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偷税犯罪问题的研究

限制偷税犯罪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有关偷税犯罪的研究,我国学术理论界大多是就刑法条文中关于偷税罪的适用方面进行解释和辨析,本文则从对偷税罪的界定入手,在分清罪与非罪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偷税行为进行了经济分析,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指出现行偷税罪立法的缺陷及提出改进建议,呼吁必须利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培养纳税主体自觉纳税的意识,有效遏制偷税现象的发生。 本文由七部分组成: 前言:简述加大打击偷税犯罪力度的必要性,指出偷税犯罪立法改进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偷税犯罪。 第一章:偷税罪的界定。分析了一般偷税行为与偷税犯罪、偷税与避税、节税的区别与联系,对偷税犯罪的内涵进行了考察,把握了罪与非罪,明晰了偷税罪的概念。 第二章:偷税的经济分析。将偷税行为视为其他经济行为一样,是纳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纳税人会随着惩罚力度大小的变化,在偷税受益和受罚成本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作出偷税或依法纳税的最终决策。 第三章:关于我国偷税犯罪的实证分析。若对偷税犯罪予以强硬的法律约束,不仅可以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还可以使合法行为得到鼓励和发展,所以首先对我国关于偷税犯罪的刑事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运用实际案例阐述了我国关于偷税犯罪法律的适用效果。 第四章:限制偷税罪罪状设定中的问题与对策。阐述了偷税犯罪立法中偷税罪罪状的内涵及解释,并针对其缺陷与不足提出了重新构建偷税罪罪状的设想。 第五章:限制偷税罪设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了偷税犯罪立法中另一个主要方面——设定标准的内涵及解释,并针对其缺陷与不足提出了重新构建偷税罪设定标准的设想。 结论:偷税犯罪的成因和其他所有的犯罪现象一样,其产生的原因是多层

论文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偷税罪的界定
  • 1.1 偷税罪与偷税行为
  • 1.1.1 偷税行为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素
  • 1.1.2 偷税罪的确定以偷税行为为基础
  • 1.1.3 偷税行为与偷税罪的处罚手段、法律救济方法不同
  • 1.2 偷税与避税、节税
  • 1.2.1 偷税、避税和节税的概念及其特征
  • 1.2.2 偷税与避税、节税的比较
  • 第二章 偷税的经济分析
  • 2.1 纳税人偷税条件的分析
  • 2.2 最佳偷税额的分析
  • 第三章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问题的实证分析
  • 3.1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立法的现状
  • 3.2 我国关于偷税犯罪的法律适用效果
  • 第四章 限制偷税罪罪状设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 4.1 现行偷税罪罪状及其内涵的一般解释
  • 4.2 现行偷税罪罪状的缺陷和不足
  • 4.3 重新构建偷税罪罪状的设想
  • 第五章 限制偷税罪设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5.1 现行偷税罪的设定标准及其一般性解释
  • 5.1.1 在偷税的数额和比例上构成的犯罪
  • 5.1.2 在偷税次数上构成的犯罪
  • 5.1.3 应纳税额的一般解释
  • 5.2 现行偷税罪设定标准的缺陷与不足
  • 5.2.1 双重标准的立法意图具有不合理性
  • 5.2.2 偷税次数标准难以把握
  • 5.3 偷税罪标准重新设定的设想
  • 5.3.1 偷税罪标准设定应遵循的原则
  • 5.3.2 偷税罪标准的重新设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偷税罪的法律修正——以《刑法修正案(七)》为出发点[J]. 理论界 2010(03)
    • [2].偷税罪修正后的司法适用[J]. 中国检察官 2009(06)
    • [3].偷税罪重大修改的背景及解读[J]. 中国税务 2009(04)
    • [4].偷税罪立法完善之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 [5].论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的修改——以数学为进路对“数额+比例”模式的分析[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6].论偷税罪的立法缺陷及补正[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8(04)
    • [7].论偷税罪罪与非罪之区分[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8].由“偷税罪”的修改引发的思考[J]. 法治论坛 2010(01)
    • [9].偷税罪修订之法律解读及实际操作问题[J]. 税收征纳 2009(10)
    • [10].偷税罪修改对税收立法与执法的影响[J].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9(05)
    • [11].论偷税行为认定的修改——基于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的修改[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7)
    • [12].偷税罪修改后对税收行政执法的影响与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 2011(06)
    • [13].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偷税罪[J]. 招商周刊 2008(11)
    • [14].浅析《刑法》第201条款偷税罪的修订[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9)
    • [15].纳税人涉嫌构成偷税罪不应再处罚[J]. 税收征纳 2009(05)
    • [16].浅析《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的修改及其影响[J]. 辽宁经济 2010(11)
    • [17].“偷税罪”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条[J]. 涉外税务 2009(05)
    • [18].试论逃税的罪与罚[J]. 新会计 2010(01)
    • [19].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偷税罪的刑法修改[J]. 中国刑事警察 2009(05)
    • [20].无证经营者是偷税罪犯罪主体[J]. 农家致富 2010(21)
    • [21].刑事政策视野下的逃税罪[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12)
    • [22].对偷税罪若干认定问题的探讨[J]. 海峡科学 2008(02)
    • [23].论偷税行为的认定与修改[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6)
    • [24].试论偷税罪“数额加比例”的成罪标准——源自税收征管实践的思考[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5].当月新税法速递[J]. 首席财务官 2008(10)
    • [26].论偷税行为的修改[J]. 大众商务 2010(14)
    • [27].从偷税罪到逃税罪的立法演变分析[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06)
    • [28].《刑法》第201条修改内容及对纳税人和税务执法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12(06)
    • [29].爱心回报 良性回归[J]. 人权 2009(05)
    • [30].质疑偷税罪双重定罪标准取消论[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标签:;  ;  ;  

    限制偷税犯罪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