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链霉菌发酵生产磷脂酶及酶解大豆卵磷脂的条件的优化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微生物学
作者: 吴伟
导师: 喻子牛,李维琳
关键词: 变铅青链霉菌,发酵,磷脂酶,大豆卵磷脂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大豆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含磷的脂类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现在国内外市售的卵磷脂主要是以大豆磷脂为主。虽然磷脂作为乳化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皮革、涂料等领域,但普通大豆磷脂亲水性不够理想,使大豆磷脂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解决此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磷脂进行改性,提高磷脂的亲水性。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由于前两种方法存在着一些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已逐渐被淘汰。酶法改性是利用磷脂酶裂解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基团使之转化成为溶血磷脂,与普通磷脂相比,溶血磷脂在乳化、抑菌等方面的性能均有明显改善。磷脂的酶法改性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进行完全,副产物少等特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大量生产PLA2并应用于生产,本实验室李维琳老师从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中克隆出PLA2的基因并将其在异源宿主中进行表达,构建PLA2的高产菌株。本实验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发酵该高产菌株制备磷脂酶,并用磷脂酶对大豆磷脂进行水解,采用静态水浴反应对酶解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优化出链霉菌发酵产酶和酶水解大豆磷脂的最佳条件,为溶血磷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室基础。本论文完成了下述研究工作: 利用重组变铅青链霉菌发酵来制备磷脂酶A2。对一些发酵参数进行了摸索,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黄豆饼粉)浓度2%、培养基起始pH值8.0、接种量5%、装瓶量100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接种后55h左右酶的活力达到0.95IU/ml。 以大豆磷脂为底物,发酵得到的磷脂酶A2为工具酶,采用静态水浴反应的方式,进行了酶改性研究。大豆磷脂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4%,酶浓度为0.10IU/ml,反应温度30℃,起始pH值7.5,Ca2+浓度0.03%,反应时间11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经酸碱滴定法及HPLC检测,大豆磷脂的转化率为86.30%。 测定溶血磷脂乳化能力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的添加量为50mg溶血磷脂/30ml油,乳化2min,乳化能力能达到354ml油/g磷脂。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磷脂简介
2.1.1 磷脂的结构及来源
2.1.2 理化性质
2.1.3 卵磷脂的应用
2.2 磷脂的改性
2.2.1 物理改性
2.2.2 化学改性
2.2.3 酶法改性
2.2.4 大豆磷脂改性方法的比较
2.3 磷脂的分析方法
2.3.1 磷脂酶水解反应过程的监测方法
2.3.2 磷脂的分析检测方法
2.4 溶血磷脂的应用
2.4.1 在食品中加工中的应用
2.4.2 在饲料中的应用
2.4.3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2.4.4 在医药上的应用
2.5 其他方面应用
2.6 溶血磷脂的安全性
3. 本研究的工作背景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高产磷脂酶A_2链霉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培养基
1.1.3 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摇瓶发酵
1.2.2 发酵液活性测定
1.2.3 发酵液生物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浓度对产酶量的影响
2.2 培养基 pH值对产酶量的影响
2.3 接种量对产酶量的影响
2.4 摇瓶装量对产酶量的影响
2.5 小结
3. 讨论
第三章 磷脂酶 A_2水解大豆卵磷脂条件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磷脂酶 A_2的制备
1.2.2 酶水解过程
1.2.3 磷脂酶 A_2酶解浓缩磷脂的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
1.2.4 转化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确定酶反应的最佳条件
2.1.1 底物浓度的选择
2.1.2 酶浓度的影响
2.1.3 Ca~(2+)浓度的影响
2.1.4 温度的影响
2.1.5 时间的影响
2.1.6 pH值的影响
2.2 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磷脂酶 A_2酶反应的最佳条件
2.2.1 正交实验的因素排列及结果
2.2.2 运用 SPSS1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3 转化率的测定
3. 讨论
3.1 底物浓度的影响
3.2 磷脂酶 A_2的来源
3.3 酶反应体系确定
3.4 反应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
3.5 检测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溶血磷脂的乳化性能及抑菌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溶血磷脂的提取
1.2.2 磷脂乳化性能的分析
1.2.3 溶血磷脂的抑菌性能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磷脂乳化力测定方法的优化
2.1.1 L_9(3~3)正交实验的排列方案及试验结果
2.1.2 运用 SPSS12.O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2.2 溶血磷脂与普通磷脂的比较
2.2.1 溶血磷脂和普通磷脂乳化性能的比较
2.2.2 不同pH值下乳化性能的稳定性
2.2.3 不同温度下乳化性能的稳定性
2.3 溶血磷脂的抑菌性实验
3. 讨论
3.1 抑菌实验指示菌的选择
3.2 溶血磷脂的抑菌实验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2-05
参考文献
- [1].磷脂酶D转化大豆磷脂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工艺开发[D]. 姚娜.西北大学2012
- [2].磷脂酶D制备及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工艺研究[D]. 杨治彪.西北大学2008
- [3].磷脂酶产生菌的筛选、酶学性质及应用研究[D]. 朱丹峰.合肥工业大学2018
- [4].磷脂酶A1的固定化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D]. 水龙龙.合肥工业大学2018
- [5].Fusarium oxysporum磷脂酶B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发酵及应用研究[D]. 吉得宁.江南大学2016
- [6].磷脂酶C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D]. 汪艳红.江南大学2014
- [7].磷脂酶C的制备及其脱菜籽油胶体的研究[D]. 刘露.武汉轻工大学2013
- [8].微生物产磷脂酶C的筛选、发酵优化及重组表达[D]. 刘菲菲.江南大学2012
- [9].磷脂酶D的制备及其在磷脂酰丝氨酸合成中的应用[D]. 韩海霞.江南大学2014
- [10].大豆磷脂酶D催化卵磷脂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D]. 谢朝顺.河南工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大豆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D]. 黄萍萍.暨南大学2007
- [2].大豆粉末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D]. 李国宾.华中农业大学2006
- [3].磷脂酶D制备及催化反应的初步研究[D]. 师文静.西北大学2007
- [4].磷脂酶D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D]. 郭浩.西北大学2007
- [5].高含量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研究[D]. 顾霞敏.浙江大学2006
- [6].大豆卵磷脂的提纯及其稳定性研究[D]. 陈卫涛.河北农业大学2006
- [7].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大豆卵磷脂[D]. 张丽.东北大学2006
- [8].固定化磷脂酶A1、酶法改性卵磷脂及溶血磷脂微乳化性能研究[D]. 孙万成.暨南大学2004
- [9].大豆磷脂酶水解技术及磷脂的HLB值测定[D]. 王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
- [10].大豆卵磷脂的分析与精制方法研究[D]. 李艳.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