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95%CI=70.15%~96.35%),对照组为67.74%(95%cI=51.28%~84.2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044,P=0.01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参数(P<0.01);缩短眩晕消失时间(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其收益OR=0.31(95%cI=0.09~1.13),NNT=5(9%CI=2.49~73.66,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丹参多酚;尼莫地平;中西医结合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由于椎一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微栓子栓塞或动脉血管痉挛后出现脑干、小脑缺血所致眩晕为首发、最常见、最重要症状的缺血性脑病之一。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上除常规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降糖等对症治疗外,主要应用扩张脑血管药物,但临床疗效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等独特优势。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笔者采用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31例,并设尼莫地平治疗31例作对照,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诊断标准::(1)发作性眩晕,有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伴或不伴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2)眩晕至少伴有一种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如视物不清、复视、眼球震颤、肢体无力、头痛、共济失调等;(3)卒中前无神经功能缺损者;(4)发病时间不超过48h者;(5)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发现椎动脉项内段和基底动脉近段的狭窄或闭塞,椎一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增高或低于正常值。(6)除外良性位置性眩晕;(7)排除耳源性及药物中毒眩晕;(8)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衰竭患者。

2、临床资料:同期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上述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男11例,女2O例;年龄(67.55±8.21)岁;高血压15例,糖尿病1O例,高脂血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9.17±8.46)岁;高血压l2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1)对照组: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02;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公司)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日。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药物、用量、用法同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丹参多酚酸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220504Z9;生产企业: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日;糖尿病患者加入3U~4U胰岛素,每日1次,共14日。

4、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完全}肖失,未再发作;TCD(经颅多普勒)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发作次数、程度无变化;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50%以下。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临床数据。人工分析计算统计值,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OR、NNT及其95%CI值确定样本对总体概率规律(证据)的把握度。

二、结果

三、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以椎一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为基础,出现血液流速减慢,导致脑干前庭系统及小脑的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最常见的血管病理性表现。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抑制前庭系统兴奋性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物、营养脑神经药物等。临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CCB)疗效满意,作为第二代L型电压依赖性CCB类代表药物尼莫地平具有阻止细胞内钙超载、血管痉挛,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和恢复脑组织功能的作用⋯。然而,西药治疗眩晕停药后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多,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脑缺血后低灌注状态,使病情不能有效缓解。

中医药治疗眩晕具有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与西药比较,安全且副作用较少等。中药药效为活血、化瘀、通脉的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系丹参素系列衍生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促进血管生成,抗炎等。它对脑循环的作用是有效扩张脑血管,降低脑循环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症状,起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氧化,从而改善脑细胞膜钠、钙、钾离子的转运,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因血管栓塞致脑组织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因而达到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的治疗目的。CT、MRI诊断后循环缺血效果均不满意,而TCD能直接获得颅内动脉的血流动态信息来确定颅内动脉的痉挛、狭窄和动脉硬化程度,具备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优势。

该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95%CI=70.15%~96.35%),对照组为67.74%(95%CI=51.28%一84.2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2.4044,P=0.01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参数(P<0.01);缩短眩晕消失时间(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尚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0.31(95%CI=0.09—1.13),NNT=5(9%CI=2.49~73.66,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该临床研究的证据符合第二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条件,可满足进一步荟萃分析的条件。结果提示,该观察的病例数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病例数深入研究,以确定该疗法的证据强度。

参考文献:

[1]郑海农,蒋爱敏.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后循环缺血”[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02)

[2]周为,张婷.关于益气养阴法治疗1例难治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报道[J].光明中医.2013(03)

[3]李建军.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

标签:;  ;  ;  

丹参多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