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消减剂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燃爆消减剂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两个新概念:“临爆点”和“燃爆消减剂”,并根据理论与实验研究,遴选出燃爆消减剂的有效成分—ZrO2。“临爆点”是可燃物凝聚相与其蒸汽处于平衡状态时,可燃物的饱和蒸汽压为LEL值时的温度(T0)。“燃爆消减剂”是在一段时间内,能遏制可燃气体爆炸或降低爆炸威力和猛度,并能熄灭火焰的材料。在工业生产、仓储、运输业中接触易燃物质的场所比比皆是,易燃物质泄漏后,首先喷洒燃爆消减剂,然后进行处理,将避免或减少爆炸和火灾的发生。爆炸与火灾紧密相连,一方面易燃物质泄露,遇火源引起爆炸可产生2200K的爆温,可以引发火灾;另一方面火灾可造成易燃物质分解,导致爆燃、爆轰。爆炸与燃烧本质有相同的一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链反应机理,不同的是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方式不同,造成了反应速率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防止或减少燃烧和爆炸的发生。 本文首先从非常温(高于室温)下爆炸极限的测定入手。爆炸极限是重要的危险性评价参数,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非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却少见。而环境温度高于常温的例子在生产部门中比比皆是,测定非常温(高于室温)下的爆炸极限有意义。本文用20升的爆炸容器,在298K~483K范围内测定了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及醇水体系的LEL值和UEL值。发现LEL值均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UEL值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各种体系爆炸极限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闪点也是重要的危险性评价参数,它与爆炸极限描述的对象虽然不同,但发生反应的本质都是气体。在爆炸下限对应温度(T0)与闪点比较时发现:闪点与爆炸下限作为危险性判据有差异。通过比较闪点与爆炸下限表现危险性的准确度,认为爆炸下限的对应温度T0作为危险性的判据,应用方便广泛、数据可信度高、更准确。引入了临爆点的概念,提出将临爆点作为危险性评估参数的新观点。并提出临爆点计算的方法与公式。 测定不同温度下可燃物爆炸极限是燃爆消减剂研究的基础。燃爆消减剂主要功能是防爆,但也有灭火的作用。通过分析现有灭火剂的灭火效能和灭火机理,可以推测哈龙替代品、干粉灭火剂和气溶胶灭火剂三种灭火剂可能具有防爆功能,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种为细水雾、惰性气体和冷气溶胶。本文除了对细水雾、CO2惰性气体灭火性能进行了分析外,重点对纳米冷气溶胶防爆防火性能进行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燃爆消减剂概述
  • 1.1.1 燃爆消减剂的概念
  • 1.1.2 燃爆消减剂的研究意义
  • 1.2 燃爆消减剂的研究现状
  • 1.2.1 哈龙替代品的研究现状
  • 1.2.2 干粉灭火剂的研究现状
  • 1.2.3 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1.3.1 本论文研究目的
  • 1.3.2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2.非常温爆炸极限的测定
  • 2.1 非常温爆炸极限测定装置
  • 2.1.1 非常温爆炸极限测定装置的设计
  • 2.1.2 非常温爆炸极限测定装置
  • 2.2 实验步骤
  • 2.2.1 操作规程
  • 2.2.1.1 实验数据的取得
  • 2.2.1.2 与文献值的比较
  • 2.3 非均相爆炸过程分析
  • 2.4 烷烃非常温爆炸极限的测定
  • 2.4.1 实验结果
  • 2.4.2 分析与讨论
  • 2.4.2.1 回归分析
  • 2.4.3.2 讨论
  • 2.5 一元醇非常温爆炸极限的测定
  • 2.5.1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 2.5.1.1 实验结果
  • 2.5.1.2 爆炸极限随温度变化规律的回归分析
  • 2.5.2 分析与讨论
  • 2.6 醇水体系非常温爆炸极限的测定
  • 2.6.1 实验结果
  • 2.6.2 分析与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3.“临爆点”概念的探讨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爆炸下限与闪点的抵触
  • 3.3 爆炸下限与闪点作用比较
