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农大实践创新有学分(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许伍霞[1](2020)在《面向“双一流”的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全面了解面向"双一流"的我国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网络调查法,广泛调查了40所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相应的解决方案:明确地位、搭建数据馆员培养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个人和机构科学数据管理、重视科学数据的监管和利用。
朱莉[2](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文化人实施体系的构建——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以文化人"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其实质内涵就是遵循文化育人规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山东农业大学结合实际,对此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构建了"一个核心六大支撑"的实施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朱莉,张方爱,张伟,刘超[3](2018)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成效及展望——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在深入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向,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办学实际,构建了包括组织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并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蔡爱萍,张吉国,郑红芬[4](2017)在《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分预警机制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分预警机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学院建设优良学风,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具体情况,从学院实施学分预警机制的实践出发,浅析了该机制在帮扶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取得的积极作用,并探讨如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费美娟,肖秋生,于婷[5](2016)在《“三段式、四驱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创业离不开教育的驱动,重视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山东农业大学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探索实践了"三段式、四驱动"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段式"即将创业教育过程分为创业通识教育、创业模拟实践和全真市场创业三个阶段;"四驱动"即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的创业教育工作体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6](2014)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成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课题主要采用调查和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及系统法,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认为,课程体系应在遵循共性中突出特色,各个教学平台的内涵和课程性质还需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与个性化培养尚有较大改进空间。课题组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理论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的改革要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实验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还对保障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的措施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特色提出了具体思路。
范敏[7](2014)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线岗位地位的突出,职业教育的话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话题之一,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关切点,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力争解决我国一线岗位人才紧缺的局面,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情况的好坏同样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体育产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需要大量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化人才来予以保障其快速发展,因此,以当下为起点,对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探究其与体育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一种实质性的课程范式,为各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为我国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当前社会对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特征是技能过硬的、一线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职业化人才。(2)目前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格局是技能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辅,且应用型人才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体现我国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也反映了我国各高职体育院校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定的思考并主动地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3)我国现行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符合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规律,仅部分学校在学时、学分和必修课、选修课的设置上出入偏大。多数学校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但是在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上显示有些滞后。(4)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能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体育相关企业服务、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在体育产业及相关部门从事服务、营销、管理、策划与经营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的职业化人才。(5)当下设置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时需要着重考虑到以下方面:课程设置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以职业化教育为基本导向;积极顺应当代教育发展趋势,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满足和适应当代社会多元人才的发展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计课程结构,精选主干课程,强化实践类和应用性强的课程;紧紧与市场需求相衔接,设置动态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代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变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探析多维的实践形式,增加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时间来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强化,建议实践时间安排不少于1年。
车先礼,张然,许盈[8](2013)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服从服务于高校党的根本任务,是实现高校党的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紧紧把握"五个关键",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探索构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色路径和有效机制。
蔡达君[9](2012)在《如何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文中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上社会、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其是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几年来,高校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往往只是作为一项常规性和季节性的工作来做,投入的精力不足,创新性不够,长效性较差。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就如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作了简单探讨。
