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工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黎黎[1](2019)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深化,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其教学质量管理还有很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还导致了一系列其他问题,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完善和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基础上,从提高质量的角度,分析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人才培养方案过时、教学条件中的师资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混乱以及没有完善的外部反馈渠道等四个教学管理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遵循PDCA管理模式,改进方案中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多元化和就业性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为起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支撑;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机构建设、完善考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培训,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以及强化自主诊改的五个方法为实施点;落实教学质量外部反馈的四个方面;形成一个PDCA闭环,促进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动态的循环上升。最后对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整体改进方案实施提出了配套措施:一是建立智能化平台支撑;二是建立问责机制;三是完善奖惩机制;四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陈强[2](2018)在《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教育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其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用地集约度水平。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原有用地规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以及教职工用地需求,高等院校的用地规模日益扩大。据此,本文拟选取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搜集省内51所高校的学生人数及教职工规模、用地规模等基础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等,以五大类高校为研究比较视角,分析现有的高校用地现状并测算各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检验,确定51所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后,对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进行计算分析,为高校节约集约建设规划和土地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总体利用情况较好。校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比率高,部分未建设土地正在按照规划要求开展建设,不存闲置情形,能满足和保障学校各方面用地的需求;高校用地结构布局以校舍为主体,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绿化程度较高。高校用地结构与高校专业类型相对应,在布局时充分考虑了学科专业需求;生均校舍建筑用地和生均室外体育设施用地均较合理,既保证了高校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又保证了高校学生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利用强度适中。(2)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总体集约度处于中等水平,平均综合分值为76.01。51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处于高集约度水平,占比9.8%,集约度最高分值为93.66;33所高校处于集约度较高水平,占比64.71%;处于中度集约水平的有10所院校,占比19.61%,而处于较低集约度水平的仅有3所院校,占比5.89%。各高校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两极分化。从不同类型高校来看,除第一大类(财经、政法、外语类院校)外均处于较高集约度水平,其中第五大类(艺术院校)平均综合分值最高,为83.89。(3)四川省51所高校教育用地潜力共计794.9公顷,存在较大的土地挖潜空间,可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其中,扩展潜力(未建土地)156.46公顷,结构潜力287.58公顷,强度潜力299.86公顷。从不同类型看,潜力主要分布在第二大类(一类综合大学、师范、民族类院校)和第三大类(二类综合大学、理工、农林、医药类院校),其中第二大类潜力合计168.45公顷,第三大类潜力合计为536.87公顷。
王桂霞[3](2018)在《我院教职工体检状况的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讨论我院教职工体检状况的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学校教职工310例,均进行教职工的体检,根据体检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教职工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有高血脂,肝功能异常以及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结论根据检测的结果,教职工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教职工的身心的健康,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郑钊[4](2016)在《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社会,竞争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组织的管理者寻求各种方式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挑战和竞争。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是改变和提升组织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作为一套事业理论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除了制度管理,当代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思想、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通过文化机制进行管理。通过文化引领和统合作用,组织形成高效而有力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众多企业的实践表明,实施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组织的竞争优势。当实施二者结合的运作管理时,如何将组织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战略以及工具有效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文化的作用下发挥出最大功效,是现代管理学领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对象多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民办高校组织为突破点,针对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有效结合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SD学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综合调查结果与实践经验,找出SD学院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作用影响理论,针对问题找出对策:提升领导者文化管理理念,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并拓宽沟通渠道;同时要基于组织文化开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各个模块,具体包括:建立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招聘用人机制和培训体系,完善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构建激励型薪酬机制,丰富激励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要;此外还要加强人文管理,营造公平环境,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路庆[5](2016)在《湖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某高校教职工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高校教职工的移动健康服务的认知与需求,探讨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移动健康服务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某高校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移动健康服务认知与需求调查表,对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移动健康服务的认知与需求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及核对。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导入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等。α取值为0.05。结果(1)本次共回收调查问卷997份,有效问卷986份,有效率为98.90%。(2)教职工总体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总得分(77.31±16.45)低于中国普通居民总体水平。教职工的生理健康综合测评得分(78.28±17.12)高于其心理健康综合得分(76.35±19.01)。在社会人口学因素中,年龄、职称、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教职工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3)教职工关注健康知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养生保健占比28.51%,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在职情况、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住情况;疾病诊断与治疗占比11.20%,其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在职情况、文化程度;健身运动占比29.83%,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在职情况、文化程度;健康减肥占比8.75%,其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在职情况;健康科普知识占比18.57%,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在职情况、职务及文化程度。(4)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占比29.59%;“网上预约挂号”占比14.12%;“疾病诊断和治疗”占比13.06%;“为父母亲管理健康”占比9.62%;“在医生的指导下自我管理健康”占比12.62%;“网上购药”占比4.35%;“管理生活行为方式”占比9.28%;“不清楚”占比7.35%。文化程度对这8项需求均有影响,合住情况分别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为父母亲管理健康”有影响。结论教职工的总体健康状况低于中国居民常模;高校教职工生理健康状况优于心理健康,要注重采取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该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年龄、职称及婚姻状况;影响该高校教职工关注移动健康服务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年龄、在职情况、文化程度;影响该高校教职工对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的因素是文化程度。