  • 3.3.1 爆炸下限与闪点测定方法不同
  • 3.3.2 与闪点相比爆炸下限更贴近爆炸实际
  • 3.3.3 低于闪点温度下一些可燃气体能发生爆炸
  • 0*比闪点应用范围宽'>3.3.4 爆炸下限及T0*比闪点应用范围宽
  • 0”新概念的引入'>3.4 “临爆点T0”新概念的引入
  • 0”的定义'>3.4.1 “临爆点T0”的定义
  • 3.4.2 引入“临爆点”概念的意义
  • 3.4.3 “临爆点”的获得
  • 3.5 本章小结
  • 2与天然气反应性能探究'>4.高温下CO2与天然气反应性能探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装置
  • 4.1.2 实验步骤
  • 4.1.2.1 反应实验
  • 4.1.2.2 热效应实验
  • 4.1.3 实验结果
  • 4.1.4 反应速率
  • 4.1.5 结果分析
  • 4.2 理论研究
  • 4.2.1 相关反应
  • 4.2.2 计算结果
  • 4.2.3 讨论
  • 4.3 实验与理论对比分析
  • 2灭火效率的探讨'>4.4 CO2灭火效率的探讨
  • 2作为灭火剂性能的讨论'>4.5 CO2作为灭火剂性能的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5.纳米冷气溶胶燃爆消减剂的理论研究
  • 5.1 燃爆消减剂应具备的主要性能
  • 5.1.1 时效性
  • 5.1.2 抑制性
  • 5.1.3 绝缘性
  • 5.1.4 低腐蚀性
  • 5.1.5 低毒性
  • 5.1.6 易流性
  • 5.1.7 抗结性
  • 5.1.8 稳定性
  • 5.2 氧化物结合能力的理论分析
  • 5.2.1 体系总能量分析
  • 5.2.2 活性传递物与氧化物的作用
  • 2与自由基作用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分析'>5.3 ZrO2与自由基作用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分析
  • 5.3.1 计算方法
  • 5.3.2 结果与讨论
  • 2晶体能带结构的影响'>5.3.2.1 自由基对ZrO2晶体能带结构的影响
  • 2slab态密度(DOS)的影响'>5.3.2.2 自由基对ZrO2slab态密度(DOS)的影响
  • 2slab TDOS的影响'>5.3.2.2.1 自由基对ZrO2slab TDOS的影响
  • 2slab PDOS的影响'>5.3.2.2.2 自由基对ZrO2slab PDOS的影响
  • 2中Zr原子PDOS的影响'>5.3.2.2.3 自由基对ZrO2中Zr原子PDOS的影响
  • 2中O原子PDOS的影响'>5.3.2.2.4 自由基对ZrO2中O原子PDOS的影响
  • 5.4 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和奇异性能
  • 5.4.1 电子能级的热力学
  • 5.4.2 小尺寸效应
  • 5.4.3 纳米颗粒化学反应能力
  • 5.5 纳米冷气溶胶燃爆消减剂效能分析
  • 5.5.1 冷气溶胶的作用与地位
  • 5.5.2 纳米冷气溶胶稳定性好
  • 5.5.3 纳米颗粒吸附作用强
  • 5.5.4 纳米颗粒灭火效能高
  • 2灭火剂作燃爆消减剂时的性能比较'>5.5.5 纳米冷气溶胶与细水雾、CO2灭火剂作燃爆消减剂时的性能比较
  • 5.5.6 气溶胶的消除
  • 5.6 本章小结
  • 6.纳米冷气溶胶防爆防火效能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系列
  • 6.1.1 纳米粉体制备
  • 2纳米粉体制备'>6.1.1.1 SnO2纳米粉体制备
  • 6.1.1.2 ZnO纳米粉体制备
  • 2O3纳米粉体制备'>6.1.1.3 Cr2O3纳米粉体制备
  • 2纳米粉体制备'>6.1.1.4 ZrO2纳米粉体制备
  • 2(Y2O3)纳米粉体制备'>6.1.1.5 ZrO2(Y2O3)纳米粉体制备
  • 6.1.1.6 购置纳米粉体质量检测
  • 6.1.2 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 6.1.3 阻燃系列实验
  • 6.1.3.1 标准含量气体的配制
  • 4燃烧反应影响实验'>6.1.3.2 纳米粉体对CH4燃烧反应影响实验
  • 6.1.3.3 浓度、温度对阻燃效果实验
  • 6.1.3.4 对比实验
  • 6.1.3.5 吸附实验
  • 6.1.4 防爆实验装置与方法
  • 6.1.4.1 防爆实验装置
  • 6.1.4.2 实验方法
  • 2(Y2O3)对一元醇的吸附实验'>6.1.4.3 ZrO2(Y2O3)对一元醇的吸附实验
  • 6.1.5 防爆空白实验与效果实验
  • 6.1.5.1 防爆空白实验
  • 6.1.5.2 防爆效果实验
  • 6.1.5.3 消爆用量实验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2.1 粉体粒径的测定
  • 4燃烧反应影响'>6.2.2 纳米粉体对EH4燃烧反应影响
  • 2阻燃效果的影响'>6.2.3 温度对ZrO2阻燃效果的影响
  • 6.2.4 对比实验
