产山茶的经济实用的轻型栽培基质。2、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筛选出适合山茶栽培的无土基质配方的基础上,以山茶的两个品种‘黑魔法’,‘大海伦’的3年生扦插苗为试材,以硫酸铵、氯化钾、过磷酸钙按一定比例配施,研究氮磷钾配比对山茶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以筛选最适合山茶幼苗生长的肥料配方。结果表明:在四个处理中,N:P2O5:K2O为15:15:15处理较利于山茶苗木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叶绿素含量较高。3、夏季遮荫处理对山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100%、48.5%、22.4%三个透光率水平对山茶品种‘大海伦’2年生扦插苗在5~10月份进行遮荫处理,以考察山茶在夏季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5~7月份,随着透光率的降低,株高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但对地径的影响不大;而继续遮荫则会抑制山荼幼苗的生长。夏季高温时期(7月10日)透光率为48.5%时山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内CO2浓度最高;透光率为22.4%处理下严重影响气孔导度和细胞内CO2浓度,因此光合速率也明显下降;三种处理的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长期遮荫处理后,随着遮荫度的增加,‘大海伦’叶片含水量上升、比叶重显著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浓绿,但减少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对山茶遮荫48.5%有利于其生长及光合作用。4、冬季自然低温对山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2年生山茶幼苗‘大海伦’为试材,于2007年12月20日——2008年1月27日,将材料置于露地自然低温下。在日最低气温降至0℃左右并维持3天时,开始采样测定。通过测定山茶低温半致死温度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丙二醛等生理指标,以考察山荼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山茶‘大海伦’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随气温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在-9.4~-10.7℃之间;而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气温的变化规律一致,可作为山茶抗寒性指标。但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低温的关系不甚明显。因此,山茶‘大海伦’在浙江地区冬季自然低温0~-2℃理论上室外可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