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关于政府和市场——“一只看得见的手”和“一只看不见的手”孰轻孰重的争论,西方自重商主义开始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也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地实践了几个世纪。所以,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对于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问题。体制转轨是指从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我国,特指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为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属于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基本没有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的作用范围逐步上升和壮大,而政府的强制性控制范围逐步下降,这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再结合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就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这一重大课题,国内外理论界都进行了长期、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继续关注。首先,本文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虽然国内外学者曾经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但从和谐社会系统论的角度研究还是首次;另外,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一些材料,许多学者都侧重从经济或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缺乏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上去充分揭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在逻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政治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对当前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相对细致入微的研究。论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和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的双重存在决定了当前我国最理想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那就是政府主导的强力政府与高效市场的有机结合的模式。其中,政府主导是基础,强力政府和高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是目的,并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建构这种模式的制约因素和有效途径。这一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紧扣转轨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具体分析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所特有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从而为建构和谐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现实依据;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正确制定应对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基础。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界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阐释
  •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化的历史脉络
  •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及经济自由主义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
  • 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范式
  • 三、20世纪70年代混合经济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模式
  •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作用的二重性及其有机结合
  •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二、“政府失灵”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不可或缺性
  • 第三节 政府制度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模式类型
  • 一、市场主导型的欧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 二、政府主导型的东亚模式:以日本为代表
  • 第二章 当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一节 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一、市场交易主体不独立、不完整
  • 二、市场价格参数扭曲,市场信号失真
  • 三、市场制度不健全,市场运行紊乱
  • 四、市场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严重
  • 五、贫富分化加剧
  • 第二节 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失灵”的突出表现
  • 一、政府机构反复膨胀、效率低下
  • 二、行政审批范围过大
  • 三、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
  • 四、地方与部门利益的独立化
  • 五、政府在培育市场方面存在缺陷
  • 第三章 构建和谐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约因素
  • 第一节 体制转轨时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的欠缺
  • 一、“经济人”理念的缺失
  • 二、对政府的过度依赖思想
  • 三、“市场经济崇拜症”的影响
  • 第二节 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不良
  • 一、社会中介组织的内涵和特点
  • 二、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 三、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
  • 第三节 转轨时期政府“经济人”现象的凸显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
  •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也存在“经济人”现象
  • 三、转轨期政府“经济人”现象的表现
  • 第四章 政府与市场和谐关系的构建(上):宏观模式的选择
  • 第一节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 一、理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二、现实条件: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
  • 第二节 根本目标:强力政府与高效市场的有机耦合
  • 一、强力政府内涵的宏观把握
  • 二、有机耦合的前提:两者首先保留合理的界限
  • 三、有机耦合的基础:两者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 第五章 政府与市场和谐关系的构建(下):具体层面的操作
  • 第一节 根本:健全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一、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和竞争秩序
  • 二、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健全市场主体
  • 三、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速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
  • 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关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 二、将市场化引入政府管理机制
  • 第三节 基础:构建适应转轨期所需要的非正式制度
  • 一、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消除一切不合理观念
  • 二、塑造“经济人”理念
  • 三、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精神
  • 第四节 途径: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一、确定统一的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规划
  • 二、在政策及财政上大力支持
  • 三、理顺管理体制
  • 四、建立统一的执业资格审批制度和中介市场监管制度
  • 五、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五节 保障:加强政治制度和法治建设
  • 一、完善行政公开制度
  • 二、健全行政监督制度
  • 三、努力加强廉政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