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性单抗论文-黄立平,刘长明,Hans,Nauwynck

中和性单抗论文-黄立平,刘长明,Hans,Nauwynck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和性单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碱性氨基酸,中和构象表位

中和性单抗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平,刘长明,Hans,Nauwynck[1](2017)在《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氨基酸的突变影响病毒与中和性单抗的反应特性和病毒的繁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统称PCV2相关疾病,疫苗免疫是控制PCV2感染有效的方法。PCV2衣壳蛋白即Cap蛋白是PCV2唯一结构蛋白,该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在疫苗免疫过程中起到主要的抗病毒作用。硫酸肝素和硫酸皮肤素是PCV2的受体,BBXB、XBBXBX和XBBBXXBX(B代表碱性氨基酸,X代表其他氨基酸)被认为是肝素绑定基序。人乳头瘤病毒31型硫酸肝素结合位点中的赖氨酸参与中和构象表位的组成,那么PCV2 Cap蛋白表面的碱性氨基酸也有可能参与PCV2构象中和表位和肝素结合位点的组成。研究目的:利用PCV2感染性克隆和突变技术研究PCV2 Cap蛋白表面碱性氨基酸对中和性单抗反应特性和病毒繁殖特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采用点突变技术将位于PCV2病毒表面的碱性氨基酸分别突变成丙氨酸,并利用感染性克隆技术拯救突变毒株和亲本毒株,分别命名为:mutant K58A、mutantR59A、mutant K63A、mutant R73A、mutant K132A、mutant R186A和mutant K227A。通过IPMA鉴定这些突变毒株与单抗的反应特性,结果显示mutant K63A获得了与31D5和59C6的反应特性;mutant K132A和mutantK227A也获得了与108E8的反应特性,同时mutant K227A也丧失了与13H4的反应特性;mutant K58A在获得与59C6反应特性的同时也丧失了与19G10的反应特性;而mutant R59A丧失了与单抗114C8和9C3的反应特性。同源建模结果显示:影响PCV2IPMA反应特性的氨基酸空间上非常靠近,位于衣壳五倍体对称的周围和叁倍体对称轴的远端。病毒传代和毒价测定结果显示:mutant K58A、mutant K63A、mutant R73A、mutant R186A和mutant K227A的复制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源建模结果显示:这几个碱性氨基酸空间上比较靠近,与周围的氨基酸组合成两个疑似的硫酸肝素结合区域,由此可以推测,~(58)K、~(63)K、~(73)R、~(186)R和~(227)K可能参与PCV2受体结合位点的组成。结论:PCV2 Cap蛋白表面的~(58)K、~(63)K、~(73)R、~(186)R和~(227)K既能影响PCV2与中和性单抗的反应特性又可以影响病毒的繁殖,因此这几位点参与该病毒构象中和表位或者边缘结构的关键氨基酸。(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任玉珊[2](2014)在《CpG偶联的HCV-E1E2糖基化突变体DNA疫苗及中和性单抗的筛选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黄病毒家族的肝炎病毒属,是具有包膜糖蛋白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人肝脏后主要引起慢性感染。全球约有1.7亿人口感染HCV,70%的急性感染患者进展为慢性感染,并常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癌。HCV共有6-7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2,3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基因型4主要在埃及,基因型5主要在南非,基因型6主要在东南亚,我国流行的HCV主要是1b型和2型。HCV的传播主要通过非肠道途径,据WHO统计,仅通过不安全的注射途径导致的HCV新增感染每年约有2百万人。迄今为止,HCV尚无有效的疫苗,其治疗主要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给药方案。该治疗方法价格昂贵,其治疗效果与HCV的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并有一定副作用。因此研发新型的HCV疫苗对于HCV的治疗及预防十分迫切和必要。E1和E2包膜糖蛋白对于HCV的进入和感染有重要作用,其存在的丰富N-糖链能调节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采用PCR的方法扩增HCV1a型E1E2的基因,用定点突变PCR手段将E1E2基因上特定的N-糖基化位点突变,同时在E1E2的N端和C端同时引入小鼠特异性的CpG序列GACGTT,将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然后将这些重组DNA疫苗在IL-2作为佐剂的情况下用基因导入仪肌肉注射Balb/C小鼠,剂量为30μg/只,免疫叁次后,再用E2蛋白加强免疫一次。我们的结果显示,N-糖基化突变体与E1E2野生型(WT) DNA重组质粒均能在小鼠体内外有效表达;与E1E2-WT组以及其他突变体组相比,E1E2-M5能诱导最高水平的E2特异性总IgG和IgG1以及IL-4的产生;而CpG-E1E2-M4诱导最高水平IgG2a和IFN-y的产生;同时CpG-E1E2-M4还增强了小鼠CD8+T细胞的CTL活性以及对抗原特异性CT26肿瘤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均表明,CpG-E1E2-M4诱导了以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了检测N-糖苷对DC的影响,我们将免疫后小鼠的DC进行体外培养并用E2抗原进行刺激12小时后,检测DC中IL-10和IL-12的表达,结果显示,CpG-E1E2-M4促进DC中IL-12的表达;将DC与免疫后小鼠的CD4/CD8+T细胞进行共培养,我们发现,CpG-E1E2-M4免疫后小鼠的DC进一步促进了CD4+T细胞中IFN-γ的表达以及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GrB, Granzyme B)的表达。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CpG-E1E2-M4增强了DC的抗原递呈功能,诱导Thl型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早期,中和性抗体对于HCV的清除发挥重要作用。E1E2是诱导中和性抗体产生的重要靶点。将各糖基化突变体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与HCVcc共孵育后再感染Huh7.5.1细胞,结果表明,CpG-E1E2-M4诱导中和性抗体产生,在体外能显着抑制HCVcc (HCVcc, cell-culture derived HCV (JFH-1,2a型)和6个基因型的HCV假病毒(HCVpp, HCV pseudoparticle)的感染;免疫后小鼠抗血清中和HCVcc的EC50(concentration for50%of maximal effect)为16.8μg/ml,显着低于CpG-E1E2-WT, E1E2-WT和E1E2-M4组的EC50,表明CpG-E1E2-M4诱导中和性抗体的效价最高。为了进一步验证CpG-E1E2-M4产生的抗体的中和作用,我们制备了针对CpG-E1E2-M4的单克隆抗体1C2,病毒中和实验的结果表明,1C2能有效抑制JFH-1和HCV病人血清感染Huh7.5.1细胞,其EC50为10.82μg/ml;该单抗的中和性表位为F550-G572(P10)和Y489-C508(P7);单抗1C2抑制HCV感染主要是通过阻断HCV E2与受体CD81的结合实现的。HCV感染的宿主主要是人和黑猩猩,长期以来由于小动物模型的缺乏致使对HCV疫苗以及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受到阻滞。为了验证单抗1C2在小动物模型中防治HCV感染的效果,我们制备了HCV受体CD81,SRB1,OCLN和CLDN-1转基因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单抗1C2与HCVcc在体外孵育后,再进行转基因小鼠攻毒,验证单抗1C2对人源化小鼠体内HCV感染的中和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对HCV E1E2包膜糖蛋白糖基化突变体疫苗进行评估。首先筛选获得CpG-E1E2-M4的DNA疫苗,其能够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并诱导中和性抗体的产生;其次制备了糖基化突变体CpG-E1E2-M4的单抗1C2,该单抗为IgG2a型的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CV对Huh7.5.1细胞的感染;最后制备了人源受体转基因小鼠,并在人源化小鼠体内进一步验证单抗1C2中和病毒的效果。总之,本研究为HCV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策略。(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10-01)

