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

“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平等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平等,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更加关注处境不利人群受教育问题。”教育平等和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以实现教育平等和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受客观经济社会条件限制,而且与人们对教育平等的理解有关。教育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它与现代教育同时诞生,并随现代教育的发展,价值越来越彰显。现代教育及其平等观念产生于西方,其关注人、以人权为核心、法律为保障、公共义务教育制度为依托的观念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已基本成熟。一战后,对教育权的认识从消极权利转变为需要国家来保障的积极权利;教育机会平等由初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转入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二战后,在民主化浪潮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西方教育平等观念取得新进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强调教育过程平等,60年代中期后转至教育过程的产出——教育结果平等,并认为要实现结果平等需要为不利人群提供补偿。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启动了现代化,植根于西方大生产和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教育平等理念传入中国。作为“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教育平等观念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慢慢融入世界。本论文对西方影响下的中国教育平等观念历程进行了研究,力图揭示中国人吸收了西方观念的哪些元素,做出了哪些变革,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在纵向上分为五个阶段:清末民初、五四时期、三四十年代、1949年后、改革开放后;在横向上置于西方影响下,从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元素出发,对每一阶段的观念进行分析,揭示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百年来思想家、学者的著述以及各个时期教育法规、教育制度、统计资料等的诠释解读,得出以下结论: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为教育权利平等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为机会平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讨论过程、结果平等,进入21世纪,过程与结果平等成为共同理念。权利平等尽管在五四时期已为知识精英所识,但它并没有成为其后普及教育、实现机会平等的价值支持,百年来的普及教育主要立足于国家存亡、阶级利益、经济发展等因素。由于未从权利和人的角度思考机会平等,导致一些群体的教育权利实际上未得到保障。90年代中期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需要国家保障的基本人权、教育的目的就是人自身,机会平等的实现需要国家办学、实行全部免费的义务教育。影响中国人教育平等观念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程度;中国自身的国情、文化传统与价值观;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别等。在实现教育机会平等方面,中国人受古代经世致用、民间办初等教育、自由灵活办学传统等的启发,提出普及教育要发动群众,采用非标准化、非规范化甚至非制度化的形式,为民众提供有益于生活的教育。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清末民初: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登陆中国
  • 一、中西教育平等观念溯源
  • (一) 中国古代教育平等思想探析
  • (二) 西方现代教育平等观念的生成
  • 二、传教士与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的传入
  • (一) 普遍设学,平等受教
  • (二) 习益智之学,求国家之富
  • (三) 益浚心灵,成自主之民
  • (四) 生而平等,本无异同
  • 三、维新派的教育平等观念
  • (一) 广设学塾,民皆入学
  • (二) 男女无异,女亦受教
  • (三) 开启民智,意求自强
  • (四) 人人受教,古已有之
  • (五) 大同教育,理想蓝图
  • (六) 教育之义,首在新民
  • 四、革命派的教育平等观念
  • (一) 推翻帝制乃可普及教育
  • (二) 播国民之种与养成健全人格
  • (三) 女子受教始可男女平权
  • (四) “立足点的平等”与“人尽其才”
  • 第三章 五四时期:教育平等观念的最大张扬
  • 一、对西方文化的体认与民主潮流的推祟
  • (一) 对西方“个人本位”的认识
  • (二) 一战后世界的“德谟克拉西”潮流
  • (三)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与中国
  • 二、平民教育平等观的出现
  • (一) 平民与贵族禀赋相同人格平等
  • (二) 平民的生活需要知识
  • (三) 教育权是平民的基本权利
  • (四) 平民的民主意识需要教育启迪
  • 三、男女教育平等观念的深化与成熟
  • (一) 妇女解放始于教育
  • (二) 女子是“人”应受“人”的教育
  • (三) 大学开女禁与中学男女同校
  • 四、以儿童为本教育平等观的萌芽
  • (一) 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 (二) 以儿童个性达到至极为宗旨
  • (三) 师生平等与学生自治
  • (四) 立于儿童地位以定教育方法
  •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重点讨论教育机会平等
  • 一、教育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平等
  • (一) 教育权的确认与面向全民
  • (二) 教育民众化是现代教育的主潮流
  • (三) 中国民族自救需要大众化的教育
  • 二、对贫者、农民和成人教育机会的关注
  • (一) 对贫者教育机会的关注
  • (二) 对农民教育机会的关注
  • (三) 对成人教育机会的关注
  • 三、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措施