刘建清[6](2015)在《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教职工体检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选取2014年某高校体检人员的健康体检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体检人员疾病、异常指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健康管理及其干预措施,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于巍红,金美玉,李恒[7](2015)在《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做好高校教师健康保健工作,本研究对2013年接受健康体检的1416名教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高校教师群体实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2013年某高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1416人,男913人,女503人。1.2体检项目与诊断标准血压检查: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全文)》[1]标准,收缩
张妙玲[8](2014)在《安阳工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提出建议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从而使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精神风貌进行工作。
邹丽梅[9](2012)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揭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标准,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领域,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是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管理的需要。论文从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和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四个大方面设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并通过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找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行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确定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内容框架。论文从廉政文化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廉政理论,确定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功能和意义,提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构成和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指标体系的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指标体系的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提出了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专家调查法、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论文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及发展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指标评价范围、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的配置及指标体系的实际运行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分析了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因,指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为论文进一步展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基于专家调查法、参照单位分析法和AHP法建立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论文通过专家咨询和材料分析法初步提出选取的指标,从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和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角度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再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筛选主要通过专家调查法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专家的权威性,根据参照单位分析法对专家评分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然后修改初选指标,确定最终指标;根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求确定指标评价标准;依据AHP法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值。论文根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制作了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调查表,根据此专家调查权重表进行调查,将专家反馈的数值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规则分层次进行了数值计算,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最后的一致性验证,确定了最终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值,来反映不同指标影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程度。对六所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进行实际调查。论文对北京市某高校、天津市某高校、上海市某高校、江苏省某高校、浙江省某高校、湖北省某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这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总评对比分数和六所高校的廉政环境文化建设分数、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分数、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分数和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分数;将每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各选项的平均分进行排序,对比各高校排名前十五名的选项,找到六所高校前十五名选项中的共同选项,进而分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对比各高校排名后十五名的选项,找到六所高校后十五名选项中的共同选项,进而分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针对找到的问题,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韦剑锋,韦冬萍,韦鸿鹏[10](2011)在《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领导体制、人事管理与机构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状况、运行状况及影响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因素,并建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助考评契机,从培养队伍、完善章程、健全领导体制、理顺内部关系及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解决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
二、广西工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体检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工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3.1 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 |
1.3.2 国内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2 理论综述 |
2.1 全面质量管理 |
2.2 教学质量管理 |
2.2.1 教学质量管理的涵义 |
2.2.2 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
2.3 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 |
2.3.1 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
2.3.2 PDCA循环 |
2.3.3 导师负责制 |
2.3.4 “现代师徒制” |
2.4 本章小结 |
3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学校概况 |
3.2 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2.1 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
3.2.2 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
3.2.3 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2.4 教学质量反馈现状分析 |
3.3 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人才培养方向陈旧,没有针对学院现有情况设置 |
3.3.2 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
3.3.3 学院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混乱 |
3.3.4 教学质量反馈渠道不畅通,无法有效作用到教学质量改进 |
4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研究 |
4.1 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改进思路 |
4.1.1 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是教学质量管理中起点 |
4.1.2 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保证 |
4.1.3 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核心 |
4.1.4 外部反馈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4.2.1 针对多元化的生源,以就业为前提,分开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
4.2.2 以会计专业为例分开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
4.2.3 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化 |