郭建巍,王珍光,张云,张雅芳,赵强元[3](2012)在《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的制备、鉴定及TTX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建立基于河豚毒素单抗的河豚毒素检测方法。方法用TTX-KLH免疫Balb/c小鼠,用TTX-BSA间接ELISA筛选,建立杂交瘤细胞系,腹腔接种Balb/c小鼠诱生腹水,Protein A Sepharose CL4B亲和柱纯化,SDS-PAGE、间接ELISA鉴定;用常规法确定TTX对昆明小鼠的LD50;将单抗和TTX混合物注入小鼠腹腔,检测单抗对TTX的中和能力;建立检测TTX的竞争ELISA法。结果获得了2株TTX中和性单抗,腹水用Protein A Sepharose CL 4B纯化后抗体纯度大于95%;常规间接ELISA检测,显示单抗5E7的结合能力高于5E4。单抗对2 LD50 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μg/mL。结论获得了TTX中和性单抗,对致死剂量TTX攻击昆明小鼠的保护率为50%,建立了基于中和性单抗的TTX检测方法,TTX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56μg/mL。(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郭建巍,冯健男,马骢,扬霄鹏,沈倍奋[4](2007)在《抗ricin中和性单抗4C13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基于中和性单抗4C13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方法:用TRIzol提取抗ricin中和性单抗杂交瘤细胞4C13总RNA,扩增其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登陆GenBank;用Linker(GGGGS)3将VH和VL连接,用重迭延伸PCR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用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对瞬时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中和性单抗杂交瘤细胞4C13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389248和DQ389245,ScFv与ricin可特异性结合,培养上清原液和2倍稀释液的抑制率分别为33.7%和29%;ScFv在ricin浓度为0.01~0.005ng/mL时可中和ricin对SP2/0细胞的细胞毒,随着ricin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减低.结论:研究结果为研制基于中和性单抗的其他ricin拮抗剂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4期)