杨芳[10](2012)在《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2004年秋教育部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这个计划的实施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农村远程教育进一步开放和向下延伸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中国农村成人高等教育的一次带有突破性的进展。此项目历时七年,已经送走五届毕业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面向农村农民,为农村培养大批“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懂科技、善经营”的农业技术应用带头人、发展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研究者首先对以往有关此项目计划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整理出以往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本文以山东省Y学院为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法现场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在对“一村一名学生计划”项目和全国各试点实施情况简要介绍后,详细地梳理了Y学院的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办学、教学管理、考试工作及学员学习等情况,并提出研究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学校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村学员自身学习问题,最后提出研究者的建议,例如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让农村学员公平入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个案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进行论述,扩展并加深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出的建议力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际应用中体现针对性,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后续的实施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山东农大实践创新有学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农大实践创新有学分(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双一流”的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
1.1样本选择与研究步骤 |
1.2研究方法 |
2调查现状与统计分析 |
2.1服务形式 |
2.1.1数据库商培训 |
2.1.2图书馆讲座 |
2.1.3网络在线课程 |
2.1.4学分课程 |
2.1.5技能比赛 |
2.1.6嵌入式模式 |
2.2服务内容 |
2.2.1科学数据素养基本知识 |
2.2.2各类数据库使用 |
2.2.3科学数据处理与利用 |
(1)科学数据的获取 |
(2)科学数据的整理 |
(3)科学数据的利用 |
2.2.4科学数据的筛选、管理与分析 |
2.2.5科学数据的引用与出版 |
2.3服务效果 |
2.3.1社会化开放程度 |
(1)读者证办理 |
(2)网站访问效果 |
(3)科学数据素养服务情况 |
2.3.2社会化科研产出情况 |
3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
3.1总体概况 |
3.1.1培养科学数据素养意识 |
3.1.2教育服务形式多样化 |
3.1.3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服务内容 |
3.1.4科学数据素养用户群体分类教育 |
3.2现状分析 |
3.2.1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的教育范式 |
3.2.2科学数据新馆员缺失 |
3.2.3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群体专业差异关注度低 |
3.2.4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
3.3影响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因素分析 |
4未来发展策略 |
4.1关注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进展,推进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理念的认知和推广 |
4.2加强宣传,明确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地位 |
4.3提升业务能力,搭建科学数据素养馆员培养机制 |
4.4构建本土化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核心内容,完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
4.5建立和完善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加强个人和机构科学数据管理 |
4.6建设科学数据文化交流圈,实现科学数据的合理使用 |
4.7重视科学数据的监管和重用 |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文化人实施体系的构建——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高校以文化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规划统筹不够 |
(二) 载体创新不足 |
(三) 实施体系不健全 |
二、 高校以文化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一) 方向性原则 |
(二) 时代性原则 |
(三) 科学性原则 |
(四) 有效性原则 |
三、 “一个核心六大支撑”以文化人实施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一) 建设精神文化 |
(二) 建设学术文化 |
(三) 建设制度文化 |
(四) 建设行为文化 |
(五) 建设环境文化 |
(六) 建设特色文化 |
结语 |
(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成效及展望——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向 |
二、深入分析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难点 |
(一)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 |
(二)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 |
(三) 校企协同育人的氛围不浓 |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实践 |
(一) 构建双创教育组织体系 |
(二) 构建双创教育教学体系 |
(三) 搭建双创教育实践体系 |
(四) 构建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
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着 |
(一) 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
(二) 提升了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
(三) 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结语 |
(4)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分预警机制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学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
2 学分预警机制的内容 |
3 学分预警机制的措施和流程 |
3.1 确定学分预警名单 |
3.2 建立预警学生动态档案 |
3.3 将预警信息通知学生家长 |
3.4 对预警学生实施帮扶举措 |
4 学分预警机制的实践与成效 |
5 学分预警机制的探究与实践 |
5.1 加强预警帮扶力度 |
5.2 完善预警机制, 扩大预警范围 |
5.2.1 建立入学预警机制 |
5.2.2 完善课堂管理制度 |
5.2.3 实施学分预警前提示制度 |
6 结语 |
(5)“三段式、四驱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段式、四驱动”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
二、“三段式”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
(一)通识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普惠式”教育 |
(二)模拟实践阶段———面向少数有创业意愿学生的“专业化”培训 |
(三)全真市场创业阶段———面向已经创业学生的“市场化”指导 |
三、“四驱动”创业教育工作体制 |
(一)以专业驱动创业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
(二)以项目驱动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实践平台 |
(三)以平台驱动创业教育,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
(四)以机制驱动创业教育,强化协同育人效应 |
四、“三段式、四驱动”创业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效 |
(一)加强了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 |
(二)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
(三)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 |
(四)促进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6)“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成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1. 调查和文献法。 |
2. 行动研究法。 |
3. 系统法。 |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
(一) 对大学生能力期望的认知研究 |
1. 调查研究方法 |
2. 研究发现 |
(二) 关于合作教育课程及其设置 |
1. 合作教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
2. 加强合作教育改革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
3. 合作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 |
4. 合作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
(三) 学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和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 |
1. 研究发现 |
2. 讨论和启示 |
(四) 不同类型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
1. 课程体系与学分结构的比较 |
2. 必修课程的比较 |
3. 专业特色选修课程的比较 |
4. 研究结论和启示 |
(1) 课程体系应在遵循共性中力求突出特色 |
