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225400
【摘要】目的分析目前传统医学上新兴的常见的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旨在防止中药品种混淆使用,防止假药的出现,确保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安全用药,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方法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总结目前临床上关于中药常用的色谱法、光谱法、热分析法、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化学模式识别法等七类鉴别方法,并探讨其鉴别依据,分析其应用范围。结果本研究发现,临床常用的色谱法等七类中药鉴别方法均各具特色,鉴别依据不尽相同,且均有相应的应用范围。结论临床上有关中药的鉴别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特点,要求我们充分掌握各类中药鉴别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应灵活选用。
【关键词】中药;鉴别方法;鉴别依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99-01
早在神农时代中国就开始了对传统中药的研究,有关中药研究的著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时代限制和遗失等原因,造成相当一部分著作上的中药记载并不十分详细致,容易引起品种运用等混乱现象,因此急切需要开展中药的鉴定[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关中药的鉴别方法也随之日益发展。本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同时结合临床,系统地总结目前临床上新兴的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供同道们借鉴。现报道如下。
1色谱法
色谱法亦称为层析法,是以中药里化学成分在流动相及固定相之内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作为其鉴别依据。色谱法运用非配系数的差异分离各组,进而依据分离出的色谱图开展中药品种的鉴别。色谱法开始诞生于20世纪初,开始投入与中药鉴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色谱法不但可以分析出中药内的化学成分,而且可以对其定量分析,现已成为一种最主要的中药鉴别方法。色谱法又可细分为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等类。其中,薄层色谱法作为一类层析分离技术,能够把涂在支持板之上的支持物当成固定相,并通过加入恰当的溶剂当作流动相,进而对中药内的化学成分开展鉴定。
2光谱法
光谱法是以分析不同品种中药对于某一段波长的吸收状况作为其鉴定依据,可分为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2]。其中红外光谱法最常用的是中红外光谱分析,其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强度及别的依据波长发生变化的性质,进而产生可以反应红外射线和物质作用的谱图。其运用特点包括特征性强、快捷便利、准确性高、取量小等特点。例如,熊胆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中药,如使用牛胆及猪胆等进行冒充的话,开展鉴别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使用红外光谱法就可清晰的展示熊胆跟猪胆及牛胆之间的差异,简便快捷的鉴别真伪。
3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是以分析相同状况下加温的不同品种中药的温度变化作为其鉴别依据,依据其分析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差示扫描热量法、热重量法和差示热量分析法等,其中尤以差示热量分析法运用最为广泛[3]。
4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
虽然借鉴了法医学里面的指纹检定技术,但是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又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将中药进行一定的处理,把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信息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将中药内表达出来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和未知成分,将数据运算处理,并依照指纹特征及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阐述。中药指纹图谱检定技术作为一类综合的鉴定方法,常用来进行药品质量、真伪和优劣的评价。
5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
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是以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为其鉴别依据的,依靠高效液相等分离和分析技术及中药内活性成分,构建中药质量的评定系统,其主要的表征体现为: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浓度EC值、有效成分半数等。
6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最早诞生于1985年,作为一类模拟DNA复制进行体外快速扩增的技术,也叫做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为开展中药鉴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此技术具有通用性强、快速便捷、专一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国内提取出DNA的中药十分有限,故而推广运用受到了限制。
7化学模式识别法
化学模式识别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凭借物以类聚作为其鉴别依据。试验证明,两个类似甚至同类的样本的间距离相对较近。化学模式识别法就是依据两种中药相近距离的函数作为品种分类和质量判别的依据,其主要技术包括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法、贝叶斯判别法等。
8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随着逐渐产生,进而带动中药鉴别的技术随之日益进步[4]。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上对中药的鉴别方法及其依据名类繁多。但是因为国内中药具有种类众多、形态差异较大、炮制加工方法各不相同进而可引起药性改变的特点,其药品真伪的判断愈发难辨[5]。有作者提出[6]:在选用不同种类的鉴别方法开展中药鉴别前,应该好好学习各类方法,进而能够灵活运用,才可以切实做好中药鉴别的工作,保障临床用药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药学人员应该通晓各种中药鉴别方法,熟悉中药鉴定依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中药品种混淆使用,防止假药的出现,确保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安全用药,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上有关中药的鉴别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选择和使用中药鉴定方法时,要求我们充分掌握各类中药鉴别方法,根据各中药鉴定的特点,在实际运用时应灵活选用,并有根有据,力求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循。
参考文献
[1]张汉明,许铁峰,秦路平,等.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J].中成药,2000,22(1):101-110.
[2]徐荣,孙素琴,刘友刚,等.红外光谱法用于肉苁蓉属中药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4):897-900.
[3]李海滨,李春日,荆秦,等.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9):29-30.
[4]刘占京.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27-128.
[5]何晓红.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103-105.
[6]向学洪.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