4.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
4.3.1 规范教师准入条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
4.3.2 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校企合作多模式实现 |
4.4 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4.4.1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
4.4.2 实行教学管理责任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 |
4.4.3 经常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
4.4.4 实行“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 |
4.4.5 强化自主诊断和改进能力 |
4.5 落实教学质量反馈,动态化改进教学质量 |
5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实施的配套措施 |
5.1 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 |
5.2 建立问责机制 |
5.3 完善奖惩机制 |
5.4 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
5.4.1 政府支持 |
5.4.2 企业支持 |
6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理论研究 |
1.2.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
1.2.3 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
1.2.4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区位概况 |
2.1.2 自然资源与环境概况 |
2.1.3 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2.2.2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三章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现状调查分析 |
3.1 高校发展概况 |
3.1.1 高校发展沿革 |
3.1.2 高校类型 |
3.1.3 高校规模 |
3.2 教育用地状况调查分析 |
3.2.1 利用程度现状 |
3.2.2 利用结构现状 |
3.2.3 利用强度现状 |
第四章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
4.1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4.1.1 评价指标选择 |
4.1.2 权重确定 |
4.2 指标标准值确定 |
4.3 评价值标准化 |
4.4 集约度计算 |
4.4.1 集约度目标分值计算 |
4.4.2 集约度分值计算 |
4.5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 |
4.5.1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原则 |
4.5.2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方法 |
4.5.3 土地利用状况类型判定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
5.1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潜力测算 |
5.1.1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 |
5.1.2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结构潜力 |
5.1.3 四川省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强度潜力 |
5.2 潜力评价测算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主要结论 |
6.1.2 存在问题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院教职工体检状况的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教职工的常见疾病检出率 |
2.2 女职工的疾病的检出率 |
3 讨论 |
(4)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一 本文的难点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组织文化文献综述 |
二 人力资源文献综述 |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一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内涵 |
第三节 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一 组织进行文化管理的要求 |
二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要求 |
三 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一致性 |
第四节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作用 |
一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作用 |
二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作用 |
三 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推动作用 |
第三章 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SD学院和组织文化概况 |
一 SD学院概况 |
二 组织文化介绍 |
第二节 SD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
一 SD学院人力资源构成状况 |
二 SD学院人力资源政策 |
第三节 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SD学院组织文化根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二 SD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 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完善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以组织文化为事业理论,提升领导者文化管理理念 |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 |
二 提升领导者的文化管理理念 |
第二节 根据SD学院组织文化核心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一 组织的制度建设是组织文化内化成功的关键 |
二 以组织文化为导向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加强SD学院组织文化建设,建立并扩宽沟通渠道 |
一 建立先进的文化 |
二 将SD学院文化打造成学院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 |
三 加强组织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根植作用 |
四 建立扩宽沟通渠道,加强组织文化的有效传播 |
第四节 建立组织文化为导向的招聘用人机制 |
一 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和方案 |
二 培训专业的招聘管理者 |
三 用文化的标准选人 |
第五节 建立基于组织文化的培训体系 |
一 基于组织文化的培训意义和内容 |
二 基于组织文化的培训具体实施 |
第六节 完善以组织文化为导向的绩效管理 |
一 设置以组织文化要求为标准的考核内容和办法 |
二 加强绩效考核过程管理 |
三 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
四 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
五 严格执行考核过程和结果 |
第七节 建立基于组织文化的激励机制 |
一 构建基于文化的激励型薪酬机制 |
二 创新激励手段,满足教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
第八节 加强人文管理,营造公平环境 |
一 加强人文管理 |
二 营造公平环境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湖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 |
3.2 某高校教职工对移动健康服务认知与需求现状 |
3.3 某高校教职工关注移动健康服务项目的情况分布 |
3.4 高校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
4.1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 |
4.2 高校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认知与需求 |
4.3 建议 |
4.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移动健康服务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教职工体检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年龄结构 |
1.1.2 性别结构 |
1.1.3 人员分布 |
1.2 研究方法 |
1.2.1 体格检查法 |
1.2.2 问卷调查法 |
1.2.3 统计分析法 |
2 体检结果 |
2.1 检查项目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
2.2 体质指数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
2.3 血生化检查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
2.4 主要异常项目检出情况 |
3 讨论 |
3.1 教职工健康状况 |
3.2 促进教职工健康的措施 |
3.2.1 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 |
3.2.2 提供心理咨询,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3.2.3 组织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
(7)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安阳工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对象 |
2 体检结果与分析 |
2.1 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日渐好转 |
2.2 疾病种类分析 |
2.3 生理和心理因素 |
2.4 妇科疾病发病率高 |
3 建议 |
(9)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阐释 |
2.1.1 廉政文化的内涵 |
2.1.2 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 |
2.2 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文化理论 |
2.2.1 马列主义的廉政文化理论 |
2.2.2 毛泽东的廉政文化理论 |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廉政文化理论 |
2.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概述 |
2.3.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
2.3.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则 |
2.3.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 |
2.3.4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
2.4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
2.4.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界定 |
2.4.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2.4.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2.5.1 专家调查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2.5.2 参照单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2.5.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