(2) 对各个教学平台的内涵和课程性质的界定需进一步规范 |
(3) 如何加大实践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力度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
(五)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
1. 理论课程的改革 |
2. 实践教学的改革 |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
4. 保障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的措施 |
5. 课程体系改革特色 |
(7)“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
1.3.2 高职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
1.3.3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相关研究 |
1.4 个人见解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数理统计法 |
2.3 逻辑分析法 |
2.4 专家调查法 |
3 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概述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十二五”规划 |
3.1.2 高职院校 |
3.1.3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
3.1.4 人才培养方案 |
3.2 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现况 |
4 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
4.1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分析 |
4.2 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与就业情况分析 |
5 “十二五”时期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
5.1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
5.2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现状分析 |
5.3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5.3.1 学时学分设置分析 |
5.3.2 课程的设置分析 |
5.3.3 职业技能实践设置的分析 |
6 我国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想 |
6.1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问卷分析 |
6.2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
6.3 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构想的基本思路 |
6.3.1 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思路的导向 |
6.3.2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的具体策略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8)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生为本, 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 |
二、把握关键, 构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有效机制 |
(一)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 |
(二)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 |
(三)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人群 |
(四)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 |
(五)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机制 |
三、继往开来, 矢志完成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
(9)如何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 |
二、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 |
三、社会实践形式内容多样化建设, 保持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力。 |
四、注重“点”与“面”的结合。 |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
六、处理好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关系。 |
七、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管理激励机制。 |
八、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支持。 |
(10)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背景 |
(二)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背景的研究 |
(二)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设置研究 |
(三)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研究 |
(四)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效果研究 |
(五)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对象研究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农村高等教育 |
(二) 成人高等教育 |
(三)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概述 |
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缘起 |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规模 |
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专业 |
(一) 专业设置 |
(二) 培养目标及规格 |
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课程 |
五、“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教学 |
(一) 教学资源 |
(二) 教学方式 |
(三) 教育评价 |
第三章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个案研究 |
一、Y学院的教育规模 |
二、Y学院的管理 |
(一) 教学计划 |
(二) 课程设置 |
(三) 考务管理 |
三、Y学院的教学 |
(一) 入学前培训 |
(二) 网上辅导 |
(三) 面授指导和实践指导 |
(四) 电话答疑和送教下乡 |
(五) 学习小组活动 |
(六) 综合实践和实习 |
四、学员学习与社区反馈 |
(一) 学员的基本情况 |
(二) 社区的反馈和影响 |
五、Y学院项目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项目试点存在的问题 |
(二) 原因分析 |
第四章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项目的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保障教育公平 |
二、发挥监督和激励作用,制定长远的人才规划 |
(一) 发挥长期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作用 |
(二) 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规划 |
三、完善教育管理,有效保证项目质量 |
(一)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保证师资的质量 |
(二)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
(三) 设立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
四、注重学术性研究,加强农村教育科研 |
(一) 重视农村成人高等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
(二) 建立校校联合的科研模式 |
(三) 为电大教育科研提供经费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山东农大实践创新有学分(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双一流”的涉农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 刘敏,许伍霞. 图书馆学刊, 2020(05)
-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文化人实施体系的构建——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朱莉. 中国农业教育, 2019(06)
- [3]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成效及展望——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朱莉,张方爱,张伟,刘超. 中国农业教育, 2018(06)
- [4]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分预警机制探究——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蔡爱萍,张吉国,郑红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15)
- [5]“三段式、四驱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费美娟,肖秋生,于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06)
- [6]“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成果报告[J].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学(研究版), 2014(Z1)
- [7]“十二五”期间我国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 范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8]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车先礼,张然,许盈. 高等农业教育, 2013(10)
- [9]如何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J]. 蔡达君. 神州, 2012(36)
- [10]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个案研究[D]. 杨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