中和性单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黄病毒家族的肝炎病毒属,是具有包膜糖蛋白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人肝脏后主要引起慢性感染。全球约有1.7亿人口感染HCV,70%的急性感染患者进展为慢性感染,并常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癌。HCV共有6-7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2,3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基因型4主要在埃及,基因型5主要在南非,基因型6主要在东南亚,我国流行的HCV主要是1b型和2型。HCV的传播主要通过非肠道途径,据WHO统计,仅通过不安全的注射途径导致的HCV新增感染每年约有2百万人。迄今为止,HCV尚无有效的疫苗,其治疗主要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给药方案。该治疗方法价格昂贵,其治疗效果与HCV的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并有一定副作用。因此研发新型的HCV疫苗对于HCV的治疗及预防十分迫切和必要。E1和E2包膜糖蛋白对于HCV的进入和感染有重要作用,其存在的丰富N-糖链能调节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采用PCR的方法扩增HCV1a型E1E2的基因,用定点突变PCR手段将E1E2基因上特定的N-糖基化位点突变,同时在E1E2的N端和C端同时引入小鼠特异性的CpG序列GACGTT,将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然后将这些重组DNA疫苗在IL-2作为佐剂的情况下用基因导入仪肌肉注射Balb/C小鼠,剂量为30μg/只,免疫叁次后,再用E2蛋白加强免疫一次。我们的结果显示,N-糖基化突变体与E1E2野生型(WT) DNA重组质粒均能在小鼠体内外有效表达;与E1E2-WT组以及其他突变体组相比,E1E2-M5能诱导最高水平的E2特异性总IgG和IgG1以及IL-4的产生;而CpG-E1E2-M4诱导最高水平IgG2a和IFN-y的产生;同时CpG-E1E2-M4还增强了小鼠CD8+T细胞的CTL活性以及对抗原特异性CT26肿瘤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均表明,CpG-E1E2-M4诱导了以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了检测N-糖苷对DC的影响,我们将免疫后小鼠的DC进行体外培养并用E2抗原进行刺激12小时后,检测DC中IL-10和IL-12的表达,结果显示,CpG-E1E2-M4促进DC中IL-12的表达;将DC与免疫后小鼠的CD4/CD8+T细胞进行共培养,我们发现,CpG-E1E2-M4免疫后小鼠的DC进一步促进了CD4+T细胞中IFN-γ的表达以及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GrB, Granzyme B)的表达。以上结果进一步表明,CpG-E1E2-M4增强了DC的抗原递呈功能,诱导Thl型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早期,中和性抗体对于HCV的清除发挥重要作用。E1E2是诱导中和性抗体产生的重要靶点。将各糖基化突变体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与HCVcc共孵育后再感染Huh7.5.1细胞,结果表明,CpG-E1E2-M4诱导中和性抗体产生,在体外能显着抑制HCVcc (HCVcc, cell-culture derived HCV (JFH-1,2a型)和6个基因型的HCV假病毒(HCVpp, HCV pseudoparticle)的感染;免疫后小鼠抗血清中和HCVcc的EC50(concentration for50%of maximal effect)为16.8μg/ml,显着低于CpG-E1E2-WT, E1E2-WT和E1E2-M4组的EC50,表明CpG-E1E2-M4诱导中和性抗体的效价最高。为了进一步验证CpG-E1E2-M4产生的抗体的中和作用,我们制备了针对CpG-E1E2-M4的单克隆抗体1C2,病毒中和实验的结果表明,1C2能有效抑制JFH-1和HCV病人血清感染Huh7.5.1细胞,其EC50为10.82μg/ml;该单抗的中和性表位为F550-G572(P10)和Y489-C508(P7);单抗1C2抑制HCV感染主要是通过阻断HCV E2与受体CD81的结合实现的。HCV感染的宿主主要是人和黑猩猩,长期以来由于小动物模型的缺乏致使对HCV疫苗以及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受到阻滞。为了验证单抗1C2在小动物模型中防治HCV感染的效果,我们制备了HCV受体CD81,SRB1,OCLN和CLDN-1转基因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单抗1C2与HCVcc在体外孵育后,再进行转基因小鼠攻毒,验证单抗1C2对人源化小鼠体内HCV感染的中和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对HCV E1E2包膜糖蛋白糖基化突变体疫苗进行评估。首先筛选获得CpG-E1E2-M4的DNA疫苗,其能够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并诱导中和性抗体的产生;其次制备了糖基化突变体CpG-E1E2-M4的单抗1C2,该单抗为IgG2a型的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CV对Huh7.5.1细胞的感染;最后制备了人源受体转基因小鼠,并在人源化小鼠体内进一步验证单抗1C2中和病毒的效果。总之,本研究为HCV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和性单抗论文参考文献

[1].黄立平,刘长明,Hans,Nauwynck.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氨基酸的突变影响病毒与中和性单抗的反应特性和病毒的繁殖特性[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7

[2].任玉珊.CpG偶联的HCV-E1E2糖基化突变体DNA疫苗及中和性单抗的筛选及验证[D].武汉大学.2014

[3].郭建巍,王珍光,张云,张雅芳,赵强元.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的制备、鉴定及TTX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

[4].郭建巍,冯健男,马骢,扬霄鹏,沈倍奋.抗ricin中和性单抗4C13单链抗体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检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  

中和性单抗论文-黄立平,刘长明,Hans,Nauwynck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