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试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论文摘要

大学生法律素质不仅是公民法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研究拓展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研究对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剖析法律素质的内涵入手,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法律素质整体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匾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能力欠缺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家庭原因是外因,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内因。在阐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对策:一要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法律素质认识;二要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三要营造立体培养环境,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四要强化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法律能力;五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概述
  • 1.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及特征
  • 1.1.1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内涵
  • 1.1.1.1 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 1.1.1.2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法律意识
  • 1.1.1.3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 1.1.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特征
  • 1.1.2.1 时代性
  • 1.1.2.2 融合性
  • 1.1.2.3 实践性
  • 1.2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意义
  • 1.2.1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 1.2.2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1.2.3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 1.2.4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及缺陷成因分析
  • 2.1 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流及积极的方面
  • 2.1.1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提高,法律观念显著加强
  • 2.1.2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掌握,对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强烈的求知欲
  • 2.1.3 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且用法意识较强
  • 2.2 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
  • 2.2.1 大学生总体上法律知识匮乏
  • 2.2.2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 2.2.3 大学生缺乏法律信仰
  • 2.2.4 大学生维权意识不强,大学生犯罪现象引人关注
  • 2.3 大学生法律素质缺陷成因分析
  • 2.3.1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 2.3.1.1 人治思想的制约
  • 2.3.1.2 法治环节的缺失
  • 2.3.1.3 网络的负面影响
  • 2.3.2 学校教育有失偏颇
  • 2.3.2.1 素质教育理念缺乏
  • 2.3.2.2 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 2.3.2.3 课外实践环节乏力
  • 2.3.3 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 2.3.3.1 家长法律素质不理想
  • 2.3.3.2 家庭教育观念不科学
  • 2.3.3.3 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当
  • 2.3.4 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 2.3.4.1 心理素质较弱
  • 2.3.4.2 自身需要偏斜
  • 2.3.4.3 自我内化不够
  • 第三章 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 3.1 社会及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3.1.1 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 3.1.2 培育校园法治环境
  • 3.2 建设健康网络环境
  • 3.3 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 3.3.1 高校应确立科学培养观念,提高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认识
  • 3.3.2 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 3.3.3 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
  • 3.3.4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 3.4 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 3.4.1 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 3.4.2 建立“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
  • 3.5 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试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