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教师知识的研究。教师专业知识研究中,教师常被看作知识的获得者,研究关注于教师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教师群体间知识共享的方式手段,把教师作为知识发出者的研究却鲜少。本研究依托现有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发出者,试图研究他们把个体知识扩散给群体其他教师的路径,指导教师通过多元途径扩散优质资源,实现教师群体知识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为教师知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知识扩散这一概念的引入是教师知识研究的一大突破。通过对教师专业知识、知识势能、知识扩散的概念鉴定,对教师群体专业知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基本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找到研究的切入点,详细阐述教师群体动力学理论和知识传播理论及这些理论对本研究产生的重要启示,为后期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主要分三个阶段对教师群体专业知识扩散路径进行研究,分别以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群体问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出与接受行为进行研究。传统的教师知识扩散路径主要包括学校开展的教研共同体、科研沙龙、教师间听课评课活动以及教师日常有意或无意交流,这些都是传统方式下的教师知识扩散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大规模运用,这些都对教师群体间知识扩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在金师附小教育集团调研发现,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教师群体之后教师知识扩散出现了更多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博客扩散教师基础知识,通过上传教学视频、参与协作备课等手段帮助他们扩散实践知识,这些都是对传统教师知识扩散手段的有效补充,在手段途径多样化的同时,也扩大了接受者范围,有效缩短知识扩散时间,节约成本,实现更广辐射的知识传播。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结合当前传统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知识扩散路径,总结归纳出教师群体专业知识扩散路径模型,对日后教师专业知识扩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对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的典型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了解到不同知识势能对知识扩散的主动性及途径的使用都有显著差异,从而得知知识扩散与知识势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教师群体中知识往往从知识势能相对较高的教师流向知识势能较低的教师,对群体间优秀教师我们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积极主动、方法多元化并随时随地把个体知识与优质资源扩散给其他需要的教师。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知识扩散,学校应当构建良好的知识扩散环境,促进教师提高知识扩散意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专业知识扩散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补充传统知识扩散方式的不足,实现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局部信息相似性的学科引证知识扩散动态链路预测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02)
- [2].区域创新中的知识扩散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9)
- [3].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政策知识库的构建及应用[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16(02)
- [4].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 产业经济评论 2011(03)
- [5].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知识扩散——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 财经研究 2020(04)
- [6].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知识扩散路径与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6)
- [7].知识扩散路径上节点的分类和聚类分析——以知识分享平台“知乎”数据为例[J]. 情报科学 2018(05)
- [8].基于知识扩散动力视角的科技博客增值机制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05)
- [9].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知识扩散的影响探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 商业时代 2013(08)
- [10].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研究评述[J]. 情报资料工作 2013(04)
- [11].加权社会网络隐性知识扩散策略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07)
- [12].知识扩散路径、吸收能力与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基于浙江省3个传统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 2009(05)
- [13].基于个体行为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08)
- [14].协同创新能力与知识扩散的交互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企业网络关系嵌入的视角[J].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5)
- [15].非正式网络环境下研发团队隐性知识扩散伙伴选择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13)
- [16].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互动关系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11)
- [17].组织网络隐性知识扩散及学习策略分析[J]. 管理科学 2009(06)
- [18].基于结构参数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05)
- [19].研发团队知识主体间隐性知识扩散影响机理:关系强度的作用[J]. 软科学 2011(11)
- [20].知识的效能和互补性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基于协调博弈的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7)
- [21].地理距离、法律制度临近与国际知识扩散模式[J]. 科学学研究 2015(07)
- [22].基于知识域变动模型的信息系统集成知识扩散路径时间序列优化[J]. 中国管理科学 2008(01)
- [23].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空间关联:知识扩散的作用与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1)
- [24].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3(06)
- [25].全球生产网络下知识扩散与本地产业集群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1)
- [26].知识扩散路径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考虑知识吸收能力与主动遗忘能力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03)
- [27].基于微分动力学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模型及影响机制研究[J]. 情报学报 2015(11)
- [28].基于多Agent系统的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建模与仿真[J]. 情报学报 2019(05)
- [29].高新科技企业实施轮岗制的组织知识扩散模型研究[J]. 软科学 2012(10)
- [30].知识扩散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