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

论文摘要

国有银行作为一种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曾广泛存在。国有银行不仅存在于转轨经济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也在特定时期存在相当比重的国有银行。一般来说,国有银行的存在大多与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联系。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开始了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国有银行改革是其重要部分。各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大多采用了基于主流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所设计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模式,不过,改革结果却喜忧参半,欧洲大陆的国有银行改革较为成功,而转轨经济国家的国有银行改革并不顺利,多数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同样的方式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现实的复杂性既令我们深思,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中国1978年以来的渐进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保持了价格稳定和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在主流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框架内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释。事实上,作为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制度,中国的国有银行自始至终都在经济市场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历史作用和演进逻辑需要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有银行的改革已经成为事关中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2003年推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相比以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银行改革问题已告一段落,相反,留给我们的课题和挑战依然很多。如何更好地推进国有银行改革,依然是学术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既有研究成果,对国外国有银行制度和国有银行改革以及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历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制度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将国有银行改革问题置于整个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逻辑进程区间内,重点关注国有银行在中国经济市场化中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问题,对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国有银行改革的渐进视角和当前的现实选择两个路径,以期为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提供不同视角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国有银行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指出既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个领域,缺乏一个基于中国实际的整体分析框架和一个统一的主线,将各个局部的研究统一到一个完整的逻辑中,寻求国有银行制度基础和外部条件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就目前而言,对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仍处于逐步深化的阶段,仍然缺乏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有银行制度环境和与渐进改革阶段相适应,又具有国有银行演进的渐进和长期视角,构建于统一的主流经济学平台上的解释框架。随后,本文对国外国有银行制度和国有银行改革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研究国有银行改革提供一个国际视角。本文发现,国有银行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各国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有银行改革的情况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而制度存在的环境和条件、制度相关性、改革次序和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在对研究成果综述和对国外国有银行改革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国有银行的存在、发展和改革是与相应的需求和国家的制度选择相适应的。在中国的经济转轨中,如何动员和支配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保持社会公平,是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政能力迅速下降,而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金融剩余。由于国家在改革期间一直保持有强有力的控制能力,国家加强了对金融业(主要是国有银行)的控制,促使其承担政策性负担,行使财政职能,国家汲取金融能力的上升替代了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下降,国有银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体现为:在动员资源过程中,金融业替代税收功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替代财政功能。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国家、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结成了准内部组织关系,使国家能够有效的通过控制国有银行实现对国有企业信贷和资源配置的控制,节约了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这种内化了的成本必然会集中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成本体现为巨额不良资产。既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渐进转轨中内化了的成本的集中体现,那么国有银行的问题也必然主要与此相关。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银行承担了为国有企业提供补贴等政策性负担,而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经营绩效的恶化导致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大部分转化为了不良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家没有合适的方法区分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和商业性不良资产,国有银行也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用政策性不良资产掩盖商业性不良资产,因此,国家只有对国有银行全部的不良资产承担责任,导致了国有银行的软预算约束问题。进一步地,通过对产权与银行绩效的分析发现,国有产权并不天然低效率,产权结构与银行绩效并不直接相关。因此,国有银行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产权结构,而在于国有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产权改革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国有银行改革应该首先着眼于政策性负担问题。但是,现实中国有银行改革采取了单方面的市场化改革方式。尽管股份制改革后国有银行的状况大为好转,但由于政策性负担没有根本消除,国有银行的金融行为并没有根本转变,市场化改革方式存在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控制成本上升和金融开放的压力下,国家一方面希望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国有银行的效率,降低自身的控制成本,改变国有银行的状况,另一方面继续对国有银行实施控制,使其承担政策性负担,以实现政策性和战略性意图。长远来看,国有银行市场化的方向是合乎中国经济转轨和经济市场化逻辑的,最终,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银行也会且也必须走向市场化,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是一项具有层次性和次序性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目前的状况下,首先关注和解决的应该是政策性负担问题,否则,政策性和市场化的矛盾将始终无法解决。换句话说,如果希望国有银行提高效率,则必须杜绝政策性义务;如果希望其承担政策性义务,则不能指望其高效率经营。近年来,由于国家财政能力大幅增强,国家通过国有银行替代财政的政策性需求已经大为降低,但由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局限以及市场制度不够完善,经济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政策性金融需求,国有银行现实中还承担着维护货币稳定、信贷转移支付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两个路径:在渐进视角下,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是边际的,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相关制度和外部环境的完善等,在消除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负担后,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的市场化改革,最终转变为真正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股份制银行,不过这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在当前现实条件下,由于国家面对内外的压力,要迅速扭转国有银行的状况,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对四家国有银行进行分类改革,对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首先消除其政策性负担,然后实行股份制改造;农业银行则承担全部政策性业务和今后可能出现的新政策性安排,待时机成熟后,将其政策性业务剥离给政策性银行,再实行股份制改造。尽管当前的股份制改革不完全符合以上的逻辑,但仍可视为一种过渡选择,不过长久来看,下一轮的改革将不可避免,遵循本文的逻辑应该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