3.1 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提出及在高校的开展 |
3.1.1 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提出 |
3.1.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开展 |
3.2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过窄 |
3.2.2 指标评价标准缺乏权威性 |
3.2.3 指标权重的配置不合理 |
3.2.4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 |
3.2.5 指标体系的实证没有深入开展 |
3.3 影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因 |
3.3.1 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
3.3.2 高校人员对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3.3.3 参与评价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满足需要 |
3.3.4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责任没有完全落实 |
3.3.5 评价工作的资金投入欠缺 |
3.4 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3.4.1 提升高校师生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需要 |
3.4.2 发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的需要 |
3.4.3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管理的需要 |
3.4.4 深化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改革创新的需要 |
3.4.5 反腐倡廉建设实践迈向新领域的需要 |
3.5 本章小结 |
4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2 指标选取的依据 |
4.1.3 指标的分析 |
4.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筛选 |
4.2.1 专家调查问卷 |
4.2.2 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
4.2.3 专家的权威性分析 |
4.2.4 专家筛选指标资料的量化处理 |
4.2.5 确定最终指标 |
4.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框架 |
4.3.1 总体框架 |
4.3.2 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框架 |
4.3.3 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框架 |
4.3.4 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框架 |
4.3.5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框架 |
4.4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
4.4.1 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
4.4.2 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
4.4.3 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
4.4.4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
4.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1 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咨询 |
4.5.2 评价指标权重的配置过程 |
4.5.3 评价指标权重的检验 |
4.5.4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最终确定 |
4.5.5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5.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概述 |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5.1.2 指标的分值计算范围 |
5.1.3 评价分数的计算 |
5.1.4 实例选取分析 |
5.2 六所高校的应用背景及调查问卷情况 |
5.2.1 六所高校的应用背景 |
5.2.2 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情况 |
5.3 六所高校评分情况对比 |
5.3.1 六所高校总评分情况对比 |
5.3.2 六所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分数对比 |
5.3.3 六所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分数对比 |
5.3.4 六所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分数对比 |
5.3.5 六所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分数对比 |
5.3.6 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分数综合对比 |
5.4 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 |
5.4.1 六所高校平均分前十五名选项 |
5.4.2 六所高校平均分前十五名中共有选项 |
5.4.3 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分析 |
5.5 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 |
5.5.1 六所高校平均分后十五名选项 |
5.5.2 六所高校平均分后十五名中共有选项 |
5.5.3 六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足分析 |
5.6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
5.6.1 结合评价指标构建立体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 |
5.6.2 高校廉政环境文化的建设对策 |
5.6.3 高校廉政精神文化的建设对策 |
5.6.4 高校廉政行为文化的建设对策 |
5.6.5 高校廉政制度文化的建设对策 |
5.7 指标体系的实证效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5.7.1 指标体系的实证效果 |
5.7.2 指标体系运行要注意的问题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调查情况 |
附录A-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调查咨询表 |
附录A-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一级指标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 |
附录A-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二级指标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 |
附录B 指标权重调查表 |
附录C 指标体系实证调查情况 |
附录C-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表 |
附录C-2 北京市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附录C-3 天津市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附录C-4 上海市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附录C-5 江苏省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附录C-6 浙江省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附录C-7 湖北省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汇总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内涵 |
2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及运行状况 |
2.1 领导体制尚待完善 |
2.1.1 董事会组成人员的代表性不全面, 影响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
2.1.2 院领导人事关系及身份影响独立学院管理与运行效果 |
2.1.3 党组织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职责权限等亟待明确 |
2.1.4 教学督导组织及学术组织基本建立, 但运行效果不理想 |
2.2 人事管理与机构设置不协调 |
2.3 教学管理难度大, 办学特色尚未鲜明 |
2.4 学生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但管理难度大 |
2.5 财务管理尚待完善 |
2.6 制度建设工作滞后, 制度执行不顺畅 |
3 健全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思考 |
3.1 着力解决人的问题, 以满足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设计、建立及运行的需要 |
3.2 着力完善章程, 健全领导体制, 优化治理结构, 理顺内部关系 |
3.3 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制度在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
3.4 以教育管理部门的考评工作为契机,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
3.5 继续探索与创新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
四、广西工学院教职工健康状况体检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研究[D]. 唐黎黎.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2]高校教育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D]. 陈强. 四川农业大学, 2018
- [3]我院教职工体检状况的分析及对策[J]. 王桂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2)
- [4]SD学院基于组织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 郑钊. 郑州大学, 2016(03)
- [5]湖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移动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路庆. 南华大学, 2016(03)
- [6]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教职工体检数据的分析[J]. 刘建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5(04)
- [7]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 于巍红,金美玉,李恒.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7)
- [8]安阳工学院教职工健康体检调查及对策研究[J]. 张妙玲.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02)
- [9]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邹丽梅.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3)
- [10]独立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状况研究[J]. 韦剑锋,韦冬萍,韦鸿鹏.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08)
标签: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校园廉政文化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