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彩,陈巍,陈冬,杨辉静[1](2022)在《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备受市场关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有燃料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类型。电池发展对汽车的工业革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概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三种电动汽车的电池,从电池的化学性能、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前景。
张皓东[2](2022)在《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各国政府的全力推动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下、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下,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在未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高能电池,因为大电量、高安全性以及超长循环寿命成为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首选。各国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使用过程当中均出台了一定的安全标准,我国的安全标准也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进阶。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若未能严格遵守则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对其安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促进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在电动汽车中更良好地使用。
舒寅笛,邓竞[3](2021)在《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方案。基于两个储能模块和各自所连接的变换器,推导了混合储能系统的平均状态模型。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投影算子,设计了自适应律来估计系统模型中的未知参数。构造积分滑模面,设计了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来实现控制目标的跟踪。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整个闭环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最后搭建了MATLAB仿真平台,模拟电动汽车各个行驶工况,验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吴广顺,郑义,李真铁[4](2021)在《GB 38031与美国动力蓄电池标准中关于机械安全试验的差异分析》文中指出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零部件之一,与车辆安全密切相关,必须经过一系列安全测试。分析了GB38031—2020与UL、FreedomCAR、SAE等美国标准对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在机械安全方面的测试要求,对翻转试验、振动试验、机械冲击试验、跌落试验、挤压试验、针刺试验、浸水试验中的试验方法和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同标准之间因试验条件的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以及相关标准存在的不足。
王呈轩,李弘昌,樊艳芳,高伟鹏,马健[5](2021)在《由光伏直接供电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策略》文中指出为提升光伏发电的就地消纳能力,弥补电动汽车有线充电存在的弊端,通过提出一种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直流微网拓扑结构,研究了由光伏直接向电动汽车供电的控制方法。该拓扑以光伏发电系统为基础,新增了以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组成的混合储能模块,光伏系统在为充电站自身负荷供电的同时,向电动汽车供电,对系统中各部分进行优化并提出相应控制策略。Simulink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储能模块可有效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可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果;在保证电动汽车稳定充电的基础上促进了光伏消纳。验证了所提拓扑的可行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胡建,林春景,郝维健,郑天雷[6](2022)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文中认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机构相继制定并发布了多项动力电池标准,但现有标准内容仍然不足以覆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实际复杂应用场景以及新技术等多方面使用需求。对此,本文系统归纳了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化组织机构及其发布、在研标准进展和主要内容,同时综合标准分类和实际应用场景等方面内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在制定原则、编制思路以及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设定等方面的差异性及主要考量因素。进一步,结合现有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现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重点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寿命及残余价值评估、全气候综合性能、绿色低碳循环要求、兼容互换要求以及现有标准体系对于新技术的适用性等六方面内容论述了现有标准体系的主要缺失项目和标准化新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标准制修订建议,为优化完善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常江雪[7](2021)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能量消耗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类型,分析了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铁电池等主流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介绍了NEDC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的误差原因分析;分别从整备质量、电池性能、传动效率、控制算法、整车外形设计、附件配置、能量回收等方面阐述了基于主机厂视角的续驶里程影响因素;指出行驶环境、行驶速度、驾驶习惯、保养水平等因素是驾驶视角的影响因素;指出锂电池及燃料电池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应通过加强蓄电池性能研究及电动汽车政策控制策略的研究,改善驾驶环境、引导消费者正确的驾驶习惯等方式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江亿[8](2021)在《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文中提出介绍了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光"即建筑光伏,"储"是建筑内分布式蓄电及利用邻近停车场电动汽车的电池资源,"直"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供电,"柔"则是光储直柔的目的,即实现柔性用电,使其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或虚拟灵活电源。介绍了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架构、调节策略、可实现的功率调节范围和与电网相互协调的方式。指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以风电、光电为主要电源的零碳电力系统,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可解决发展风电、光电中的两大瓶颈问题:安装空间和有效消纳,从而需要与风电、光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及电动汽车总量的增长同步发展和增长。
冯永忠[9](2021)在《奥迪e-tron应急救援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e-tron)分为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HEV)、全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纯电动汽车(BEV),这些车型在主要能源、电压、牵引电机类型和电动行驶里程等方面各不相同。奥迪纯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奥迪Q5L、Q8、A4L、A5、A6L、A7、A 8 L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 H E V)的电压为1 2~4 8 V,电机额定功率为10~15k W。奥迪Q5 hybrid、A6 hybrid、
赵佳,孟润泉,魏斌,王磊,韩肖清[10](2021)在《计及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参与微电网调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的能量管理问题有助于微电网的稳定经济运行。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计及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策略。针对电动汽车用户对于充电时间和充电速度需求方面的问题,建立分级充电价格下的电动汽车分类模型,包括即时型、弹性型、补偿型和夜间型等4种充电类型。参与微电网调度的用户提前一天通过手机App上传预约信息,微电网调度中心综合用户预约信息和可再生能源与重要负荷的日前预测数据,以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和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考虑各单元相关约束条件,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合理规划。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调度策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二、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概述 |
1.1 电池的发展 |
1.2 电池包的发展 |
2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现状 |
2.1 铅酸蓄电池 |
2.2 镍氢电池 |
2.3 锂离子电池 |
3 电动汽车电池未来发展展望 |
3.1 铅酸蓄电池 |
3.2 镍氢电池 |
3.3 锂离子电池 |
4 结束语 |
(2)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问题 |
1.1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优势 |
1.2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安全问题 |
2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 |
2.1 国外常用安全标准 |
2.2 国内安全标准 |
3 新旧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对比分析 |
3.1 对比分析对象 |
3.2 对比分析情况 |
4 总结与展望 |
5 综述 |
(3)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混合储能系统电路拓扑结构 |
2 混合储能系统数学模型 |
2.1 Boost变换器模型 |
2.2 Buck-Boost变换器模型 |
2.3 混合储能系统整体模型 |
3 基于投影算子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 |
3.1 能量分配方案设计 |
3.2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 结束语 |
(4)GB 38031与美国动力蓄电池标准中关于机械安全试验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测试标准法规介绍 |
2 动力锂离子电池机械安全测试分析 |
2.1 翻转测试 |
2.2 振动测试 |
2.3 机械冲击测试 |
2.4 跌落测试 |
2.5 挤压测试 |
2.6 针刺测试 |
2.7 浸水试验 |
3 结论 |
(5)由光伏直接供电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直流微网拓扑结构 |
2 直流微网控制策略 |
2.1 混合储能控制策略 |
2.2 电动汽车WPT系统优化方法及控制策略 |
3 仿真结果分析 |
4 WPT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5 结论 |
(6)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 |
1.1 国内动力电池标准现状 |
1.1.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1.1.2 团体标准 |
1.2 国外动力电池标准现状 |
1.2.1 国际法规 |
1.2.2 国际标准 |
1.2.3 区域标准 |
1.2.4 其他国外标准 |
1.3 国内外动力电池标准对比分析 |
1.3.1 标准分类 |
1.3.2 实际应用场景 |
2 动力电池标准需求分析与建议 |
2.1 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 |
2.2 寿命及残余价值 |
2.3 全气候综合性能 |
