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

论文题目: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李金冬

导师: 翟裕生

关键词: 构造环境,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中生代,湘东南地区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湘东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接合地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北部,区内中生代花岗岩与有色金属矿产非常发育。本文对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结合构造、盆地沉积及火山岩等其它地质要素特征,对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获得以下主要展和认识: 1、首次对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3 个主要阶段的时限进行了较精确的厘定和总结:第一阶段印支期时限约为233~210Ma,第二阶段燕山早期时限约为174~135Ma,第三阶段燕山晚期,时限约为130~85Ma,即白垩纪。2、研究确定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存在两种主要成因类型,即壳源型与壳幔混源型。印支期花岗岩为典型壳源型,是中地壳和下地壳重熔的产物。燕山期花岗岩主要为壳幔混源型。3、中生代不同阶段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有别。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同造山构造环境,且于主俯冲汇聚的峰期之后挤压松弛条件下侵位;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4、研究表明区域构造格架和岩石圈结构主要控制了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印支后期,茶-郴断裂以东的隆起区由于俯冲板片的叠置与横向收缩,地壳厚度大,加厚熔融机制使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熔融,形成酸性程度高的花岗质岩浆;断裂以西的拗陷区增厚幅度较小,下地壳基性岩熔融而形成偏基性岩浆。燕山早期,隆起区以及拗陷区内的局部隆起地带,可能由于具有厚的地壳与地幔岩石圈,岩石圈发生大规模拆沉,导致中地壳结晶片岩大量熔融,从而形成酸性程度高的规模较大的中深成岩体;拗陷区陆壳和地幔岩石圈较薄,壳幔作用及其引起的热扰动作用较弱,中地壳结晶片岩小规模熔融产生的岩浆,分别沿断裂上侵于近地表而形成酸性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偏中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小岩体。5、提出并论证了区内印支期花岗岩矿化弱,而燕山早期花岗岩矿化强的原因,认为可能主要是由于构造体制不同所致。前者形成于区域挤压构造体制,不发育开放的断裂与裂隙系统,不利于成矿。后者则形成于区域后造山的拉张构造环境,断裂与裂隙系统高度开放,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物质交换与矿质沉淀。6、提出了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成矿差异性和成矿专属性的主要深层原因是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其科学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 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野外工作概况与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演化过程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岩浆岩概况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

2.5 区域岩石圈结构

2.6 区域矿产概况

第三章 湘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

3.1 湘东南地区构造特征

3.1.1 湘东南地区构造格架基本特征

3.1.2 湘东南地区主干断裂

3.1.3 湘东南地区断裂系统

3.2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年代学框架的厘定

3.3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分布

第四章 中生代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 印支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1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4.1.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4.1.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燕山早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4.2.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4.2.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燕山晚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3.1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4.3.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4.3.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中生代花岗岩物质来源与成因

4.4.1 印支期花岗岩物质来源与成因

4.4.2 燕山期花岗岩物质来源与成因

第五章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演化构造背景

5.1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5.1.1 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5.1.2 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5.1.3 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5.2 构造格架对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控制

5.2.1 构造格架对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的控制

5.2.2 构造格架对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活动的控制

5.3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及相关岩浆活动的时代与构造环境

5.3.1 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同造山上隆伸展裂陷盆地

5.3.2 中侏罗世初期山前冲断收缩盆地

5.3.3 白垩纪陆内裂陷盆地与双峰式火成岩

5.4 湘东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事件

5.5 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5.5.1 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

5.5.2 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

5.5.3 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

5.5.4 白垩纪陆内裂谷阶段(Ⅳ)

第六章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6.1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主要成矿系列

6.2 典型矿区(床)成矿地质特征

6.2.1 东坡矿田地质特征

6.2.2 水口山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

6.2.3 黄沙坪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

6.2.4 芙蓉矿田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6.2.5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6.2.6 其它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6.3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机理

7.1 关键问题与研究思路

7.1.1 关键问题

7.1.2 研究思路

7.2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的关系

7.2.1 成矿花岗岩的时代

7.2.2 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物源

7.2.3 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热源

7.2.4 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7.2.5 岩体产状、深度与成矿的关系

7.3 构造格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7.4 构造环境与成矿的关系

7.5 地质构造对中生代成岩成矿作用的控制

7.5.1 主干断裂对花岗岩体的控制

7.5.2 地质构造的控矿作用

7.6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模型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Ⅰ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体系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D]. 朱志军.成都理工大学2010
  • [2].川东南地区重晶石—萤石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D]. 邹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相关论文

  • [1].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钨矿成矿作用研究[D]. 王艳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 [2].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复杂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 谢焱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 [3].湘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 李鹏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4].湖南地区中生代以来深部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成矿作用特征研究[D]. 朱自强.中南大学2004
  • [5].锡成矿与A型花岗岩关系的地球化学研究[D]. 李兆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 [6].桂东—粤西地区中生代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动力学研究[D]. 蔡明海.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

标签:;  ;  ;  ;  ;  

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