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抢夺罪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多发的侵犯财产性犯罪,其发案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刑法中对抢夺罪的规定过于简单,而理论界对抢夺罪的研究、探讨的专文相对较少,且对抢夺罪的犯罪构成的一些方面以及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认识存有争议,导致司法实践中一些疑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影响司法机关对相关犯罪行为进行正确的定罪量刑,损害了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也不利于切实保护被害人合法的财产权益。本文从一个近期发生的真实的案例出发,简述实务界对该案存在的分歧意见,结合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理论以及判断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对王某抢夺他人存折后索取密码取款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希望通过对该案的分析,科学认识抢夺罪的构成特征以及判断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案由。即王某抢夺他人存折后索取密码取款案。第二部分:案情介绍。本部分简述了被告人王某抢夺被害人吕某背包,之后又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存折密码并取款的整个过程。第三部分:案件焦点。本部分指出本案的焦点是王某抢夺他人存折后索取密码取款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所构成犯罪的犯罪形态。第四部分:争议观点及分歧意见。本部分简要叙述了对本案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定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索取密码取款的行为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抢夺他人存折后索要密码取款行为构成抢夺罪(未遂)和敲诈勒索罪。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抢夺罪(既遂)第五部分:法理分析。这部分是本文重点。笔者首先重点分析抢夺罪的构成特征,以及抢夺罪与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的区别。其次分析抢夺罪的犯罪形态,重点在分析判断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指出本案的犯罪形态不是未遂,而应认定为既遂。最后分析本案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抢夺罪(未遂),而应成立抢夺罪(既遂)。文章指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王某基于非法占有受害人吕某财物的目的,趁受害人吕某没有防备,公然实施的抢夺其背包的行为;第二个阶段是王某通过伪装为捡包人索取吕某存折密码的欺骗手段,骗取密码并取得存折内的存款1300元的行为。对于这两个阶段,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而应将这两个阶段视为一个整体,因为第二阶段王某骗取密码并取得存折内存款的行为是第一个阶段其抢夺行为的延续,是在非法占有吕某财物的目的支配下,为使抢夺行为完全实现原本的目的而采取的后续行为。这两个阶段的行为,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没有之前的抢夺行为,那么其后面的欺骗行为以及存款取得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基于非法占有被害人吕某财物的目的,乘人不备,公然抢夺吕某背包,之后取得存折内的存款1300元,数额较大,符合抢夺罪的犯罪构成,综合本案被告人的整个犯罪过程和案情因果关系的逻辑结构,对被告人王某应认定构成抢夺罪(既遂)。第六部分:结论。本部分对科学认识抢夺罪的构成特征以及正确判断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进行了总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敲诈勒索罪”的理论反思与改进——以中德刑法比较为视角[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6)
- [2].敲诈勒索罪次要法益之辨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正本清源:职业打假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J]. 宜春学院学报 2020(07)
- [4].敲诈勒索罪中“被害人处分必要说”之辨析[J]. 政治与法律 2019(03)
- [5].探析消费中的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定[J]. 法制博览 2019(15)
- [6].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基于被害人的处分自由[J]. 中国法学 2017(06)
- [7].从典型案例看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J]. 犯罪研究 2018(01)
- [8].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分标准[J]. 新西部 2018(17)
- [9].真正的“打假人”路在何方? “食品安全卫士”董金狮犯敲诈勒索罪一审被判14年[J]. 上海企业 2016(09)
- [10].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之边界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22)
- [11].从罪质到行为:敲诈勒索罪行为方式的再解释[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2].维权索赔被判敲诈的背后[J]. 江淮法治 2017(08)
- [13].敲诈勒索罪 正在遭变异[J]. 法律与生活 2014(03)
- [14].逼迫他人出具欠条的行为构成何罪?[J]. 农村科学实验 2012(07)
- [15].消费索赔与敲诈勒索不相干[J]. 消费者报道 2014(06)
- [16].敲诈勒索罪中累犯情节适用实证研究[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4)
- [17].事出有因能否阻却敲诈勒索罪的成立[J]. 中国检察官 2016(24)
- [18].刘某等敲诈勒索罪案 欺骗与胁迫并存的索财行为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6(18)
- [19].对敲诈勒索罪若干问题的思考[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0].浅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敲诈勒索罪新立案标准的指导[J]. 法制与社会 2014(24)
- [21].以自残等方式相威胁能否构成敲诈勒索罪[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11)
- [22].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之界分——兼对“两个当场”观点的质疑[J]. 中国检察官 2011(09)
- [23].敲诈勒索罪若干实务疑难问题研究[J]. 中国检察官 2011(14)
- [24].论敲诈勒索罪的立法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条[J]. 学术交流 2011(10)
- [25].敲诈勒索罪犯罪手段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6].敲诈勒索罪与非罪研究[J]. 群文天地 2011(20)
- [27].敲诈勒索罪若干疑难问题解析[J]. 法制与社会 2010(28)
- [28].敲诈勒索罪的手段研究——兼论与抢劫罪的区分[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29].敲诈勒索罪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09(30)
- [30].敲诈勒索罪行为对象研究[J]. 天中学刊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