2.4 绿色低碳循环 |
2.5 兼容互换 |
2.6 标准适用性研究 |
3 结论 |
(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能量消耗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
1.1 铅酸蓄电池 |
1.2 锂电池 |
1.3 燃料电池 |
1.4 镍氢蓄电池 |
1.5 钠硫蓄电池 |
2 续驶里程影响因素分析 |
2.1 NEDC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的误差原因分析 |
2.2 基于主机厂视角的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
2.2.1 整备质量 |
2.2.2 电池性能 |
2.2.3 传动效率 |
2.2.4 控制算法 |
2.2.5 整车外形设计 |
2.2.6 附件的配置 |
2.2.7 能量回收 |
2.2.8 设计最高车速 |
2.3 基于驾驶视角的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
2.3.1 行驶环境 |
2.3.2 行驶速度 |
2.3.3 驾驶习惯 |
2.3.4 保养水平 |
3 总结 |
(8)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什么是建筑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 |
2 为什么要发展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 |
2.1 在哪里安装风电、光电系统 |
2.2 如何破解风电、光电不可调控的难题 |
1) 抽水蓄能电站。 |
2) 空气压缩储能。 |
3) 电解水制氢、储氢,再通过燃料电池发电。 |
4) 各种化学储能方式。 |
3 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如何实现柔性用电 |
3.1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调控原理 |
1) 交流外网的接口AC/DC。 |
2) 光伏电池的接口DC/DCP。 |
3) 蓄电池的接口DC/DCB。 |
4) 充电桩接口DC/DCC。 |
5) 建筑内用电电器。 |
3.2 多个光储直柔微网的互联互通 |
3.3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与大电网的协同 |
4 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贡献 |
4.1 光储直柔建筑对电网供需平衡的调节能力 |
1) 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的冰蓄冷、水蓄冷。 |
2) 带蓄热水箱的生活热水系统。 |
3) 居住建筑的洗衣机、烘干机等。 |
4.2 光储直柔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作用 |
4.3 发展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的迫切性 |
5 发展光储直柔建筑配电对暖通空调行业的新要求 |
5.1 暖通空调设备的直流化 |
5.2 挖掘暖通空调系统的蓄能调节能力 |
6 结语 |
(9)奥迪e-tron应急救援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识别 |
二、技术基础 |
三、高压系统 |
1. 高压元件一览 |
2. 动力蓄电池 |
3. 电力电子装置 |
4. 驱动电机 |
5. 电动空调压缩机 |
6. 高压加热器 |
7. 动力蓄电池充电器 |
8. 变压器 |
9. 高压电缆和接头 |
1 0. 警告标签 |
四、救援指南 |
1. 救援数据表 |
2. 顶视图和侧视图 |
3. 停放车辆 |
4. 关闭点火开关 |
4.解除高压系统 |
(1)通过救援断开点断开高压系统 |
(2)通过拔出熔丝断开高压系统 |
(3)断开奥迪Q5 hybrid、A6 hybrid、A8hybrid的高压维修开关 |
(5)断开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 H E V)的12V/48V锂离子蓄电池 |
5. 取消车辆充电 |
(1)断开交流充电电缆 |
(2)断开直流充电电缆 |
6. 车辆发生火灾的应对 |
(10)计及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直流微电网的调度策略 |
1.1 直流微电网结构 |
1.2 电动汽车用户需求模型 |
1.2.1 即时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 |
1.2.2 补偿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 |
1.2.3 弹性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 |
1.2.4 夜间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 |
1.3 直流微电网的经济调度模型 |
1.3.1 目标函数 |
1)发电单元的运行维护成本。 |
2)蓄电池的运行维护成本。 |
3)分时段购售电成本[20]。 |
1.3.2 约束条件 |
1)系统的功率平衡约束。 |
2)发电单元出力约束。 |
3)燃料电池发出功率的爬坡约束。 |
4)联络线功率交互约束。 |
5)蓄电池约束。 |
6)电动汽车约束。 |
2 算例分析 |
2.1 算例设置 |
2.2 结果分析 |
2.2.1 交、直流微电网运行结果对比分析 |
2.2.2 直流微电网不同方案的运行结果分析 |
3 结 论 |
四、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展望[J]. 刘江彩,陈巍,陈冬,杨辉静. 南方农机, 2022(03)
- [2]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安全标准对比分析[J]. 张皓东. 中国标准化, 2022(02)
- [3]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J]. 舒寅笛,邓竞. 电气应用, 2021(11)
- [4]GB 38031与美国动力蓄电池标准中关于机械安全试验的差异分析[J]. 吴广顺,郑义,李真铁. 汽车零部件, 2021(10)
- [5]由光伏直接供电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策略[J]. 王呈轩,李弘昌,樊艳芳,高伟鹏,马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9)
- [6]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 胡建,林春景,郝维健,郑天雷.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01)
- [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能量消耗影响因素研究[J]. 常江雪. 汽车工业研究, 2021(03)
- [8]光储直柔——助力实现零碳电力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J]. 江亿. 暖通空调, 2021(10)
- [9]奥迪e-tron应急救援指南[J]. 冯永忠.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21(09)
- [10]计及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的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策略[J]. 赵佳,孟润泉,魏斌,王磊,韩肖清. 电力建设, 2021(07)