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

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

论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多种因素和作用环节介导的慢性病理变化过程,其发生发展与多基因异常以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深入研究AS关键基因、AS易感基因等重要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AS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阐明AS的发生机制,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与研究平台。 目前对AS发病机制的研究重点已从单基因、单因素向多基因、多因素方向发展。本实验室首次成功建立了三基因突变(apoE+/LDLR+/Leprdb/db小鼠模型,并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入手,对该小鼠的生物学特征、发生AS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AS发生机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三基因突变时基因与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血脂、血糖及血浆中主要脂蛋白成分含量的变化、脂代谢重要器官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了肝脏中重要差异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且分析了上述变化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现得出以下结果: 1.血浆TC、TG、LDL—C水平的变化:5w龄普通饮食组ALO小鼠的TC水平为21.26+4.38.mM,略高于其他基因型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ALO小鼠的。TC水平为110.51士12.99 mM,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小鼠。7w龄起,两种饮食喂养的ALO小鼠的TC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小鼠。两种饮食喂养的ALO小鼠各年龄段的TG水平都略高于其他基因突变小鼠。ALO小鼠的LDL-C水平与TC的变化相似,且差异显著性更明显。血浆GLU水平的变化:两种饮食喂养的DB、ALO小鼠与WT小鼠相比有明显增加,A、L、AL小鼠与WT小鼠相比无差异。饮食性因素对小鼠GLU水平的影响不明显。血浆HDL-C水平的变化:普通饮食喂养时,DB、ALO小鼠的HDL-C水平与WT小鼠相比有明显增加,A、L、AL小鼠与WT小鼠相比无差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时,A、L、AL、DB、ALO小鼠的HDI-C水平都较WT小鼠有明显升高,ALO小鼠升高得尤为明显。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促进了高脂血症和AS的发生。各年龄时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的ALO小鼠各项血浆生化检测指标均高于普通饮食组。且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的TC、HDL-C、LDL-C水平均在5w龄时达到最高,TG水平保持上升趋势,GLU水平略有升高,但不显著。

论文目录

  • 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
  • 2 蛋白质组学的分类和内容
  • 2.1 结构蛋白质组学
  • 2.2 功能蛋白质组学
  • 2.3 表达蛋白质组学
  • 3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
  • 3.1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的概念
  • 3.2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
  • 4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 4.1 双向电泳技术
  • 4.2 质谱及相关技术
  • 4.3 蛋白质芯片技术
  • 4.4 生物信息学
  • 5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局限性及改进策略
  • 5.1 蛋白质分离技术
  • 5.2 质谱技术
  • 5.3 结合其他技术的综合性分析
  • 6 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6.1 鉴定心血管疾病生物标记分子及药物靶点
  • 6.2 心血管病致病机理研究
  • 6.3 心血管研究的蛋白质数据库
  • 7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三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三基因突变小鼠的建立
  • 1.3 小鼠基因型的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第三章 生化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模型
  • 1.2 试剂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小鼠血脂、血糖和血浆主要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
  • 2.2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小鼠血脂、血糖和血浆主要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 1 材料
  • 1.1 动物模型
  • 1.2 试剂仪器
  • 2 方法
  • 2.1 体重测量
  • 2.2 肝脏冰冻切片
  • 3 结果
  • 3.1 小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情况
  • 3.2 肝脏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
  • 4 讨论
  • 4.1 各基因型小鼠在不同饮食条件下体重变化规律的分析
  • 4.2 肝脏病理形态学研究
  • 第五章 蛋白质组学分析
  • 1 材料
  • 1.1 动物模型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样品制备
  • 2.2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 2.3 双向电泳
  • 2.4 银染
  • 2.5 图像采集与分析
  • 2.6 胶内胰酶消化
  • 2.7 LTQ-ESI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肝脏2-DE图谱匹配率及重复性分析
  • 3.2 小鼠肝脏2-DE图谱中差异蛋白质点的比较
  • 3.3 小鼠肝脏蛋白谱中部分差异蛋白点的LTQ-ESI鉴定
  • 3.4 ALO、AL小鼠与WT小鼠肝脏图谱比较的其余部分差异表达蛋白
  • 4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撰写或发表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独创性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我市召开[J]. 泰州科技 2009(08)
    • [2].桑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蚕业科学 2020(01)
    • [3].宏蛋白质组学在酒曲酶学及蛋白组成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8)
    • [4].羊毛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04)
    • [5].蛋白质组学在子痫前期的研究综述[J]. 贵州医药 2020(08)
    • [6].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J]. 中国牛业科学 2018(06)
    • [7].第十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成功召开[J]. 生命的化学 2019(01)
    • [8].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6)
    • [9].第三军医大学第二届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论坛会讯[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22)
    • [10].蛋白质组学专刊序言[J]. 生命的化学 2017(01)
    • [11].基于质谱的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J]. 生命的化学 2017(01)
    • [12].分泌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物中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3)
    • [13].甜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17(02)
    • [14].关注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02)
    • [15].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绒毛用羊中的应用[J]. 中国畜牧兽医 2015(12)
    • [16].蛋白质组学及其在醋酸菌研究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16(05)
    • [17].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5)
    • [18].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22)
    • [19].浅谈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为例[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4(04)
    • [20].蛋白质组学在皮肤科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12)
    • [21].血栓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10)
    • [22].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恶性肿瘤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8)
    • [23].蛋白组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
    • [24].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科学家 2017(17)
    • [25].乳酸菌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J]. 食品界 2017(09)
    • [26].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逆境中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2)
    • [27].蛋白质组学在鱼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05)
    • [28].蛋白质组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22)
    • [29].《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初探[J]. 高教学刊 2018(06)
    • [30].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肉类鉴别及肉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8(03)

    标签:;  ;  ;  ;  ;  ;  ;  ;  

    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