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环境中存在的超过100,000种不同种类的真菌中,存在二态性的致病真菌: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巴西副球霉菌(Paracoccidioidesbrasilliensis),申克氏胞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和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一旦这种二态性致病真菌的孢子侵入宿主体内,其形态就会由在外界环境的菌丝态转换为致病性的酵母形态。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青霉菌种中唯一具有温度控制的二态性致病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能引起呼吸道、皮肤以及系统性霉菌病,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为更好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致病机制及其潜在的致病基因的功能,有必要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中一些与致病相关的重要基因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本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双组分调控系统-组氨酸激酶,它是二态性真菌感知和适应环境的的主要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组氨酸激酶能够调控不同的过程,包括二次代谢产物的生成,并与植物和动物的病原菌的致病性有关。本研究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cDNA文库中获得一个新型的组氨酸激酶基因PmHHK1,构建了针对PmHHK1的干扰载体,通过RNA干扰技术,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来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干扰载体以木糖诱导的xylp为启动子。PmHHK1的基因干扰后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生成数量减少,细胞壁成分发生变化,一些致病因子及相关的调控基因出现下调。实验表明,PmHHK1基因对于调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发育,致病性方面均有调控作用。双组分调控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而在哺乳动物中确未被发现,因此可作为抗真菌病药物的潜在靶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肠杆菌生产L-组氨酸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11)
- [2].组氨酸发酵条件及高产菌株选育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 2010(09)
- [3].L-组氨酸高产菌种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进展[J]. 发酵科技通讯 2009(03)
- [4].葡萄糖酸钙对L-组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条件优化[J]. 生物技术 2008(05)
- [5].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L-组氨酸钙工艺[J]. 过程工程学报 2009(06)
- [6].L-组氨酸甲酯二盐酸盐合成及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4)
- [7].唾液中富组氨酸多肽的免标记快速检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9)
- [8].L-组氨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9].胆碱-组氨酸离子液体提取栀子苷的方法[J]. 广州化工 2017(19)
- [10].组氨酸对番茄生长及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9(04)
- [11].HACCP在L-组氨酸生产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7)
- [12].L-组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 中国酿造 2010(12)
- [13].组氨酸钴氧合反应的电喷雾串联质谱[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07)
- [14].基于葡萄糖仪和DNAzyme检测L-组氨酸[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15].柠檬酸钠对L-组氨酸发酵代谢流分布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讯 2009(02)
- [16].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J]. 工业微生物 2013(06)
- [17].紫外线与亚硝酸钠复合诱变选育L-组氨酸产生菌[J]. 微生物学杂志 2008(02)
- [18].组氨酸修饰普鲁士蓝的制备及与银离子的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7)
- [19].组氨酸电离能与红外光谱的密度泛涵理论计算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5)
- [20].组氨酸激酶HK853酸碱调控机制的NMR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9(05)
- [21].漆酶/组氨酸和漆酶/谷氨酸改善二次纤维性能的比较[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4(06)
- [22].组氨酸改性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与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3(09)
- [23].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L-组氨酸产生菌[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03)
- [24].肌肽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9(09)
- [25].组氨酸测定方法的建立[J]. 职业与健康 2008(08)
- [26].负载水杨酸的N-十六酰-L-组氨酸水凝胶药物缓释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3(01)
- [27].三联组氨酸核苷酸结合蛋白1与人类疾病[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04)
- [28].谷氨酸棒杆菌TL1105的L-组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分析[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1)
- [29].组氨酸磷酸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解剖科学进展 2019(05)
- [30].赖氨酸和精氨酸对三种离子强度下罗非鱼肌球蛋白溶解度及构象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