  • 1.4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理论发展与研究综述
  • 2.1 理论发展
  • 2.1.1 从新古典主义到新制度经济学
  • 2.1.2 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中介理论
  • 2.1.3 存在的问题
  • 2.2 国有银行改革研究综述
  • 2.2.1 产权改革观
  • 2.2.2 市场结构观
  • 2.2.3 公司治理改革观
  • 2.2.4 引进外资观
  • 2.2.5 增量改革(边际改革)观
  • 2.2.6 其他观点
  • 2.2.7 国外研究综述
  • 2.2.8 国有银行改革研究简评
  • 第3章 国有银行制度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国际视角
  • 3.1 国外国有银行制度
  • 3.1.1 银行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 3.1.2 国有银行制度
  • 3.1.3 国外国有银行的历史与现状
  • 3.2 国外国有银行改革:模式与案例
  • 3.2.1 国有银行改革模式
  • 3.2.2 欧元区的国有银行改革
  • 3.2.3 拉美地区的国有银行改革
  • 3.2.4 韩国的国有银行改革
  • 3.2.5 俄罗斯的国有银行改革
  • 3.3 简要总结:经验与教训
  • 3.3.1 关于国有银行制度的存在及有效性
  • 3.3.2 关于改革的次序问题
  • 3.3.3 关于政府的作用
  • 第4章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历程
  • 4.1 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 年)
  • 4.2 国家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 年)
  • 4.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2003 年至今)
  • 4.3.1 财务重组
  • 4.3.2 建立公司治理架构
  • 4.3.3 引进战略投资者
  • 4.3.4 资本市场上市
  • 第5章 渐进转轨中的金融支持与国有银行制度
  • 5.1 关于“弱财政”与“强金融”
  • 5.1.1 渐进转轨中的财政能力
  • 5.1.2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剩余
  • 5.2 金融控制与国有银行制度
  • 5.2.1 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持
  • 5.2.2 渐进转轨中的国家能力
  • 5.2.3 国有银行制度:渐进转轨中金融功能的财政化
  • 第6章 产权、政策性负担与国有银行绩效
  • 6.1 国有银行的表现:基于通常的标准
  • 6.1.1 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 6.1.2 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
  • 6.1.3 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
  • 6.2 国有产权与国有银行绩效
  • 6.2.1 关于国有产权与国有银行绩效的理论分析
  • 6.2.2 关于银行产权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
  • 6.2.3 简要总结
  • 6.3 政策性负担与软预算约束
  • 6.3.1 软预算约束:理论及一般性说明
  • 6.3.2 国有银行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 6.3.3 政策性负担:软预算约束的根源
  • 第7章 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逻辑与困境
  • 7.1 关于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描述
  • 7.1.1 市场经济制度
  • 7.1.2 市场化改革
  • 7.2 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 7.2.1 控制偏好与效率偏好
  • 7.2.2 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
  • 7.3 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 7.3.1 关于制度环境与外部条件
  • 7.3.2 股份制改革的“形似”与“神似”
  • 7.3.3 “国家控股”与“国家控制”
  • 7.4 政策性与市场化:一个小结
  • 第8章 国有银行改革的逻辑与制度选择
  • 8.1 政策性金融需求与国有银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
  • 8.1.1 政策性金融需求:国有银行存在的理由
  • 8.1.2 国有银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提供金融公共品
  • 8.2 国有银行改革:渐进视角与现实选择
  • 8.2.1 国有银行改革的渐进视角
  • 8.2.2 政策性与商业性分离:现实选择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J]. 中国外汇 2019(23)
    • [2].主办银行制度国内外实践及启示[J]. 辽宁经济 2020(02)
    • [3].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J]. 中国金融 2020(08)
    • [4].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现代性”如何体现[J]. 人民论坛 2020(28)
    • [5].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央银行制度的国际比较[J]. 商场现代化 2018(23)
    • [6].创新主办银行制度 重塑优化银企关系[J].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7)
    • [7].经济新常态下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的若干思考[J]. 时代金融 2016(32)
    • [8].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J]. 中国外汇 2019(22)
    • [9].银企关系重构与信贷市场有效竞争——基于日照市新型主办银行制度的实证研究[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9)
    • [10].德国的管家银行制度及其意蕴[J]. 银行家 2019(01)
    • [11].国有银行制度的确立、演进及绩效评价[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2].诚信银行制度在大学精神培育中支撑作用探索[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3].村镇银行主发起银行制度存废之辩[J]. 经济法论丛 2014(01)
    • [14].浅谈日本主银行制度[J]. 时代金融 2012(21)
    • [15].中国建立水银行制度的理论初探[J]. 中国水利 2011(22)
    • [16].日本主银行制度的盛衰演变: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17].建国60年以来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04)
    • [18].我国主银行制度现状、问题点及发展趋势[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8)
    • [19].近代银行制度的形塑与政商关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0].金融分权、银行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199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6(05)
    • [21].日本主银行制度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6)
    • [22].近代中国地方银行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2)
    • [23].《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出版[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3(03)
    • [24].我国村镇银行制度研究的争议和展望[J]. 生产力研究 2020(10)
    • [25].经济转轨、制度变迁与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J]. 海南金融 2013(10)
    • [26].企业创新的金融驱动:基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案例分析[J]. 时代金融 2018(17)
    • [27].水权交易模式的法学探析——以水银行制度构建为视角[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浙江建立区域水银行制度的必要性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07)
    • [29].浙东引水工程水银行制度研究[J]. 水利经济 2008(05)
    • [30].主办银行制的渊源与我国的实践[J]. 商场现代化 2008(18)

    标签:;  ;  ;  ;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