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合金吸放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Ti-Mo合金吸放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的氢同位素分离材料,来代替目前使用的昂贵的钯粉,对Ti-Mo合金的吸放氢性能、氢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磁悬浮熔炼法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钛钼合金,TiMox(X=0.03,0.13,0.25,0.50,1.00)。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对合金的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差示量热联用技术(TG-DSC)对合金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的实际组成与理论值相符,物相结构与文献报道结果保持一致,基本符合材料的设计要求。钼含量大于0.13(质量分数20%),元素钼可将钛的高温beta相稳定到室温。在0.02Mpa氢气氛下,室温下合金吸氢饱和后物相结构为TiH1.971(fcc)相的氢化物与β-Ti(bcc)相的氢固溶体共存。Mo含量增加,合金的室温饱和吸氢量变小,同时β-Ti(bcc)相的氢固溶体比例增加。TiMo0.03吸氢产物中除含有少量合金氢化物外,主要含有TiH2。Mo含量大于0.13,产物中主要以合金氢化物形式存在。随着Mo含量增加,氢化物各相解析氢的温度均逐渐降低。说明Mo原子的添加可使Ti-Mo-H体系能量升高,不利于氢原子存在于合金间隙中。采用定容变压法对Ti-Mo合金的吸放氢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极限真空度为10-6Pa的恒容体系中测定了合金在250℃~650℃范围内吸放氢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并通过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合金的吸氢容量随Mo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说明Mo含量的增加可降低合金间隙与氢原子的结合能力,即可降低合金氢化物的放氢温度。纯钛中添加少量Mo后,Ti的吸氢活性迅速增强;Mo含量不超过0.50时,吸氢活性随Mo含量的增加而增强;Mo含量大于0.50后,合金中Mo的吸氢驱动力影响了合金的吸氢活性,导致了吸氢活性略有下降。但总体上来看,Mo含量小于1.00时,合金的吸氢活性仍有显著提高。合金氢化物的热解析表观活化能Ed随M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氢化物的稳定性下降,但Mo含量低于0.50时变化不明显。Mo含量小于1.00时,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可满足作为分离材料的要求。通过测试Ti-Mo合金吸氕-氘混合气的分离因子来考察合金的热力学同位素效应。采用MAT253质谱仪测试合金在20℃和200℃时反应前和反应平衡后的混合气组成,根据分离因子的定义,计算得到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室温下合金H-D分离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86~1.27之间。Mo含量大于0.03时,合金表现为正同位素效应。Mo含量小于0.50时,Ti-Mo合金的H-D分离因子随M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Mo含量在0.50~1.00时,分离因子基本保持不变。控制其中Mo含量可以调节合金的分离因子。Mo含量为0.03时,合金的分离因子约等于1.0,这是具有反同位素效应的纯钛氢化物和具有正同位素效应的Ti-Mo合金氢化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分离因子结合Mo含量推测,D原子更倾向于占据能量较高的3Ti-1Mo四面体间隙位,而H原子则更倾向于占据能量较低的4Ti四面体间隙位。200℃时的分离因子变化范围为0.85~0.90之间,表现为反同位素效应,这与氢同位素占据合金间隙的倾向性有关。TiMo0.50在室温下吸氢-氘混合气饱和后,抽掉气相中的混合气,然后加热到200℃,此时的H-D分离效果更加明显,分离因子大于1.30,达到工业化应用的要求,很有研究开发潜质。结合吸放氕动力学结果,通过测试合金的吸放氘动力学性能来考察合金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结果表明,Mo含量在0.03~1.00之间,温度在250~650℃时,合金的氕化物较氘化物稳定。在450~650℃时,合金吸氕活性要好于吸氘活性,这一结果与钛吸氕、氘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保持一致。在250~450℃时,合金吸氘活性好于吸氕活性。氘原子半径略大于氕原子半径,更适合于占据合金晶格间隙,而进入间隙中的氕原子由于体积较小,更容易逃逸出来。Mo含量超过0.13时,氘化物的热解析表观活化能Ed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对于氕化物的解析,Mo含量在0.50左右时Ed才有了明显的下降。说明Mo含量对氘化物的稳定性影响更为明显,这与氘原子倾向于占据Mo含量较多的四面体间隙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金属氢化物的氢同位素效应
  • 1.2.1 氢同位素-金属体系的相平衡理论
  • 1.2.2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的本质对氢同位素效应的影响
  • 1.3 Ti-Mo-H体系研究现状
  • 1.3.1 Ti-Mo合金的结构
  • 1.3.2 Ti-Mo合金的吸氢性能
  • 1.3.3 Ti-Mo合金的吸放氢同位素效应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Ti-Mo合金及其氢化物的制备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Ti-Mo合金的制备
  • 2.2.1 金属的机加工和清洗
  • 2.2.2 合金的熔炼
  • 2.2.3 合金的机加工和清洗
  • 2.3 合金的成分分析
  • 2.4 Ti-Mo合金的物相分析
  • 2.4.1 吸氢前Ti-Mo合金的物相结构
  • 2.4.2 吸氢后Ti-Mo合金的物相结构
  • 2.5 Ti-Mo合金吸氢产物的热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Ti-Mo合金吸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与装置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合金吸氕的P-t曲线
  • a'>3.3.2 合金吸氕的表观活化能Ea
  • 3.3.3 合金吸氘的动力学性能
  • 3.3.4 合金吸氕、氘的平衡吸气量比较
  • 3.3.5 合金吸氕、氘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 3.4 小结
  • 第四章 Ti-Mo合金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与装置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合金氕化物热解析的c-t曲线
  • d'>4.3.2 氕化物热解析速率常数Kd
  • d'>4.3.3 氕化物热解析的表观活化能Ed
  • 4.3.4 合金放氘动力学研究
  • 4.3.5 合金氕、氘化物热解析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 4.4 合金的吸放氢性能评估
  • 4.5 小结
  • 第五章 Ti-Mo合金吸氢-氘混合气同位素效应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送样导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5.3.2 Ti-Mo合金吸氢-氘混合气同位素效应
  • 5.3.3 分离效果评估
  • 5.4 结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Ti-Mo合金吸放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