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宽恕是近几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当自己被冒犯时对冒犯者的宽恕;而当自己作为冒犯者时,冒犯者本人对自己的宽恕方面研究却很少。尤其在我国,这一研究目前处于空白状态。国外临床心理研究表明,自我宽恕比宽恕他人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本研究以云南省几所高校的在校研究生作为被试,以自编的自我宽恕问卷,探讨了情绪调节对自我宽恕的影响机制,并对情绪调节、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我宽恕问卷包括五个因子:冒犯者对冒犯后果严重性的认知、冒犯者对受害者冒犯后果严重性的认知、与受害者和解行为、负罪感和受害者对冒犯者宽恕的认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2)昆明在校研究生的自我宽恕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和宗教信仰的在校研究之间自我宽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婚姻状态、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都没有显著差异。(3)情绪调节对自我宽恕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认知重评对自我宽恕有正向预测作用,表达抑制对它有负向预测作用。(4)自我宽恕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相关显著;虽然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不显著,但心理健康状况与认知重评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表达抑制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方式与自我宽恕对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预测作用,表达抑制则有负向预测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自我宽恕的研究综述
  • 1.1.1 宽恕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1.1.2 自我宽恕的概念分析
  • 1.1.3 自我宽恕的模型结构
  • 1.1.4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
  • 1.1.5 自我宽恕的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 1.1.6 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 1.2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 1.2.1 情绪调节的发展概述
  • 1.2.2 情绪调节的概念
  • 1.2.3 情绪调节的精神分析理论
  • 1.2.4 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观
  • 1.2.5 情绪调节与自我宽恕的关系
  • 1.2.6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1.3 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 1.3.1 心理健康的定义
  • 1.3.2 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1.3.3 中国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1.4 研究构想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假设
  • 1.4.4 研究对象
  • 1.4.5 研究工具
  • 1.4.6 研究流程
  • 第2章 研究生自我宽恕问卷的编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4 研究假设
  • 2.5 问卷编制的过程
  • 2.6 预测问卷的分析与讨论
  • 2.6.1 问卷的效度分析
  • 2.6.2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章 自我宽恕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相关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假设
  • 3.5 验证性因素结果与分析
  • 3.6 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的人口学变量研究结果
  • 3.6.1 在校研究自我宽恕水平基本状况
  • 3.6.2 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 3.6.3 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 3.6.4 宗教信仰对在校研究生影响分析
  • 3.6.5 不同年龄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差异比较
  • 3.6.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校研究生差异比较
  • 3.6.7 不同婚姻状况的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水平差异比较
  • 3.6.8 不同工作经历的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差异比较
  • 3.7 分析与讨论
  • 3.7.1 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水平概况分析
  • 3.7.2 在校研究生自我宽恕在人口学变量影响上的分析
  • 第4章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假设
  • 4.5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4.5.1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 4.5.2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 4.5.3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 4.6. 分析与讨论
  • 4.6.1 昆明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总体状况的分析
  • 4.6.2 昆明在校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 4.6.3 自我宽恕、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5.3 本研究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做心理健康的主人[J]. 中国消防 2010(21)
    • [2].研究生婚恋与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财经政法资讯 2013(03)
    • [3].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珠江教育论坛 2013(02)
    • [4].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矫正[J]. 榆林科技 2011(02)
    • [5].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精神之研究[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6].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教育革新 2017(11)
    • [7].新时期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 教育探究 2008(01)
    • [8].让阳光走进心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9].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对策[J]. 教育革新 2010(04)
    • [1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3(01)
    • [11].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2].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9(02)
    • [13].老人打太极的确有益身心[J]. 丹东海工 2011(00)
    • [14].教师如何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J]. 教育革新 2017(04)
    • [15].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6].给学生一片亮丽的蓝天——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宁夏教育科研 2009(01)
    • [17].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18].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04)
    • [19].融合育心育体 培育健康人才——心理咨询结合体育疗法的实践与思考[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11(02)
    • [20].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1].点点星光 照亮苍穹——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革新 2016(07)
    • [22].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革新 2018(05)
    • [23].高校体育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体育课为例[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4)
    • [24].浅谈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25].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J]. 南方人口 2019(06)
    • [26].在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评价平台建设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51)
    • [2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综述[J]. 智库时代 2019(51)
    • [28].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分析[J]. 知识经济 2019(34)
    • [29].解构与重构:“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探索[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30].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有效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标签:;  ;  ;  ;  

    在校研究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