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理解而教是当代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而且意味着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的转型。目前教学的现状: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达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或者停留在初级理解的层面,知识难以灵活运用。实践已表明以知识授受为主的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知识意义的理解性教学,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论文根据语文理解性教学的特征、维度与目标,从促进学生理解、鼓励学生表现理解与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三个层级递进关系阐述了理解性教学的特点,并以案例贯串其中。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探究多领域视角下的理解观,主要包括:解释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理解性教学国内外综述及语文理解性教学国内现状。2、阐述了高中语文理解性教学的特征,即整体性、表现性、少教多学。提出了从前理解到视域融合是语文理解性教学的本质。3、构建高中语文理解性教学理解维度,同时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理解性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理解性的目标重构文本。4、寻找学生前理解与理解的障碍,确定学习起点,再结合文本确定课堂核心问题,以问题引导教学,通过循环创读,消除误解走向确解。同时在信息技术帮助下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5、营造宽容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表现理解的机会,搭建表现的平台;学会倾听,积极期待能推动学生表现的欲望;提供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对特定内容的理解。并通过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以及测验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