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和地栽牡丹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盆栽和地栽牡丹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牡丹品种“洛阳红”、“胡红”为试材,对盆栽和地栽牡丹的光合特性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动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放大期,盆栽“洛阳红”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约为923μmol·m-2·s-1和109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162,地栽“洛阳红”的LSP和LCP分别约为1089μmol·m-2·s-1和45μmol·m-2·s-1,AQY为0.0171。与地栽相比,盆栽“洛阳红”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降低,因此,牡丹盆栽时夏季应注意及时遮荫。2.在春季牡丹大风铃期(花前)和叶片放大期(花后),盆栽和地栽“洛阳红”两个时期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在上午10:00左右,且盆栽比地栽分别降低了32.8%和39.3%;叶绿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风铃期盆栽比地栽降低了15.6%,叶片放大期则降低了20.4%。3.Pn季节变化表明,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的Pn在春季4月份分别达到最大值7.16 CO2μmol·m-2·s-1和10.02 CO2μmol·m-2·s-1。在整个实验期间,盆栽牡丹Pn明显低于地栽,这可能与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盆栽“洛阳红”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均低于地栽“洛阳红”,且春季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4.盆栽牡丹比地栽牡丹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Tr)和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说明盆栽牡丹需水量较多,对高温干旱的逆境环境适应性较差,生产上应加强盆栽牡丹的水分管理。5.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胡红”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从展叶初期至花前,盆栽和地栽牡丹这两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迅速增加,到7月下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牡丹光合能力较强,但在这一时期的光合产物积累较少,可能与牡丹此时同时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消耗同化物较多有关;秋季,随着叶片逐渐衰老,光合能力减弱,但叶片内物质降解加剧而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外运至枝条、根系、花芽等器官,可满足来年的生长和开花的需要。盆栽和地栽相比,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差不明显,但两品种在盆栽方式下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地栽,可能与盆栽牡丹开花率低、花蕾败育等造成“库”减少有关。6.供试的两个牡丹品种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栽,其叶片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反,开花前至开花后,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至最低,同一时期蛋白质含量却逐渐增高到最大值,可能与大量氨基酸在开花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7.几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动态变化:这两个品种POD、CAT活性盆栽均低于地栽,但SOD活性变化则存在明显差异,盆栽“洛阳红”SOD活性比地栽低,而“胡红”则相反,盆栽则比地栽SOD活性高,这可能与种间特异性有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植物的抗逆性,因此,盆栽方式降低了牡丹抗衰老及适应逆境环境的能力。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牡丹的概述
  • 1.2 牡丹研究进展
  • 1.2.1 牡丹资源和引种研究
  • 1.2.2 牡丹品种分类研究
  • 1.2.3 牡丹栽培生理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2.2 光合特性有关指标的测定
  • 2.2.3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2.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2.5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 2.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盆栽和地栽牡丹的光合特性研究
  • 3.1.1 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及表观量子效率
  • 3.1.2 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光合作用日变化
  • 3.1.3 盆栽和地栽“洛阳红”净光合速率(Pn)的季节变化分析
  • 3.1.4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盆栽和地栽牡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比较
  • 3.2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3.3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 3.4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3.5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3.6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
  • 3.6.1 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 3.6.2 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 3.6.3 CAT活性的动态变化
  • 3.7 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牡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光合特性研究
  • 4.1.1 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光合特性差异
  • 4.1.2 不同生长时期的光合特性差异
  • 4.1.3 叶绿素含量差异
  • 4.1.4 改善盆栽牡丹光合特性的栽培措施
  • 4.2 盆栽和地栽牡丹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 4.2.1 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4.2.2 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 4.2.3 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 4.2.4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 4.2.5 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根砧嫁接‘洛阳红’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翱翔在九朝古都的雄鹰——记杨永庆和他的洛阳红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36)
    • [3].洛阳红(组诗)[J]. 牡丹 2011(02)
    • [4].“洛阳红”牡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0)
    • [5].‘洛阳红’牡丹花色素种类的确定及遮荫与外施蔗糖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2(07)
    • [6].“洛阳红”牡丹叶片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1(04)
    • [7].早熟苹果新品系——洛阳红[J]. 山西果树 2008(02)
    • [8].丛枝菌根真菌对洛阳红牡丹苗期生长及矿质营养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10)
    • [9].草炭不同配比基质对洛阳红生长发育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1)
    • [10].苹果早熟新品系洛阳红的选育[J]. 中国果树 2009(06)
    • [11].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3)
    • [12].牡丹盆花采后特征及‘洛阳红’采后品质对1-MCP的响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11)
    • [13].洛阳红山工业园区唐墓发掘简报[J]. 文物 2011(01)
    • [14].牡丹花儿开[J]. 牡丹 2013(04)
    • [15].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5)
    • [16].牡丹‘洛阳红’芽休眠低温解除中需冷量和生理生化动态变化[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3)
    • [17].早熟苹果新品种“洛阳红”生长发育及产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18].雷帕霉素预处理延缓牡丹‘洛阳红’切花衰老的生理效应[J]. 园艺学报 2020(10)
    • [19].逐渐干旱对牡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10)
    • [20].牡丹花不同发育时期脂质过氧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8)
    • [21].洛阳牡丹主要栽培品种耐旱特性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1)
    • [22].不同品种牡丹萌芽过程中组织抗冷性的变化[J]. 北方园艺 2013(06)
    • [23].逐渐干旱和复水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5)
    • [24].洛阳红牡丹催花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9)
    • [25].牡丹花开春光美[J]. 金秋 2018(09)
    • [26].不同类型牡丹花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27].微生物有机肥使用对牡丹花期影响的研究[J]. 河南科学 2016(12)
    • [28].根际低氧对不同抗性牡丹植株呼吸代谢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9].近期预告[J]. 旅游 2020(03)
    • [30].春色满城关不住,且听百花叙柔情[J]. 天工 2018(06)

    标签:;  ;  ;  ;  ;  

    盆栽和地栽牡丹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