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自制的自动推拿器对颈神经根损伤造模后的大鼠进行定量机械振动、按压腧穴治疗,通过运用神经电生理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对大鼠神经根损伤的修复作用,以探讨其相关的治疗机制,并为临床推拿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右侧颈神经根损伤造模术后一周,手术切口愈合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只,各标记为机械振动、按压组;NGF组;模型组,每组再按照处理时间段的不同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21天组、28天组四个亚组。机械振动、按压组采用机械振动、按压大鼠曲池、合谷、阿是穴,每穴各1分钟每日一次;NGF组采取患侧胸大肌局部注射NGF;模型组正常饲养不予治疗。在治疗的第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对大鼠进行步态分析、双侧前肢的直径测量、离体神经电生理检测、下颌下腺NGF免疫组化及神经光镜观察。结果:颈神经根损伤后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神经干动作电位(MNAP)和下颌下腺NGF表达:机械振动、按压组;NGF组和模型组均渐进性增高。大鼠右前肢差率经历先增高后回落的过程,机械组14天达到高峰,模型组和NGF组均在21天达到高峰。21天、28天MNCV和MNAP均为机械振动、按压组优于NGF组(P<0.05),NGF组优于模型组(P<0.01)。MNAP:7天、14天NGF组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7天、14天、21天机械振动、按压组优于模型组(P<0.05)。MNCV:7天、14天机械振动、按压组优于模型组(P<0.05);下颌下腺NGF的表达:各个亚组均为机械组优于NGF组和模型组(P<0.05),7天模型组优于NGF组,14天、21天和28天NGF组优于模型组;。大鼠右前肢差率的比较:7天,14天三组右前肢差率无显著差异(P>0.05);21天,28天机械振动、按压组优于NGF组;NGF组优于模型组(P<0.05)。肢体行为学比较:21天,28天机械振动、按压组优于NGF组;NGF优于模型组。结论:机械振动、按压腧穴能够有效地防治肌肉萎缩、加快大鼠右上肢功能的恢复;促进大鼠下颌下腺NGF的分泌;促进大鼠损伤颈神经髓鞘和轴突的修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机械振动论文; 按压腧穴论文; 神经根型颈椎病论文; 臂丛神经离体电生理检测论文; 免疫组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