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体论视角看反向歧视下女性的第二性 ——论女性第一性的不可能性

从本体论视角看反向歧视下女性的第二性 ——论女性第一性的不可能性

论文摘要

自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心主义以来,西方哲学把理性居于核心地位,把男性与理性联系,女性与情感相联系,从而把女性贬于从属地位这种角度来论述第一性与第二性的问题。本文整合运用了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等重要的理论资源,从本体领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与情感二元对立,以及由此决定的认识领域的男权话语,政治、伦理领域的女性刻板社会性别等三方面来论述反向歧视下女性仍为第二性的现实,即女性成为第一性的不可能性。同时探讨了女性超越第二性,走向真正男女平等的自我救赎可能之路径。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导言部分,回顾了女性问题的历史研究脉络及当代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同时论证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阐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第二性、第一性问题。首先对女性主体意识进行了理论解读,追溯了女性主体意识由被动觉醒向理性确立的艰难历程;其次探讨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和方法,以及《第二性》中的重要思想;再次介绍了法国学者让·杜歇、埃里克·泽穆尔分别所著的同名著作《第一性》的重要思想;最后指出了“第一性”带来的悖论。第二部分,论述了反向歧视下女性的本体地位。首先,解读了反向歧视的含义以及反向歧视在女性问题中的运用;接下来阐述了反向歧视背景下,当下女性在本体、认识和伦理三方面的本体境遇:非在场性、失语化和边缘化。第三部分,叙述了反向歧视下女性第一性的现实不可能性。消费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化。通过第二部分对女性本体地位的分析,进而在现实层面论述女性在消费社会下的“他者”境遇,分析女性成为第一性的不可能性,并且详细地分析了“不可能”的多方面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在反向歧视的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针对本体、认识和伦理中女性的本体境遇和现实境遇,阐述女性的自我救赎可能之路径。指出女性只有与男性在这三方面实现平等地位,才能真正超越“第二性”,实现真正男女平等。结语部分,明确地指出了本文为女性而作的学术立场。但是,反男权主义并不等于反男性,更不是要走向女权主义的一极。因为女权主义和男权主义一样,也是本质主义。因此,女性运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建立一种男女在本体、认识、伦理上的平等地位,而不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对立,用一个极端替代另一个极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言
  • (一) 研究综述
  • (二) 研究意义
  • (三) 创新之处
  • 一、女性的觉醒:女性之为"第一性"
  • (一)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 1、主体、意识和主体意识
  • 2、女性的主体意识及自我觉醒
  • (二) 第一性的由来
  • 1、波伏娃及其《第二性》
  • 2、《第一性》及"第一性"的提出
  • (三) "第一性"带来的悖论
  • 二、反向歧视下女性的本体地位:"第一性"抑或"第二性"?
  • (一) 女性反向歧视问题
  • 1、反向歧视问题的提出
  • 2、反向歧视下的女性
  • (二) 当下女性的本体境遇:第一性抑或第二性?
  • 1、理性与情感的二元对立
  • 2、认知领域的女性地位问题
  • 3、政治社会和道德社会的女性境遇
  • 三、反向歧视下第一性的现实不可能性:消费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化
  • (一) 消费社会及其特征
  • 1、消费社会的提出
  • 2、消费社会的特征
  • (二) 他者——消费社会下女性之异化
  • 1、女性主体性缺失
  • 2、女性的对象化
  • 3、女性的失语
  • 4、女性刻板的社会性别
  • (三) 原因分析
  • 1、逻各斯中心主义
  • 2、大众传媒推波助澜
  • 3、商业化
  • 四、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
  • (一) 从对象性上,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高扬女性主体性
  • (二) 从主体性上,反对语言菲勒斯中心主义,彰显女性话语
  • (三) 从社会性上,打破刻板的社会性别,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女性主体意识在中国梦中的建构与重塑[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论《一点慈悲》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 语文建设 2015(27)
    • [3].《欢乐》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艰难建构[J]. 北方文学 2020(08)
    • [4].《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J]. 北方文学 2016(17)
    • [5].电影《芳心之罪》中南方家庭生活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芒种 2017(02)
    • [6].张爱玲笔下女性主体的悲剧性——顾家姐妹的命运剖析[J]. 报刊荟萃 2017(05)
    • [7].张家口高校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 大家 2011(04)
    • [8].当代女性主体意识探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01)
    • [9].当代转型期我国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J]. 兰州学刊 2013(07)
    • [10].《小时代》里的女性主体意识[J]. 电影评介 2013(14)
    • [11].浅论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的现实意义[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3)
    • [12].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 [13].论女性主体意识[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4)
    • [14].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多背景比较及相关性探索[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5].提高女性主体意识 减少女性职务犯罪[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6].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02)
    • [17].郝思嘉:“逝”不去的梦和人——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04)
    • [18].跨越文化边界:陈谦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叙事策略及文化寓意[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19].论男权体系下鱼玄机女性主体意识的矛盾困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 [20].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东南学术 2008(02)
    • [21].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9(15)
    • [22].莫里森作品《乐园》中的非裔女性主体意识[J]. 同行 2016(10)
    • [23].“三言”“二拍”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4].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的转换与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5].李清照作品女性主体意识管窥[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4)
    • [26].由清末的女子留日运动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7].浅析《雨中的猫》的女性主体意识[J]. 校园英语 2015(07)
    • [28].浅谈对技校女生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14(05)
    • [29].论《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 电影文学 2011(16)
    • [30].《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  

    从本体论视角看反向歧视下女性的第二性 ——论女性第一性的不可能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