  • 6.2.5 吸附实验
  • 6.2.6 爆炸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混合气体爆炸极限判断式推导[J]. 辽宁化工 2017(05)
    • [2].温度对烃类物质爆炸极限的影响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9)
    • [3].环境因素对甲烷爆炸极限浓度的影响研究[J]. 煤炭技术 2019(06)
    • [4].温度压力耦合下甲烷爆炸极限变化规律研究[J]. 消防界(电子版) 2017(04)
    • [5].不同环境条件油气爆炸极限测试模拟实验系统[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3(06)
    • [6].超低温下甲烷爆炸极限分析及实验测试装置设计[J]. 化工机械 2016(03)
    • [7].可燃气体及混合物爆炸极限影响特征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11)
    • [8].混空轻烃燃气爆炸极限计算方法的研究[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07)
    • [9].氮气与二氧化碳对甲醇爆炸极限的影响[J]. 测试技术学报 2017(06)
    • [10].关于硫磺粉尘在空气中爆炸极限的讨论[J]. 硫酸工业 2009(01)
    • [11].石油醚的爆炸极限和最大允许氧含量的试验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12)
    • [12].惰洗塔放空尾气爆炸极限计算[J]. 化肥设计 2017(01)
    • [13].氢气爆炸极限测定演示实验装置的新设计[J]. 化学教学 2019(07)
    • [14].丙烯燃爆危险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04)
    • [15].基于KPLS的丙烯爆炸极限非线性预测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16].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的试验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8(05)
    • [17].爆炸事故的类型和爆炸极限是什么?[J]. 劳动保护 2011(05)
    • [18].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爆炸极限的测定[J]. 煤矿安全 2018(05)
    • [19].一种新型替代制冷剂爆炸极限的实验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 [20].基于GUM法的蒸气爆炸极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 山东化工 2019(14)
    • [21].自制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测定器及爆鸣演示器[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1(05)
    • [22].三元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实验[J]. 低温工程 2010(02)
    • [23].工业煤气发生炉危险性评价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10)
    • [24].VOCS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计算方法的应用[J]. 江西化工 2019(01)
    • [25].C_2H_6/C_3H_8影响CH_4爆炸极限参数及动力学特性研究[J]. 化工学报 2019(09)
    • [26].初始温度对二氧化碳抑爆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11)
    • [27].可燃气体动态爆炸极限测试装置设计[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9)
    • [28].基于最低爆炸极限的凹印机节能干燥系统设计[J]. 轻工机械 2010(05)
    • [29].惰性气体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J].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3)
    • [30].电厂化学试剂库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8)

    标签:;  ;  ;  ;  ;  ;  ;  ;  ;  

    燃爆消减剂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