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

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

论文题目: 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张艳艳

导师: 王振复

关键词: 身体主体,体现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特重生命德性,对生命修持的强调与人生境界的着力自先秦轴心时代便已呈现出来,落实在生命主体上来谈先秦儒道的审美文化当不为“隔”。前辈学人多由心性论角度契入谈生命,颇得先秦儒道审美文化的内在旨趣。 但是在先秦儒道的视域中,生命主体是身心一如的整一体,身体观与心性论是生命主体的一体两面,学界目前对先秦儒道身体观已有所论述,但是尚未从身体观的角度谈儒道审美文化。本文选取这一独特的视角,细致考察先秦儒道身体主体理论、深入领会身体主体的生命意识与存在体验,由此进一步体悟先秦儒道身体理论的美学品质。 上篇集中探讨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先秦儒道的身体观得以确立的理论依据,接下来由气论展开对先秦儒道身体观的特质辨析。 首先,“道”是先秦儒道身体观得以确立的理论依据。自然之“道”作为道家思想的终极归宿,它是生命存在的本体论和生成论根源所在,自己如此、自然自在是“道”对生命存在状态的本质规定。“道”并不高悬在遥不可及的本体世界,它不与具体生命隔离,道寓于具体生命存在之中,“道通为一”的道物关系是道家理想身体主体得以与外物、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理论基础。“仁”,“上身下心”,由孔子向思孟学派发展,“仁”越来越内化于生命主体,体现着儒家理想身体主体对生命境界的最高溯求,蕴涵着深切的德性精神与生命意识,以“仁”为道的生命主体开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时滋养生命“浩然之气”而与天地宇宙贯通。 其次,气论是理解先秦儒道身心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气流转于身体内部使得身心一如、和谐会通,一气贯通于宇宙天地之间使得个体生命与宇宙大化贯通无碍。在道家,“通天下一气耳”,气是宇宙自然之气的无限流转,道家理想身体主体便是超越身心二元分界、葆有自然之气畅通无碍的身体整一体,消解诸种人为的欲念心知,不固执于形在之身、意识自我,致气养身,一任自然之气贯通,此时自然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便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儒家,孟子主张生命本源之气是善气,守其善气,是“心——气——形”一体贯通的德性身体主体,内在精神经由气的沟通显发于形色,是孟子的“践形观”。而成就“威仪棣棣”的君子不仅需要养气的内在修持工夫,也需要礼乐文化的规约,“礼以美身”开出儒家身体主体的社会文化向度。 下篇建立在先秦儒道身体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探讨先秦儒道身体主体的美学意义,接下来是先秦儒道身体理论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身心问题的纠缠

二 身体转向与美学的密切关系

三 本文的论题

上篇 先秦儒道身体观辨析

第一章 身体观确立的理论根基

第一节 道通为一:道家身体观的学理依据

一 道法自然

二 道通为一

第二节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儒家身体观的学理依据

一 “人相偶为仁”

二 “仁”与身心合一之体

三 “生生不已”之道

第二章 论气与先秦儒道身体观的确立

第一节 道家:超越身心的自然身体观

一 气本论的确立

二 身:“形——气——神”一体贯通于道

三 养气:复道、修身的工夫

第二节 儒家:身心一如的德性身体观

一 “形——气——心”一体的践形观

二 “礼以美身”的礼仪身体观

下篇 先秦儒道身体观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身体主体自身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 身体主体与审美的身体

一 感性作为整体

二 偶在与永恒的美学魅力

第二节 独特的审美关系诠释向度

一 身体主体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二 身体主体与宇宙万物的交通

第四章 “体现”作为一种美学的表达范式

第一节 “展现”与表达

一 “知言”论

二 “辞达而己矣”辨析

三 “以意逆志”的诠释学问题

第二节 “体悟”与表达

一 非言非默尽在“自然”

二 身体行为与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标签:;  ;  

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