  • (一) 实行免费和补助教育
  • (二) 提供适合民众生活的教育
  • (三) 以经济灵活的方式普及教育
  • 四、对教育机会平等的省思
  • (一) 二战后世界与中国的教育民主化浪潮
  • (二) 教育机会平等的推进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 (三) 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与民众教育观念的转变
  • 第五章 1949年后:工农优先的中国式教育平等观
  • 一、以工农为教育主体
  • (一) 教育权是工农的基本权利
  • (二) 工农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 (三) 工农教育现状的触动
  • 二、促进工农平等受教育的措施
  • (一) 建立有利工农受教育的学制
  • (二) 提高工农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
  • (三) “两条腿走路”与“两种教育制度”
  • 三、工农平等受教育的限制因素
  • (一) 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
  • (二) 经济与文化条件的制约
  • (三) 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 四、工农平等受教育的阶级偏向和文化平均主义色彩
  • (一) 阶级偏向
  • (二) 文化平均主义色彩
  •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共享世界教育平等观念
  • 一、西方教育平等观念再次大规模传入
  • (一) 传入途径
  • (二) 传入的主要理念
  • 二、教育平等意识的觉醒与认识的深化
  • (一) 平等受教育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 (二) 平等受教育是人自身的必需
  • (三) 促进教育平等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 三、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共识
  • (一) 加大政府投入,实行国家办学
  • (二) 实行免费教育,扫除入学障碍
  • (三) 强调法律责任,从家庭转向国家
  • 四、走向教育过程与结果平等
  • (一) 90年代:过程和结果平等能否实行的争论
  • (二) 新世纪:过程与结果平等成为共同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律上的平等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J]. 民主与科学 2008(02)
    • [2].起点平等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J]. 当代社科视野 2010(09)
    • [3].郑跃文:建立更加公平的制度[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2(Z2)
    • [4].基于权利—机会—结果平等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04)
    • [5].论出发点平等的意义和实现途径[J]. 管理观察 2008(11)
    • [6].对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7(34)
    • [7].平等权实现的条件分析[J]. 现代妇女(下旬) 2015(01)
    • [8].简论中国语境下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9].财富的公正分配[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08)
    • [10].功利主义是一种“平等主义”的学说吗?[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1].什么是真正的公平[J]. 新商务周刊 2014(14)
    • [12].平等主义的图谱[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3)
    • [13].论现阶段结果平等的含义和基本原则[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5)
    • [14].从结果平等过渡到机会平等——吉登斯的新平等主义[J]. 经济导刊 2008(01)
    • [15].平等、公平、公正辨析及与效率的关系[J]. 知识经济 2012(12)
    • [16].教育多样化对教育平等实现的反例——来自英国的个案[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08)
    •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的转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1)
    • [18].西方教育平等观念的历史演进[J]. 大学教育科学 2009(02)
    • [19].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平等与政府——孙中山的哲学追问与反思[J]. 理论视野 2011(10)
    • [20].民族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初探[J]. 百色学院学报 2008(02)
    • [21].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 体育世界(下旬刊) 2013(04)
    • [22].“三个平等”与中国女童生存发展[J]. 中国妇运 2014(07)
    • [23].试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平等原则[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 [24].论平等的困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0)
    • [25].平等真义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2)
    • [26].从机会均等到结果平等:中国收入分配现状与出路[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6)
    • [27].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国经验[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02)
    • [28].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平等[J]. 现代农业 2008(11)
    • [29].平等:一种观念的晚近史[J]. 反歧视评论 2017(00)
    • [30].男女平等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