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综合旅游环境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等相关理论对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对乡村旅游者的实地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指标的重要性以及质量优劣,通过对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得出:生态环境指标重要性上自然环境指标重要性最高,人文环境次之,社会环境最后;生态环境质量上总体表现较差,其中以自然环境质量表现较好,但还是没有达到良好或优的水平,社会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均较差。利用IPA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方法得出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实际表现的优劣。分析发现福建省的乡村旅游在空气质量、水质量、气候舒适度等自然环境要素上较有优势,是游客认为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他们评价最高的指标;而在旅游基础配套与建设上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福建省在这方面有待提高和加强;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上明显不足,开发不到位、产品较为单一,缺少参与性和体验性文化产品、产品缺乏特色,没有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内涵。乡村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是今后福建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导方向。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一) 乡村旅游概念(二) 乡村旅游供给与需求(三) 乡村旅游市场(四) 乡村旅游发展社区参与(五) 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二、国内研究综述(一) 乡村旅游概念(二) 乡村旅游类型与发展模式(三)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四)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五) 乡村旅游营销(六)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三、小结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意义(一) 理论意义(二) 实践意义第四节 研究方法一、描述统计分析二、方差分析三、IPA分析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一节 相关概念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区二、感知环境与游客感知价值(一) 感知环境(二) 游客感知价值三、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二节 理论基础一、旅游环境学理论(Environmentology of Tourism)(一) 理论简介(二) 指导意义二、环境心理学理论(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一) 理论简介(二) 指导意义三、顾客感知价值理论(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一) 理论简介(二) 指导意义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第一节 问卷设计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选择(一)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二)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确定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调查表的设计第二节 调查对象一、漳州龙佳生态温泉山庄二、厦门同安五峰村德安古堡三、厦门青礁慈济东宫四、福州闽侯棋磐寨第三节 问卷调查一、调查过程二、样本结构三、游客社会经济特征分析第四章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第一节 生态环境指标重要性评价一、生态环境指标重要性描述性统计分析二、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指标重要性评价分析三、小结第二节 生态环境指标质量评价一、生态环境质量描述性统计分析二、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指标质量评价分析三、小结第三节 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第四节 游客社会统计学特征感知差异分析一、性别、客源地和职业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差异分析二、年龄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差异分析三、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差异分析第五章 生态环境质量IPA分析第一节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重要性和绩效得分统计第二节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IPA分析一、第一象限二、第二象限三、第三象限四、第四象限五、小结第六章 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对策第一节 乡村旅游区自然环境质量提升对策一、在战略上重视乡村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二、加快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立法三、建立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责任制四、加强乡村旅游区自身管理五、游客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二节 乡村旅游区社会环境质量提升对策一、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二、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第三节 乡村旅游区人文环境质量提升对策一、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地的原生态特色文化二、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产品品位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一节 结论与存在问题一、调查与分析结论二、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建议一、保持和维护好乡村旅游区的自然环境二、改善和维护乡村旅游区的环境卫生质量三、加强乡村旅游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四、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区的原生态特色文化五、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品位总结与展望一、研究工作总结及特点二、展望参考文献附件1:调查问卷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乡村旅游区论文; 生态环境质量论文; 游客感知论文; 质量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